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580条记录
叶面喷施硒肥对3种葡萄果实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硒肥浓度和施用时期对葡萄果实硒含量和综合品质的影响,为富硒葡萄的生产和硒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克瑞森无核(小粒)、克瑞森无核(大粒)、阳光玫瑰为材料,分析叶面喷施纳米硒肥对3种葡萄品质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3种葡萄果实总硒含量均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升高;在一定施硒浓度下,大幼果期喷施硒肥3种葡萄果实总硒含量达到最大值。其中,阳光玫瑰在不同施硒浓度和施用时期吸收富集硒能力优于克瑞森无核(小粒)和克瑞森无核(大粒),在大幼果期阳光玫瑰硒含量最高为0.176 mg/kg。叶面硒肥通过影响3种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和原花青素含量从而改善果实品质,但对外观指标及白藜芦醇苷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3种葡萄最适喷施时期为大幼果期,最适叶喷浓度为9.15 L/hm2

关键词: 鲜食葡萄 纳米硒肥 葡萄品种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装在物流运输后对蟠桃常温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保持蟠桃运输后常温货架期最佳品质的包装方式,研究蟠桃在物流运输后不同包装对蟠桃货架期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腐烂率、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VC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英格尔蟠桃为试材,采用不同保鲜处理(无包装,无包装+保鲜袋(0.02mm),自制缓冲垫,自制缓冲垫+保鲜袋(0.02mm),发泡网,发泡网+保鲜袋(0.02mm)),共6个处理,物流运输后蟠桃常温货架期连续测定4 d的理化指标.[结果]相较于其他处理,自制缓冲垫+保鲜袋处理保鲜效果最佳,自制缓冲垫次之,均可有效维持蟠桃较高的SSC、硬度、POD、VC的含量,有效抑制果实腐烂率、相对电导率、PPO的上升.[结论]保鲜袋处理效果优于无保鲜袋处理,自制缓冲垫、发泡网处理保鲜效果优于无包装处理;自制缓冲垫、自制缓冲垫+保鲜袋处理可保持较好的物流运输后果实货架期品质,降低运输途中由于机械碰撞造成的果实货架期品质下降的问题,实现蟠桃远距离运输.

关键词: 蟠桃 包装 运输 货架期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钾量对滴灌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滴灌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筛选新疆滴灌花生钾肥最佳施肥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花育9610和黑花5号为材料,设置4个施钾处理:0 kg/hm2(K0)、150 kg/hm2(K1)、225 kg/hm2(K2)和300 kg/hm2(K3),比较不同施钾量对花生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分析不同施钾量对滴灌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花育9610和黑花5号在K2处理下提高了净光合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K0相比分别提高了 9.67%、60.49%和13.53%,降低了胞间CO2浓度,分别降低了14.25%、55.97%和15.14%;于出苗后80 d,K2处理叶绿素含量、施钾量达到峰值,分别为2.92和3.01 mg/g;花育9610和黑花5号在整个生育期中ETR、PS 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 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均在出苗80 d K2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34、0.84;4.24,98.57、0.85和4.32,较K0处理有显著提高;花育9610和黑花5号不同施钾肥较不施钾肥在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均有所增加,不同施钾处理所表现的产量差异为K2>K3>K1>K0,花育9610和黑花5号以K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9 428.71和9 968.35 kg/hm2,较不施肥增产33.66%和35.26%.[结论]花育9610和黑花5号在出苗80 d的功能叶叶绿素a/b、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电子传递速率(ETR)、PS 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 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均在K2处理量下达到最大值.不同施钾处理产量表现为T2K2>T1K2>T2K3>T1K3>T2K1>T1K1>T2K0>T1K0,花育9610和黑花5号产量均为K2处理达到最高,分别为9 428和9 968 kg/hm2,并且各施肥处理黑花5号单产均高于花育9610,增施钾肥对花生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花生 钾肥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夏河绵羊FecB基因检测及多态性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ecB基因是首个在绵羊群体中发现的多胎主效基因,能够有效提高绵羊的繁殖性能。本研究旨在对南疆夏河绵羊群体进行FecB基因检测,为进一步提高种群产羔数、建立高繁殖力核心群体奠定基础。随机选取30只南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50团的夏河林场体况良好的夏河绵羊母羊,利用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型检测并测序。结果表明,南疆夏河绵羊群体中存在FecB基因,检测到B+和++2种基因型,未检测到B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B+(0.100)、++(0.90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B(0.050)、+(0.950)。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以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100、0.095、1.105及0.090,处于低度多态(PIC<0.25),且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测序结果显示FecB基因编码区第746位发生A>G错义突变,出现重叠锋。因此,FecB基因可作为南疆夏河绵羊多胎候选基因,对提高南疆夏河绵羊产羔数、扩大该品种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夏河绵羊 FecB基因 基因型频率 等位基因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新疆高产冬小麦群体特征及抗倒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新冬52号’为材料,分别采用4 500、5 250、6 750、9 000 mL·hm-2浓度矮壮素及225、375、525 g·hm-2浓度麦搏进行叶面喷施,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探究植物生长延缓剂种类及用量对小麦群体茎蘖数、株高、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干物质积累量、茎秆抗倒相关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5 250 mL·hm-2矮壮素、225 g·hm-2与525 g·hm-2麦搏的小麦有效穗数均值为645.12万株·hm-2、穗粒数均值为45.76粒、千粒重均值为56.37 g,较对照分别提高3.34%、4.03%和13.48%;其茎蘖成穗率介于49.57%~52.16%,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值为36 555.08 kg·hm-2,单株干物质积累快速增长期平均持续天数为39.6 d,生育期最大叶面积指数介于8.8~9.6;粒数叶比及粒重叶比均值分别为0.41粒·cm-2和23.27 mg·cm-2,较对照分别提高1.28%和16.13%;三个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8.38%、22.24%和24.03%。此外,9 000 mL·hm-2矮壮素和525 g·hm-2麦搏喷施处理均能降低小麦株高并促使整株重心下移,小麦花后20 d时茎秆倒伏指数及基部节间占比均值分别较对照降低36.74%和22.01%,同时增强茎粗和茎秆充实度,改善了茎秆形态,提高了植株抗倒伏能力及群体通风透光能力。

关键词: 冬小麦 矮壮素 麦搏 群体特征 抗倒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预冷方式结合H2O2熏蒸处理对西梅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预冷方式结合过氧化氢(H2O2)熏蒸处理对西梅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东风农场西梅为试材,分别采用蓄冷周转箱、原位压差、冷库直冷式预冷并结合3%H2O2对西梅进行熏蒸及纳米聚乙烯微孔保鲜膜(N)包装的预处理措施,以无预冷及熏蒸处理为对照(CK),于1℃,湿度85%~90%的保鲜库中贮藏,通过定期测定西梅的生理指标,分析西梅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较对照组,三种预冷方式结合3%H2O2熏蒸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效保持了西梅的贮藏品质.不同处理组对西梅贮藏品质保鲜效果:原位压差预冷处理组>预蓄冷周转箱处理组>原位压差预冷处理组>冷库直冷处理组>CK.其中,原位压差预冷处理组较CK,呼吸强度推迟了 30 d,预蓄冷周转箱和冷库直冷较CK组推迟了 15 d.在第90 d,蓄冷周转箱、原位压差、冷库直冷处理组果实腐烂率分别为CK组的61.2%、40.8%和51%,硬度分别较CK组分别提高了 17.65%、70.6%和5.9%.原位压差预冷处理组更好的抑制了西梅的腐烂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以及VC含量的下降速率,提高了果实SOD、CAT和POD的活性,阻止了西梅的软化,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西梅的贮藏品质.[结论]采后预冷结合H2O2熏蒸处理对延缓西梅的衰老进程,保持较好的贮藏品质有促进的作用,尤其是隧道式原位压差预冷结合H2O2熏蒸处理维持西梅采后保鲜效果最佳.

关键词: 西梅 预冷方式 过氧化氢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致犊牛脑炎大肠杆菌对细胞及小鼠的致病性

中国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讨犊牛脑炎大肠杆菌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细胞)和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以及健康小鼠肺脏、脑组织的炎性损伤机制。研究采用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侵染BMEC细胞和MH-S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平板计数法检测菌株对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以及小鼠肺脏、脑组织载菌量;RT-qPCR检测菌株对细胞及小鼠脏器不同时间段的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细胞及小鼠脏器与炎症有关信号通路重要蛋白p-NF-κB、p-JAK2、p-STAT3表达量。结果显示,侵染组细胞培养基浑浊,细胞视野变暗、模糊不清,部分细胞皱缩死亡,产生较多细胞碎片。菌株对BMEC细胞的黏附率和侵袭率3 h显著低于6 h(P<0.050),对MH-S细胞的黏附率和侵袭率在3 h显著高于6 h(P<0.010);感染小鼠脑组织大面积水肿、出血,肺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和出血,脑、肺脏组织载菌量在12 h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在3和6 h的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0),且BMEC细胞和MH-S细胞的炎性因子mRNA表达量分别在6、3 h最高;感染小鼠脑、肺脏组织的炎性因子mRNA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在感染12 h有最高的表达量;侵染组的BMEC细胞和MH-S细胞及小鼠肺脏、脑组织的p-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JAK2蛋白和p-STAT3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上述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黏附侵袭BMEC细胞和MH-S细胞,促进细胞及组织NF-κB蛋白表达、抑制JAK2蛋白和STAT3蛋白表达,进而刺激细胞及组织产生炎性反应。

关键词: 致犊牛脑炎大肠杆菌 黏附和侵袭能力 载菌量 炎性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互作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与灌浆特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焉耆地区高产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与灌浆特性及其对水氮互作的响应机制,明确该地区滴灌春小麦的水氮施用量,以‘新春38号’和‘新春45号’春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灌溉处理为主区,包括亏缺灌溉(W1,4 500 m3·hm-2)和适宜灌溉(W2,6 000 m3·hm-2);施氮处理为副区,包括0(N0)、300 kg·hm-2(N1)、400 kg·hm-2(N2),比较分析高产滴灌春小麦花后叶片和茎鞘的干物质积累与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两品种茎鞘和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转移量、转移率和粒重均先增加后降低,并均以W2N1处理最佳,贡献率则以W1N1处理最佳。两品种快速增长期结束时间(t2)、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t2-t1)、平均灌浆速率(Vmean)、最大灌浆速率(Vmax)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而快速增长期时间(t1)为先降低后增加,最大灌浆速率时间(tmax)则持续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茎鞘、叶片的转移量、转移率、贡献率、t2、t2-t1、Vmax、Vmean与粒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两品种的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354和0.5173,与灌浆持续时间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6752和0.6249,表明灌浆持续时间对粒重的影响程度大于平均灌浆速率。在焉耆地区滴灌春小麦生产中,以W2N1处理(灌水6 000 m3·hm-2+施氮300 kg·hm-2)茎鞘和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转运率表现最佳,故推荐其为焉耆地区合理的水氮供给模式。

关键词: 滴灌春小麦 水氮互作 干物质积累转运 灌浆特性 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辅助去糖处理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去糖预处理方法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的影响,利用超声(US)、超声辅助酶法(US+EM)、超声辅助碱法(US+AM)、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4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红枣脆片,分析干燥后红枣脆片的色泽、质构、滋味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超声辅助去糖预处理方法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对比不同去糖预处理组,超声(US)和超声辅助酶法(US+EM)处理下红枣鲜样固形物减少率分别为2.53%和3.36%,显著低于超声辅助碱法(US+AM)和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处理;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处理下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多糖含量最低,去除多糖效果最佳,其次是超声辅助酶法(US+EM)处理;超声辅助酶法(US+EM)去糖处理下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黄酮保留量最高,VC损失量最小.电子舌结果显示超声辅助酶法处理下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口感最佳.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法处理在减少糖分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红枣脆片的风味和营养成分.

关键词: 红枣脆片 热风干燥 压差闪蒸干燥 超声辅助酶法 去糖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孜然脱粒机风筛式清选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孜然籽粒粒径小、脱出物外形尺寸相似,且缺少专用的清选装置,导致孜然籽粒的清选含杂率高、清选效率低。该研究在孜然籽粒特有物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各类清选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风筛式孜然清选装置,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清选装置关键部件的设计,包括复合式双层筛、贯流式风机、风挡拦截装置等。通过气固耦合仿真技术对清选流场压力分布、气流速度及清选物料固相运动规律进行分析,验证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性,确定影响清选效果的主要因素为风速、振动频率、入风角度;将风速、振动频率、入风角度作为试验因素,以损失率及含杂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自变量与清选效果的二次多项式响应面回归模型,并通过多元回归拟合分析得到清选装置最优工作参数为:风速10.27 m/s,振动频率4.07 Hz,入风角度20.26°。根据最优参数自制试验台架进行验证试验,得到孜然籽粒清选后的平均损失率、含杂率分别为3.40%和5.28%,损失率、含杂率的理论预测值与台架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94%、1.73%,证明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孜然脱粒机清选装置的设计满足孜然籽粒清选作业标准。

关键词: 孜然 清选装置 脱出物 振动风筛式 Fluent-EDEM耦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