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春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和慢锈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B.1R易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黄色素含量等因素都对小麦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慢锈基因Lr34既抗叶锈,又抗条锈、白粉和秆锈病。为了明确这些基因在黑龙江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并为优质抗病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利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Dx5、By8、1B.1R易位系、PPO、PSY基因和Lr34位点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69份小麦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Dx5亚基的频率为43.2%,By8亚基的频率为30.8%,1B.1R易位系的频率为4.7%,Ppo-A1b的频率为33.1%,Psy-A1b的频率为33.7%,含Lr34位点的频率为24.9%;不含1B.1R易位系、同时又具有Dx5和By8、Ppo-A1b、Psy-A1b及Lr34位点的品种只有2份,占1.2%。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现蕾期紫花苜蓿氮素营养的诊断研究
《草地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不同外源氮素添加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现蕾期的冠层图像,并测定不同外源氮素添加试验下其叶片SPAD值、地上植株生物量和植株全氮量,初步研究了可见光遥感技术对苜蓿冠层氮营养诊断的可行性,对表征苜蓿氮营养状况的可见光光谱诊断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光值、红光值都与苜蓿叶片SPAD值、地上生物量和植株全氮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蓝光值没有达到显著相关.其中,绿光值与苜蓿叶片的SPAD值极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最高(r=-0.817,P<0.01).结果比较分析认为,数字图像的绿光值(GI)能够对现蕾期紫花苜蓿进行较好的营养诊断,因此利用可见光光谱形成的数字图像指导大田生产紫花苜蓿对其现蕾期氮营养诊断成为可能.


基于LCA方法对能源作物甜菜耕作栽培方式的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环境协调型能源资源的供给体制,利用甜菜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在其节能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淡色火山灰土壤为供试土壤,播种采用直播方式,栽培采用简易耕作栽培技术,以移植和不耕起直播方式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含间接投入的2年平均分析结果,不耕起直播方式的能量收益是105 GJ/hm2,与现行的耕起移植方式112 GJ/hm2比较略低。但是,不耕起直播方式的产出与投入比为3.61,与耕起移植方式的产出与投入比3.01比较,呈现出高效率的趋势。同时,LCA方法评价结果表明,不耕起直播方式的CO_2排出量是耕起移植方式的71%,环境负荷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杀线虫抗生素的筛选体系及应用
《上海蔬菜 》 2013
摘要:蔬菜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等植物寄生线虫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原物,由此造成的损失逐年加重。目前只有极少数几种杀线剂可以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的防治作用越来越小。因此,人们将研究重点转向植物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有效控制植物线虫病害的主要途径,是线虫病害可持续治理的重要措施。从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杀线虫抗生素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介绍了杀线虫抗生素筛选的几种模型以及


黑河地区2009~2012年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09~2012年调查表明黑龙江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始发期在7月中旬,终结期在8月中旬,持续时间约30d。大豆食心虫发生为单峰曲线,发生盛期一般出现在7月23日~7月29日。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时期早于哈尔滨、牡丹江和吉林九站地区10d左右。


黑龙江省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抗病鉴定方法筛选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从黑龙江省西瓜主产区采集枯萎病病样8份,从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入手,研究了黑龙江省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并筛选出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并对26份西瓜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瓜主产区采集的8个菌株侵染西瓜的枯萎病发病率都在70%以上,轻度侵染黄瓜和甜瓜,发病率在20%以下,8个菌株都为西瓜专化型镰刀菌。黑龙江省西瓜枯萎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生理小种1;西瓜抗枯萎病鉴定最佳方法为1×105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浸根接种法、在子叶展平时进行接种;从26份西瓜材料中筛选出西瓜高抗枯萎病材料3份,即07W26、07W28、BW19,发病率<20%。


晚熟李新品种-秋甜李
《中国果业信息 》 2013
摘要:"秋甜李"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以"黄水李"为母本、"小核李"为父本,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熟李新品种.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果实卵圆形,果实大小整齐,纵横径5.75 cm*5.32 cm,平均单果重82.5 g,最大果重102 g.果实底色黄绿,果面鲜红,果粉中等厚,果点密、小、白,果顶圆突.离核,核小、卵圆形,鲜核重约1.1 g;果肉淡黄,果汁含量中等,肉细,纤维少,果实风味酸甜,含可溶性固形物
关键词: 新品种 黑龙江省 晚熟李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果实大小 纵横径 杂交选育 可溶性固形物 卵圆形 农业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