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580条记录
半胱胺对羔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旨在研究半胱胺对 4~8 周龄哈萨克羔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发育能力的影响.在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半胱胺(0、50、100、200 μmol/L),统计卵母细胞卵裂率、囊胚率、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及卵裂和胚泡率,并用SPSS 17.0 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添加 100 μmol/L半胱胺可提高羔羊卵母细胞卵裂率、囊胚率、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胚泡率(P<0.05),添加 100 μmol/L半胱胺可提高卵母细胞的正常受精率和滋养层细胞数(P<0.05).可见,100 μmol/L半胱胺可显著改善羔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受精和发育能力.

关键词: 半胱胺 体外成熟 羔羊卵母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启动磷肥配合追施硫酸铵的根际调控技术提高膜下滴灌棉花磷肥效率和产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产中磷肥投入过量、利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探讨通过调整磷肥施用时间和增施铵态氮肥来增强棉花根际土壤供磷强度,提高磷肥吸收量,降低磷肥损失率,实现棉花的增产增收和磷肥增效。【方法】新疆主要棉花产区石河子、昌吉和农十师一八四团磷肥投入高于衡量监控推荐施肥量的26%~111%,玛纳斯县北五岔和六户地磷肥投入超出2.32~2.92倍,2020年在以上5个棉花生产区开展了田间对比试验。对照为各试验区棉花肥料习惯施用量和施用方法(CK),处理采用根际调控技术(RM)。RM技术根据目标产量确定磷肥用量,随出苗水滴施少量磷酸一铵与硫酸铵作为启动肥,在蕾期、花铃期集中滴施硫酸铵。棉花收获期,测定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棉花养分吸收量、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磷肥盈余量,计算植棉效益。【结果】5个试验点RM处理和对照皮棉平均产量分别为3263 kg/hm~2和3292 kg/hm~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均达到了高产水平。RM处理棉花产量构成要素、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以及氮、磷含量与CK也均无显著差异,但RM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较CK显著提高了81.3%,磷盈余量平均降低了74.9%,昌吉试验点由于不基施磷肥,RM处理的磷盈余仅为P 3.6 kg/hm~2。皮棉目标产量为3.1~3.5 t/hm~2时,RM处理氮肥平均减施了16.6%,磷肥减施了56.5%,氮磷肥料成本降低了40.7%,节省2082元/hm~2。5个试验点RM处理的棉花净收益平均比CK增加了1845元/hm~2。在肥料投入高的北五岔和六户地试验点,氮、磷肥成本分别降低3993、4464元/hm~2,净收益增加量分别达到2931、4367元/hm~2。【结论】在新疆主要植棉区采用根际调控技术,在确保棉花高产的同时,较习惯施肥技术减少了一半以上的磷肥投入,农田土壤磷输入输出基本平衡,植棉效益大幅增加,是新疆棉花施肥管理的良好措施。

关键词: 棉花 磷肥减施 硫酸铵 根际调控 磷肥利用率 磷盈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适配体-阳离子化合物诱导纳米金聚集比色法快速检测苏丹红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苏丹红Ⅲ适配体为识别元件,以未修饰的纳米金传感信号,以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作为纳米金聚集的诱导剂,构建了一种简单、经济、快速的苏丹红比色检测方法.在优化条件下评估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和特异性,最后应用于食品中苏丹红快速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国标法(GB/T 19681-2005)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在PDDA浓度20 nmol/L、适配体浓度5 nmol/L、反应时间4 min等优化条件下,纳米金吸光度比值(A650nm/A530nm)与苏丹红Ⅲ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86),线性检测范围为3.13~50 ng/mL,可视化检测限为3.13 ng/mL,检测时间约为5 min.特异性分析显示,本方法对苏丹红I、II、III和IV有高的特异性,与柠檬黄、日落黄、分散橙11等无交叉反应.将本方法应用于食品中苏丹红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5.4%~102.5%,相对标准偏差为3.37%~6.75%.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易读等优点,适用于批量样品中苏丹红的现场快速检测.

关键词: 苏丹红 适配体 纳米金 比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塔额盆地滴灌冬小麦氮营养诊断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塔额盆地滴灌冬小麦氮营养诊断、确定适宜施氮量,在2020—2021年开展了两年大田试验。试验以‘新冬18’为研究对象,共设5个氮肥水平(0、80、160、240和320 kg/hm~2),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及植株氮浓度的影响,构建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计算不同施氮量的植株氮营养指数,分析其与相对产量的关系,确定冬小麦氮营养丰缺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施氮量从0增加到240 kg/hm~2,植株生物量及氮浓度差异显著,但当施氮量从240增加到320 kg/hm~2时,植株生物量及氮浓度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与产量的拟合曲线表明,超过一定的施氮量后,增施氮肥会降低冬小麦产量,说明存在氮奢侈消费现象。依据地上部生物量与植株氮浓度构建的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Nc=3.088DM-0.374,模型决定系数R~2=0.918,模型检验参数(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8.89%,模型稳定性极好。基于植株临界氮浓度计算的氮营养指数,冬小麦适宜施氮量为160~240 kg/hm~2。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氮营养指数与相对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建立的塔额盆地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及氮营养指数可以较好地诊断并评价冬小麦氮营养状况。

关键词: 滴灌冬小麦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 氮营养指数 氮素营养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牛源溶血性曼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和毒力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表现呼吸道感染症状荷斯坦病牛的细菌性病原及其分离株的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本研究无菌采集病死牛病变组织,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及PCR方法鉴定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K-B纸片法检测其耐药表型.结果显示,从病变组织样品中分离了4株荚膜A1型的溶血性曼氏杆菌(Mh-1、Mh-2、Mh-3、Mh-4);耐药表型显示4株Mh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和糖肽类(替考拉宁)药物耐药;耐药基因仅检测到β-内酰胺类基因blaTEM;分离菌株Mh-1携带8类9种毒力基因中的5种(LKT-C、gs60、fbpA、gapA、ptfA),Mh-2携带其中的4种(LKT-C、plpB、dnaN、ptfA),Mh-3携带其中的7种(LKT-C、plpB、gs60、fbpA、gapA、dnaN、ptfA),Mh-4携带其中的6种(LKT-C、plpB、gs60、fbpA、gapA、ptfA).同时分离出1株荚膜A型,脂多糖L3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1);Pm-1仅对克林霉素耐药;Pm-1携带6类12种不同的毒力基因(exbD、tonB、hsf2、ptfA、oma87、ompA、ompH、plpB、psl、nanB、tbpA、pmHAS).将Mh和Pm-1均以3.2×108 cfu/mL的剂量感染30只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4株Mh感染小鼠于3 d内陆续全部死亡,Pm-1感染小鼠于10 h内全部死亡,表明分离菌株Mh和Pm-1均携带致病性毒力基因,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某集约化牛场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病死牛的细菌性病原是牛源Mh和Pm混合感染,两者均携带与呼吸道粘附侵染相关的Ⅳ型菌毛基因ptfA,且Pm-1株主要对青、链霉素耐药,对大多数药物较敏感,为本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牛呼吸道感染 多杀性巴氏杆菌 溶血性曼氏杆菌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胁迫下高丹草苗期生理特征及转录组学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 hybrids)具有抗旱和耐盐碱特性,逐渐成为畜牧业重要的饲料作物,明确高丹草耐盐、耐碱分子调控机制对高丹草分子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丹草种子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CO3 胁迫,统计不同浓度下发芽率变化;高丹草幼苗进行200 mmol/L的NaCl和Na2CO3 胁迫处理,不同时间段对整株幼苗可溶性糖、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生理指标测定和转录组学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中性盐(NaCl)胁迫高丹草种子发芽率、根长均大于碱性盐(Na2CO3)胁迫.随着胁迫时间延长,POD和CAT在中性盐胁迫时表现出逐渐下降趋势,碱性盐胁迫时呈逐渐增加趋势;PRO、可溶性糖和T-SOD在中性盐胁迫表现出逐渐增大趋势,碱性盐胁迫时表现出逐渐减小趋势.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在中性盐胁迫 6、12 和 24 h后,分别鉴定出 241 个、293 个和 149 个DEG,碱性盐胁迫后,分别鉴定出 664 个、641 个和 728 个DEG.GO和KEGG 聚类分析显示,盐和碱胁迫处理下参与氧化还原酶合成、渗透胁迫、细胞膜组分、细胞氧化解毒等相关DEG在高丹草苗期生长过程中应对盐碱胁迫响应发挥关键性作用,DEG主要集中在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代谢、氧化还原、糖代谢、核酸修复、苯丙烷生物合成等过程与非生物胁迫或逆境相关.盐碱胁迫条件下,高丹草幼苗应对环境刺激通过激素信号转导和氧化还原酶解毒.糖代谢和还原酶合成转运在耐盐碱品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丹草 盐碱胁迫 转录组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炭疽芽孢杆菌PA-LF1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反应原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炭疽芽孢杆菌弱毒株C40-202 PA-LF1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和反应原性检测,为炭疽亚单位疫苗制备、炭疽诊断和疫苗免疫效果检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炭疽芽孢杆菌PA和LF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PCR方法从炭疽芽孢杆菌弱毒株C40-202中分别扩增出PA和LF1基因片段,经Xho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通过黏性末端进行连接,获得PA-LF1融合基因片段,利用SWISS-MODEL分析软件分别对PA、LF1和PA-LF1融合蛋白进行三级结构预测;将融合基因片段克隆至pET32a(+)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A-LF1,并将重组质粒pET32a-PA-LF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并分析其反应原性。【结果】从炭疽芽孢杆菌弱毒C40-202株成功扩增出PA、LF1和PA-LF1融合基因;成功构建了炭疽芽孢杆菌PA-LF1融合基因表达质粒pET32a-PA-LF1,融合蛋白三级结构预测可折叠为正确的空间构象;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纯化和SDS-PAGE,获得分子质量为96 ku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与经Ⅱ号炭疽芽孢苗免疫后的绵羊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PA-LF1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为炭疽诊断和疫苗免疫效果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作为一种炭疽亚单位疫苗的候选组分。

关键词: 炭疽芽孢杆菌 PA-LF1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渍化条件下棉花成苗及水盐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棉花苗期不同盐化土壤条件下水盐运移规律,分析不同棉花品种成苗规律与土壤盐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盐渍化条件下棉花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南疆主栽棉花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56号、新陆中87号为材料,于2021年布置完全随机盆栽试验,依据全国土壤盐渍化分级标准设置3个盐分梯度:3、5和15 g/kg(依次记为S1、S2、S3),试验土壤为南疆小海子灌区原状盐渍土。【结果】(1)灌水一段时间后,在土壤含盐量为15 g/kg的条件下,土壤含水率高于其他处理;(2)不同盐度处理0~20 cm土层含盐量都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随着土壤初始含盐量的增加,表层返盐加重;(3)塔河2号、新陆中56号和新陆中87号棉花在土壤含盐量分别达到6.94、7.04、7.09 g/kg时,成苗数为0,可作为棉花苗期耐盐极限值。【结论】当土壤盐分达到耐盐极限值时,土壤渗透性减弱,返盐加重,严重影响棉花成苗。棉花苗期对土壤盐度响应显著,盐渍土种植棉花应以盐定水,及时调控土壤盐分含量。

关键词: 棉花 盐渍化 含水率 土壤含盐量 水盐运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弹齿链耙式残膜回收机链耙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研究弹齿链耙式残膜回收机链耙装置作业过程中不同工作参数对机具运行和作业质量的影响,利用EDEM 2019.1 软件建立弹齿与土壤相互作用的三维离散元模型,模拟弹齿收膜过程中所受作用力的变化情况,验证此工况下作业的可靠性,发现其不会因塑性变形而失效,弹齿能够顺利作业.用Python 3 软件绘制不同速比下的弹齿尖运动轨迹,发现运动轨迹为摆线.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链耙角速度、机具行驶速度、弹齿入土深度与残膜捡拾率和含杂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寻求残膜回收机的最优作业参数组合,并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作业参数为链耙角速度 14.73 rad·s-1,机具行驶速度9.7 km·h-1,弹齿入土深度74.75 mm.在此条件下开展田间验证试验,残膜捡拾率为92.8%,含杂率为63.6%,可满足残膜回收机的作业要求.

关键词: 残膜回收 链耙装置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音乐调控动物情绪和生产性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集约化生产体系中,音乐作为一种良好的环境富集手段,对于改善动物福利有着重要的潜在价值。而由于现阶段对音乐调控动物情绪的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难以建立统一的标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际畜牧生产中音乐调控技术的应用。本文从动物情绪和行为、生理指标、生产性能3个方面分析了音乐的不同参数(如音色、音高、音速、节奏)和播放方式对动物的影响,同时,从共振频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间接调控、丘脑组织的关键基因表达3个角度探索了音乐调控动物情绪的潜在机制,为明确音乐调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提供理论基础,以便更好地提升现代集约化养殖生产体系中动物的福利水平和生产性能,为进一步确立音乐调控的技术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音乐 动物福利 动物情绪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