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2013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Ⅱ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3合农6513.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和黑龙江省合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合航93-793×黑交95-750)F2为材料经航天处理后,系谱法选育而成。品种原代号:合航05-450,审定编号:黑审豆2013013。13.2产量表现2010~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33.2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7.6%;2012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休眠期大豆胞囊线虫体内关键酶活性变化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CN)病是一种重要的大豆病害,以休眠胞囊越冬。为明确休眠期SCN的生理代谢变化,采用分光光度仪测定了休眠期SCN体内几种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海藻糖酶(trehalase,TRE)、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horylase,GP)、山梨醇脱氢酶(NAD-sorbitol dehydrogenase,NAD-SDH)、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PFK)、丙酮酸激酶(pyruvate,PK)和果糖1,6-二磷酸羧醛酶(fructosel,6-bisphosphotase,FBP)均与SCN休眠密切相关,进入休眠SCN体内海藻糖酶活性迅速升高,糖原磷酸化酶活性也显著升高,有利于海藻糖所需碳源的供给,而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果糖1,6-二磷酸羧醛酶和山梨醇脱氢酶4种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休眠解除后活性回升。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休眠 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菌核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蔓延,从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大豆菌核病菌中选取5个代表性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而菌核在15~20℃时产生量最多;菌丝适于在中性和偏酸性条件下生长。病菌在PDA和大豆叶片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核的产生则在向日葵叶片汁培养基上最多;有无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光照有利于菌核的产生。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萌发最适pH为7~8;大豆汁、向日葵汁和油菜汁可促进子囊孢子的萌发;有无光照对子囊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不同地区大豆菌核病菌由于生态条件的不同,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能力和病原菌的致病力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大豆 菌核病菌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航空搭载对蒙农杂种冰草潜在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卫星搭载对蒙农杂种冰草产量的影响,为空间诱变对蒙农杂种冰草的诱变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方差分析、权重系数和隶属函数分析,探讨太空搭载对蒙农杂种冰草潜在产量的影响。[结果]空间诱变对蒙农杂种冰草抽穗后绝对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分枝数都有极显著影响;潜在产量排序为:株系24>17>28>32>22>27>16>25>5>10>30>9>CK>19>31>1>35>29>21>12>6>8>7>15>33>14>26>4>18>3>2>20>23>11>13>34。[结论]12株空间诱变冰草的潜在产量高于对照,可对正向突变较大的株系加以利用。

关键词: 航空搭载 蒙农杂种冰草 潜在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引扁豆1号与青贮玉米混种技术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模式(种植密度、施肥水平、灌水)对龙引扁豆1号与青贮玉米混种的影响,筛选出了龙引扁豆1号与青贮玉米混种的较优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保证青贮玉米原高产的种植密度下,随着龙引扁豆1号密度的增加,其混种生物产量显著增加,当龙引扁豆1号的种植密度与青贮玉米的种植密度相一致时,二者混种的生物产量最高,过密则造成严重倒伏;追施(尿素)的施用量在225~300kg·hm-2时增产显著;灌水处理则能显著提高混种产量,最佳的灌水时期分别在苗期和拔节期,灌水量为30mm.次-1。通过对种植密度、施肥水平、灌水水平等栽培模式搭配组合筛选出了龙引扁豆1号与玉米混种的较优栽培模式,龙引1号扁豆播种密度47 000株.hm-2+施肥(尿素)225g·hm-2+灌水2次的栽培模式组合混种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组合增产23.28%。

关键词: 龙引扁豆1号 青贮玉米 混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

核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本研究通过空间诱变有性杂交F2,采用系谱选育方法,育成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1.82%,蛋白质含量38.04%,2007-2008年参加国家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29.5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11.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43.8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43号增产6.9%,位列第一。采用shukla稳定性方差分析,克山1号产量稳定性好。2009年由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09002)。该品种突出特点是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合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山区、新疆北部和内蒙呼伦贝尔中部和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关键词: 高油高产 空间诱变 克山1号

利用美国矮源创新半矮秆耐密植、超高产大豆'合农60号'

农学学报 2013

摘要:为了选育半矮秆大豆新品种推广窄行密植栽培技术,采用美国半矮秆耐密植、高油大豆种质资源Hobbit与黑龙江省优良种质'北丰11号'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半矮秆耐密植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育成半矮秆大豆新品种'合农60号'.结果表明,'合农60号',具有半矮秆耐密植,株高50~65cm,窄行密植条件下适宜密度为50万株~60万株,具有5467.95kg/hm2的超高产潜力,脂肪含量22.25%,抗病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大豆 半矮秆 超高产 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粳稻不同穗质量类型品种穗部性状分析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以松06-307、东农416、合选99-7、龙粳26、垦稻12、青系102、龙盾02-72、龙粳18、合选99-1作为供试品种(系),按穗质量大小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轻穗型、中穗型、重穗型。通过研究不同穗型品种的着粒密度、穗粒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枝梗数、穗颈大维管束数目、穗颈小维管束数目等性状指标,分析不同穗型品种间各穗部性状的异同。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的着粒密度不同,趋势是重穂型>中穗型>轻穗型;不同穗型品种的一、二次枝梗着生平均粒数相对稳定,分别为3粒和6粒;不同穗型水稻的穗粒数间存在明显差异,穗粒数多少主要由二次枝梗粒数的多少决定;水稻的一次枝梗数主要与穗颈大维管束有关,而二次枝梗数是由穗颈大、小维管束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 水稻 穗型 着粒密度 枝梗 穗颈维管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

摘要:为探讨自交系间的差异,以期通过对自交系灌浆和脱水速率的选择实现对高产优质品种的选择,试验选用9份不同类型自交系,按格列芬双列杂交方法Ⅱ设计,对授粉16~25d、授粉26~35d、授粉36~45d、授粉45d到成熟的灌浆速率,授粉16d到成熟、成熟到收获的籽粒脱水速率,以及苞叶脱水速率和穗轴脱水速率8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黄早4、丹340和HR112灌浆速率配合力较高,其次是Mo17和HR11,HR705和HR106灌浆速率的配合力低,HR304灌浆速率前期慢后期快,K10灌浆速率与之相反.Mo17、HR11、黄早4、HR106脱水速率配合力较高,HR705、HR304和HR112脱水速率配合力较低,丹340、K10的4个性状正负值均有.Mo17、HR11、黄早4和丹340的灌浆、脱水速率GCA正向效应值多于负相值,值得研究利用.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 灌浆速率 脱水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氨氧化细菌(AOB)在全球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农田土壤潜在硝化率(PNR)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氨氧化细菌的研究报道,综述在我国主要农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对不同肥料处理、种植方式的响应,旨在为提高土壤硝化能力、促进碳氮良性循环、构建健康土壤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 土壤 氨氧化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