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氮量耦合密度对塔额垦区滴灌甜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适用于干旱区滴灌甜菜的施氮量及种植密度,于 2020-2021 年在新疆塔额盆地进行 3 个施氮量[低氮 60 kg/hm2(N1)、中氮 180 kg/hm2(N2)、高氮 270 kg/hm2(N3)]和 3 个种植密度[高密度 13.3 万株/hm2(D1)、中密度 11.3 万株/hm2(D2)、低密度 9.6 万株/hm2(D3)]的双因素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滴灌甜菜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的单株根质量、块根产量和糖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与低氮低密处理(N1D3)相比,高氮低密处理(N3D3)的单株根质量、块根产量和糖产量显著提高 63.48%、32.81%、22.11%.虽然增加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使甜菜在生育期内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但显著降低出苗后 90 d 和 120 d 冠层的总叶绿素含量(Chl)及 RubisCO 活性,使冠层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显著低于低密度处理.而高施氮量处理(N3)与中施氮量(N2)之间的光合特性的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干旱区滴灌甜菜种植过程中,建议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 9.6 万株/hm2 和 180 kg/hm2,该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可通过提高冠层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碳同化过程增加单株根质量和块根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小麦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特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是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为明确小麦AL型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特性,连续3年测定了 2个小麦AL型不育系36A和3235A的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颖间距和自然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36A和3235A的平均 自然异交结实率分别为113.02%和44.65%,柱头活力分别为104.96%和76.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二者的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授粉天数与柱头活力呈显著负相关,柱头活力随授粉天数的延长而降低;柱头活力与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柱头外露率与颖间距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随授粉进程推移,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均呈先增后减趋势,36A的3个指标均高于3235A,综合表现为异交结实率高.花后第4~11天套袋饱和授粉异交结实率最高,授粉后第6~12天,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均达到最大.因此,小麦AL型不育系的恢复系扬花始期比不育系推迟2~3 d,小花陆续开放、柱头活力也较强,并持续开颖,可保持较高结实率,为最佳授粉时间.
关键词: 小麦AL型不育系 异交结实率 柱头活力 柱头外露率 颖间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对羊肉保水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对羊肉保水性的影响,以宰后成熟24 h羊后腿肉为原料,将其置于-18℃冰箱中冷冻24 h后解冻,对比分析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电流0.2 mA、电压2 500 V、4℃、相对湿度98%)与其他3种解冻方式冰箱解冻(4℃、相对湿度55%)、低压静电场辅助解冻(电流0.2 mA、电压2 500 V、4℃、相对湿度55%)、高湿解冻(4℃、相对湿度98%)对羊肉解冻速率、保水性、水分分布、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溶解度、表面疏水性,蛋白质二级及三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解冻方式中,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解冻时间(519 min)最短,解冻损失率(3.37%)、蒸煮损失率(30.60%)、羰基含量(3.85 nmol/mg)、表面疏水性(21.90μg)最低,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97.96%)与新鲜肉(98.44%)最接近,总巯基含量(28.55 nmol/mg)及溶解度(29.98%)最高,且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最稳定,说明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不仅能够缩短解冻时间、有效抑制蛋白质氧化变性、减少汁液流失,且经过该处理的羊肉蛋白水合能力最高,保水性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岛棉类受体胞质激酶基因GbRLCK10在抗病中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bRLCK10为海岛棉响应黄萎病菌和激素胁迫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在烟草中的功能,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烟草。对获得的阳性植株通过室内接种法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利用qRT-PCR技术分析水杨酸途径关键基因NtPR1、NtNPR1和乙烯途径关键基因NtEIN4、NtNTHK2及茉莉酸途径关键基因NtJAZ1、NtAOS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接种前,转基因植株中NtPR1、NtNPR1、NtJAZ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而野生型植株中NtEIN4、NtNTHK2、NtAOS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转基因植株。接种黄萎病菌后,转基因植株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野生型;野生型植株感病后,NtPR1、NtNPR1、NtAOS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发病前,而NtJAZ1、NtEIN4、NtNTHK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发病前;转基因植株感病后,NtPR1、NtNPR1、NtEIN4、NtAOS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发病前,而NtJAZ1、NtNTHK2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发病前;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NtPR1、NtAOS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NtNPR1、NtEIN4、NtJAZ1、NtNTHK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综上所述,GbRLCK10基因通过调控激素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烟草黄萎病抗性,为进一步揭示GbRLCK10基因对棉花黄萎病响应机制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败血性牦牛源圣保罗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引起新疆和静县某牧场牦牛发生败血症的主要细菌性病原及病原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剖检并采集发病牦牛的病变组织经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分析、PCR扩增沙门菌肠毒素(stn)基因和16S rRNA基因、血清分型及MLST分型鉴定、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方法对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菌在XLD和HE固体培养基上形成黑色、光滑、湿润、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离菌生化特征与沙门菌相似度达98%;PCR扩增结果显示,分别扩增到260 bp的stn基因及1 500 bp的16SrRNA基因,16S rRNA基因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属于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血清型鉴定为圣保罗型沙门菌(1,4,5,12:e,h:1,2);MLST分型为ST313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四环素耐药.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通过灌胃接种菌液0.2 mL/只,接种剂量分别为5×103 cfu/mL、5×102 cfu/mL、5× 101 cfu/mL,结果显示感染后7 d,3个实验组小鼠死亡率分别为60%(3/5)、20%(1/5)和0(0/5).采集病死小鼠肺、肝、脾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的脾、肺组织充血出血,肝细胞出现坏死等.本研究从疑似败血症牦牛脏器中分离到两株沙门菌,分型鉴定均为圣保罗沙门菌,该分型在新疆地区尚无报道.本研究为新疆牦牛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红枣产业现状及前景展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红枣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在全世界位居第一,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区.红枣产业作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但新疆红枣加工产品仍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比例较低,制约了新疆红枣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全国特别是新疆的红枣种植生产、市场流通情况,总结了红枣加工制品、加工技术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新疆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包括机械化程度低、产业链短、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并从种植模式、产品开发、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推动新疆红枣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GE双标图对向日葵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了测试不同油用型向日葵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以及各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利用GGE双标图对我国油葵主产区12个试点的11个品种的产量、茎粗、株高和籽仁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基因型(G)、环境(E)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GE)对产量都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E和GE是引起产量变异的主要原因,两者分别占总变异的84.84%和8.35%。利用GGE双标图模型分析可知,高产稳产品种中表现最好的是‘LJ199’,其次是‘NK175’和‘LKZ18-1’,它们都适合在沈阳和公主岭等类似地区推广种植,‘NK50’也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稳定性且在甘南县、兰州市和汾阳市等类似地区的适应性较好;综合区分力和代表性,最理想的试点为公主岭。兰州市、呼和浩特和乌鲁木齐分别是茎粗、株高和籽仁率最理想的试点。文中初步确定了适合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种植的向日葵品种,为品种推广及后续区域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装结合蓄冷剂处理对蟠桃贮藏后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蟠桃物流的包装和蓄冷剂,找到最佳的包装组合应用到蟠桃保鲜中,为保持蟠桃物流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英格尔蟠桃为试材,将其置于0℃下预冷18h后,采用周转箱+冰袋(周袋)、周转箱+冰膜(周膜)、泡沫箱+冰袋(泡袋)和泡沫箱+冰膜(泡膜)以及对照组置于自然环境下贮藏24 和48h后,测定箱内温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腐烂率、丙二醛含量和蔗糖含量.[结果]蟠桃在贮藏24h后货架期1~2d试验中,周袋组处理的蟠桃果实能较好保持其货架期品质,降低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降低,保持糖酸适中,口感较好,其余经过预冷处理的各组保鲜效果依次周膜组、泡袋组和泡膜组.蟠桃在贮藏48h的实验中,各组的温度均在15℃以上,保鲜效果较好的组合与贮藏24h的结果一致.[结论]周转箱保鲜效果优于泡沫箱;冰袋的保鲜效果优于冰膜,周袋组贮藏24h蟠桃果实品质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密度耦合对向日葵生长发育、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播期和密度是影响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两大主要因素,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是向日葵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目前新疆主推向日葵品种KWS303和SH363作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向日葵生育进程、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推迟播种,向日葵的出苗速度加快,全生育期缩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播期的推迟密度增加,向日葵的株高呈增加趋势,播期推迟灌浆期的主茎绿叶数、茎粗增加,对花盘直径的影响则较小。相同播期随密度的增加,灌浆期的主茎绿叶数、茎粗、花盘直径则减少,在播期密度双因素互作效应下两个品种的产量均以A2B2处理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施下有机肥替代对滴灌棉花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氮肥减施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在滴灌棉花上的肥效及其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替代氮肥技术,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试验设5 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氮肥(N0);(2)习惯施肥(N300);(3)习惯施肥减氮 20%(N240);(4)习惯施肥减氮 20%后,75%由尿素提供,25%由有机肥提供(N180MN60);(5)在处理(4)的基础上增加黄腐酸150 kg/hm2(N180 MN60 FA).分析有机肥替代氮肥技术对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与习惯施肥相比,N180 MN60FA显著增加棉花干物质量,增产 3.3%~6.4%;而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与习惯施肥的棉花干物质与产量大体相同.(2)与习惯施肥相比,N180 MN60、N180 MN60 FA的棉花氮素吸收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8.4 和11.0 个百分点,减少了土壤氮素盈余.(3)等氮量条件下,N180 MN60FA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结论]在减氮20%条件下,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再配施黄腐酸的效果优于习惯施肥,而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效果与习惯施肥相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