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580条记录
有机肥施用量对和田设施'夏黑'葡萄二茬果营养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肥料利用率,探讨设施温室内‘夏黑’葡萄的二茬果阶段合理的有机肥施用量。以和田地区设施温室一年两熟中二茬果的‘夏黑’葡萄为研究材料,设置有机肥(牛粪)15 t/hm2(A1)、30 t/hm2(A2)和45t/hm2(A3)共3个处理,研究有机肥施用量对‘夏黑’葡萄二茬果的营养生长及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3处理新梢长度、节间长度、鲜重、干重和叶面积显著高于A1处理,表现最好;经过一个生长周期,A3处理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等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种施肥水平均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改善土壤p H。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施用量为45 t/hm2处理对‘夏黑’葡萄二茬果营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显著改善土壤肥力。

关键词: 有机肥 ‘夏黑’葡萄 二茬果 设施温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亚麻籽混合油精炼前后理化品质和氧化稳定性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籽用南瓜籽为原料、新疆特色油料作物亚麻籽为辅料,采取两者先混合后压榨方式制备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油(混合压榨油)并进行精炼,以直接调和油为对照,研究两者精炼前后理化品质、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压榨油和直接调和油的精炼油较毛油在理化品质上显著改善(P<0.05),质量指标都达到食用油国家标准要求,混合压榨油毛油的理化指标与直接调和油的毛油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精炼油同样如此。精炼前后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总生育酚、总酚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变化较大,与毛油相比,精炼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直接调和油相比,混合压榨油的毛油和精炼油的总生育酚、总酚含量均更高,氧化稳定性更佳(P<0.05),这表明混合压榨油与直接调和油相比更具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南瓜籽油优质产品的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南瓜籽油 亚麻籽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 混合压榨 氧化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盐胁迫对不同品种棉花苗期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小海子灌区主栽棉花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56号’、‘新陆中87号’为试验对象,采用完全随机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程度土壤盐分胁迫(S1:3 g·kg-1、S2:4.5 g·kg-1、S3:6 g·kg-1)和不同灌水上、下限,以田间持水量为标准(W1:灌水上限为60%、灌水下限为50%;W2:灌水上限为70%、灌水下限为60%;W3:灌水上限为80%、灌水下限为70%),对棉花叶绿素SPAD值、光合和荧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1处理在0~30 cm土层返盐程度最大值为27.44%,S2处理和S3处理分别为68.44%和64.39%;棉花苗期除最大电子传递产量以外,所有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品种之间的相关性都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而土壤盐分主要对Gs、Tr和ΦPSII、qP、Y(N0)、α、ETRmax、IK产生显著影响,灌水下限仅对ΦPSII、Y(N0)影响显著(P<0.05);‘塔河2号’品种在W3S1处理下的棉花Gs显著大于W3S2处理92.1%,‘新陆中56号’品种棉花P_n和Gs在W1S1处理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19.2%~68.2%,‘新陆中87号’品种棉花S1处理和S3处理下的W3灌水处理,其Gs和Tr较其他灌水处理显著增加39.4%~53.1%和10.6%~20.8%。因此,‘塔河2号’品种棉花对盐分处理更加敏感,‘新陆中56号’品种棉花在低盐土壤中,50%θ(田间持水量)的土壤含水率会显著降低光合参数的提升,‘新陆中87号’品种棉花在W3灌水处理下更有利于生长。

关键词: 水盐胁迫 棉花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苗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覆盖方式下灌水定额对土壤温度变化、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棉花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定额对棉花生产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9年在新疆阿拉尔市开展大田试验,其中,2017―2018年膜下滴灌试验以新陆中4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24 mm(M1)、30 mm(M2)和36 mm(M3)3个灌水定额;2018―2019年无膜滴灌试验以中棉619为供试材料,设置36 mm(W1)、45 mm(W2)和54 mm(W3)3个灌水定额;分析不同处理对10 cm、20 cm、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籽棉产量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种模式下棉田10 cm、20 cm和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籽棉产量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呈增加趋势。M2、M3处理的籽棉产量分别较M1处理显著增加8.82%~11.47%和14.24%~18.96%;W2、W3处理的籽棉产量分别较W1处理显著增加15.18%~22.61%和32.53%~46.29%。土壤温度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呈降低趋势。M2、M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M1处理显著降低10.82%~12.94%和20.70%~23.84%;W2、W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W1处理降低1.91%~7.85%和2.47%~11.65%。2018年灌水定额相同时,M3处理的土壤含水量、0~40 cm土层土壤温度、籽棉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高于W1处理。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的综合评价表明,膜下滴灌处理配套30 mm灌水定额,无膜滴灌处理配套54 mm灌水定额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提高灌水定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无膜种植模式引起的籽棉产量降低,但会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无膜滴灌植棉技术在当地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膜下滴灌 无膜滴灌 灌水定额 TOPSIS 籽棉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番茄果实番茄红素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加工番茄果实番茄红素与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加工番茄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近年来选育或引进的30 个加工番茄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供试加工番茄果实番茄红素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果肉厚度、pH值、a/b值、β-胡萝卜素及L值分析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在7 个加工番茄品种(系)果实品质性状中,pH值与L值呈显著正相关,番茄红素与a/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β-胡萝卜素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a/b值与番茄红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β-胡萝卜素和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β-胡萝卜素与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X5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番茄红素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L值与β-胡萝卜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番茄红素和a/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前 3 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 83.721%,可以反映所测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第一成分因子的贡献率为 45.728%,第二主成分因子和第三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18.443%和16.793%.[结论]加工番茄育种中可选择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较高的性状组合,用以培育高产优质的品种.

关键词: 加工番茄 果实 番茄红素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在油葵区试中的应用

西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15个参试油葵品种于2022年在全国的13个区试点开展基因型(G)与环境(E)相互作用试验,并利用基于R语言的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方法,分析品种的适应性、稳产性,及参试地点的代表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基因型和基因型-环境相互作用(GEI)可解释油葵产量变异的89.57%,其中环境对产量变异贡献最大,达到71.61%,基因型、GEI分别可解释4.06%、13.89%的产量变异.综合分析AMMI模型、综合排名和GGE双标图结果显示,'S606''赤SY82''NLY002''LJ198'等4个品种适应性好,稳产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参试点景泰、永宁、乌鲁木齐对参试品种具有较好的区分力且代表性强,是较为理想的参试点.AMMI模型与GGE双标图的联合运用,可为油葵新品种选育、试点评价、布局推广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葵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品种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于新疆单膜收获的大豆割台设计及拨禾过程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新疆大豆覆膜滴灌栽培技术,设计一款带有地形起伏检测装置的大豆割台。通过田间生长特性测量,确定适于新疆单膜大豆收获的拨禾轮主轴长度为2 000 mm、直径为650 mm。依此设计一种前置轮式地形检测装置,该装置安装于大豆割台两侧,确定检测装置角度转动量与割刀离地高度之间的关系式为:H=80-Δh=80-320(sinθ-sinθ′)。对所设计的大豆割台进行地面起伏检测试验,试验中实际距离与检测距离之间的相对误差均值为0.037~0.039。对拨禾轮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其产生拨禾作用时的拨禾速比范围。将拨禾轮三维模型导入Adams软件中,分析不同拨禾速比下弹齿的运动轨迹,发现当拨禾速比λ≤1.0时拨禾轮无拨禾作用,当λ>1.0时拨禾轮具有拨禾作用,但拨禾速比过大后,相邻弹齿间会产生作用重叠区域。设计的割台利于新疆大豆单膜收获,地形检测装置可为割台高度的实时调节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割台设计 拨禾速比 地形检测装置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S-SPME-GC-MS/MS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涪陵榨菜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涪陵榨菜在"三腌三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情况,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了涪陵榨菜在自发酵过程中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及其显著差异代谢途径.结果表明,不同腌制阶段榨菜中共检测到62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酯类、杂环化合物、萜类、醛类、酮类、醇类、芳烃、酚类、胺类、含硫化合物、酸类、卤代烃、含氮化合物等.不同腌制阶段榨菜中差异显著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一腌阶段与对照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157个,二腌与一腌阶段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28个,三腌与二腌阶段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1个.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差异挥发性成分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包括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二萜类生物合成、单萜类生物合成、咖啡因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等.本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分析了发酵榨菜的特异代谢产物,可为涪陵榨菜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涪陵榨菜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非靶向代谢组学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塔额盆地滴灌甜菜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新疆塔额盆地甜菜(Beta vulgaris L.)的合理施肥量,本研究于2020—2021年开展大田试验,设置0(N0)、75(N75)、150(N150)、225(N225)和300 kg·hm-2(N300)5个氮水平,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甜菜苗期、块根形成分化期、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膨大期、糖分积累期、收获期植株总生物量及氮浓度的影响,构建基于生物量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并计算不同施氮量的氮营养指数,分析其与相对生物量和相对产量的关系,确定甜菜氮营养丰缺情况。结果表明,施氮量从0增加到225 kg·hm-2时,植株生物量呈显著增长趋势,但当施氮量从225增加至300 kg·hm-2时,植株生物量增加不显著。从苗期至收获期,与N0处理相比,N225和N300处理的植株生物量分别增加了82.55%和86.44%。甜菜全生育时期内,植株生物量随施氮量变化表现为N0<N75<N150<N225≈N300。基于生物量的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74,模型检验参数n-RMSE为16.26%,说明模型稳定性较好。基于植株生物量的氮营养指数表明,甜菜适宜施氮量为150~225 kg·hm-2。氮营养指数与相对生物量、相对产量的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塔额盆地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及氮营养指数可以较好地诊断并评价甜菜植株氮营养状况。本研究结果为新疆塔额盆地甜菜氮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滴灌甜菜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 氮营养指数 氮素营养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降解地膜对甜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塔额垦区6μm甜菜专用生物降解地膜对甜菜生长、产量及含糖率的影响.[方法]采用P87 6 μm甜菜专用生物降解地膜(BD)和普通聚乙烯地膜(PE)为处理,以裸地(CK)为对照,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对10 cm 土壤温度、甜菜生长以及甜菜产量、含糖率的影响.[结果]BD和PE较CK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3个处理地表下10 cm 土壤累计温度表现为PE>BD>CK;在甜菜子叶期和幼苗期,BD和PE均对甜菜根长、表面积、表面积都有显著促进作用;BD和PE较CK都有一定增糖作用,但BD处理增糖更显著,分别增加10.17%和1.6%;BD处理当季地膜降解率可达到75.23%.[结论]BD地膜在甜菜生长的前期能保持良好的完整性,具有较好的增温效果,BD可以显著提高甜菜根长、根表面积、地上地下干物质量、产量、含糖率和含糖量,能够提高收益.

关键词: 甜菜 产量 含糖量 土壤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