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亚湾石化排污海域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环境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对该湾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鱼)体中7种重金属(Zn、Pb、Cu、Cd、Cr、As、Hg)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海水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2年海水重金属含量较低,除部分站位Zn和Pb超过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外,未出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丰水期(0.72)>枯水期(0.38),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值枯水期(7.77)>丰水期(5.70),枯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因子为Hg,其次为As和Zn;丰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因子为Hg,其次为Zn和Cu.调查海域丰水期和枯水期间采集到的生物(鱼)体内各种重金属均未超标.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大亚湾石化排污区重金属间的相关程度差异明显.枯水期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29.20)>丰水期(102.86),枯水期有25%的站位出现高警级风险.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在丰水期是远岸海域高于沿岸海域,湾口高于湾顶;而在枯水期则相反.Hg对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其他6种重金属均为轻微潜在生态风险.
关键词: 大亚湾 石化排污区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空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石鲷促性腺激素β(FSH,LH)亚基cDNA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性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克隆了条石鲷GtHβcDNA序列,并分析了GtHβmRNA在条石鲷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在卵巢发育不同时期的垂体、卵巢、脑中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发现,条石鲷FSH cDNA全长554 bp,ORF长363 bp,编码了120个氨基酸,前1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条石鲷LH cDNA全长857 bp,ORF长450 bp,编码了149个氨基酸,前24个氨基酸为信号肽。FSH和LH包含了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ys)和一个N-糖基化位点,在LH的第4和第5个Cys之间存在着硬骨鱼类特异性的Cys-Ser-Gly-His(CSGH)区域。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显示,条石鲷FSH和LH与鲈形目鱼类的进化关系较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发现,FSH mRNA和LH mRNA在垂体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性腺;FSH mRNA在头肾和肾脏中不表达,LH mRNA在头肾中不表达。周期表达分析显示,垂体中的FSH mRNA在卵巢发育的Ⅳ期达到最大值,LH mRNA在Ⅴ期达到最大值;卵巢中的FSH mRNA在Ⅴ期达到最低值,而LH mRNA在Ⅴ期达到最大值;脑中的FSH和LH mRNA在Ⅴ期达到最低值。激素分析显示,血清中FSH在卵巢发育的Ⅳ期达到最大值,而LH在Ⅴ期达到最大值,血清中FSH和LH水平与垂体中FSH mRNA和LH mRNA表达趋势一致。
关键词: 条石鲷 促性腺激素β亚基 cDNA克隆 表达 卵巢发育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鱿鱼头蛋白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Flavourzyme 500 MG蛋白酶对鱿鱼头蛋白进行酶解,制备不同水解度的水解物并测定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鱿鱼头蛋白水解物的水解度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水解度为0~39.80%范围内,随着水解度的逐渐升高,鱿鱼头蛋白酶水解物多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逐渐增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抗氧化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逐渐升高;在水解度为39.80%时,酶水解物多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97 mg/mL和4.49 mg/mL,上述抗氧化活性指标均为最高,分别为40.04%、32.72%、45.4%、1.449、0.697 mg/mL和43.34%。表明鱿鱼头蛋白酶水解物具良好抗氧化作用,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养鱼系统水质参数关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实有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研究数据,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研究了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成鱼(190 g)16天期间水质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实验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水质参数包括氨氮、碱度、溶氧、pH和温度,记录实验期间投喂量,及时收集并去除排泄物。主成分分析表明与第一主成分F1(贡献率42.62%)主要关联的是pH、碱度和投喂量;与F2(贡献率27.8%)主要关联的是溶氧和温度;与F3(贡献率为19.3%)主要关联的是氨氮。此外,pH与碱度、氨氮与投喂量、溶氧和温度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CCD影像的磷石膏识别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石膏是在磷酸生产中用硫酸处理磷矿时产生的固体废渣。磷石膏产量大,综合利用率低,大量的磷石膏露天堆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贵州福泉市为研究区,利用环境一号卫星CCD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识别磷石膏。首先,采用多尺度分割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割,生成影像对象层。然后,通过分析不同地物类的特征差异,建立面向对象的决策树规则集,并按照该规则集对磷石膏进行自动识别,提取磷石膏基本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磷石膏的识别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达到88.89%和84.21%。分类的总精度和总Kappa值分别达到了91.75%和0.817。因此,基于环境一号CCD影像的面向对象的磷石膏识别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扇贝下脚料发酵制备蛋白饲料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扇贝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对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制备蛋白饲料的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培养基水分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及葡萄糖添加量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含量及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脊岭分析得到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接种比例为3∶1∶1、培养基自然水分含量、发酵时间79h、发酵温度31.4℃、接种量18.9%、葡萄糖添加量21.9%。最佳条件下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含量为64.01%,与未发酵相比提高了11.9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鲻鱼鳃组织14-3-3a、NKCCla、Apo-14和Na~+-K~+-ATPaseβ基因表达对盐度变化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鲻鱼(Mugil cephalus)鳃组织14-3-3a、NKCCla、Apo-14和Na+-K+-ATPaseβ基因对盐度变化的响应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处理组对14-3-3a、NKCC1a、Apo-14和Na+-K+-ATPaseβ等4种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盐度20)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各类基因与盐度适应相关性的差异性也较为显著;其中Na+-K+-ATPaseβ和NKCC1a在低盐环境下被显著诱导,表达量上升明显(P<0.01),而14-3-3a与Apo-14在低盐环境下表达量均有明显的下调(P<0.05);不同盐度处理组与对照组表达量的差异、各基因表达量与盐度的回归关系以及4种基因生物整合标志物响应值的不同,表明Na+-K+-ATPaseβ和NKCC1a相对于14-3-3a和Apo-14更能赋予生物在受到低盐度应激刺激后,产生渗透调节机制,提高生物抵抗环境的胁迫能力;可考虑Na+-K+-ATPaseβ和NKCC1a适宜作为鱼类鳃组织在低盐环境胁迫下调控渗透基因的潜在分子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鲻鱼 14-3-3a NKCCla Apo-14 Na+-K+-ATPaseβ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