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菱鲆饲料转化率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水产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饲料转化率(FCR)是大菱鲆重要的经济性状,通过选择育种提高饲料转化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大菱鲆的养殖成本,进而推动产业的发展。微卫星标记是鱼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中常用的分子标记,为了筛选出与大菱鲆饲料转化率相关的微卫星标记,提高育种效率,实验以300尾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特制的网箱养殖系统,测定个体饲料转化率,分别选取饲料转化率最高和最低的30个样本作为高饲料转化率组(H组)和低饲料转化率组(L组)。利用40对大菱鲆微卫星引物,对H组和L组的DNA混池进行PCR扩增,统计两组个体PCR产物的基因型,筛选两池之间出现差异等位基因片段的位点,通过进一步的群体验证和家系验证,分析微卫星位点与大菱鲆饲料转化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微卫星位点YSKr148在238 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大菱鲆饲料转化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359,家系验证中该位点的阳性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阴性组。研究表明,大菱鲆微卫星位点YSKr148与饲料转化率性状显著相关,可以用于该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本研究首次获得了与大菱鲆饲料转化率性状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为研究该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为该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菱鲆 微卫星标记 饲料转化率 分群分离分析法(BSA)


鲚属鱼类耳石形态学比较与短颌鲚物种有效性分析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摘要:利用耳石形态学方法,比较分析了3种鲚属鱼类的耳石形态,并探讨了短颌鲚的物种有效性。选择7种耳石尺寸参数与形状指标,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对刀鲚、凤鲚和短颌鲚共98尾样品进行耳石形态分析。结果显示:(1)利用耳石形态学识别3种鲚属鱼类的正确率为93.8%,证明耳石用于识别鲚属鱼类是可靠的;(2)利用耳石形态学对短颌鲚进行物种有效性分析,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显示刀鲚与短颌鲚耳石存在较大差异,但差异系数检验表明二者在耳石形态上的差异未达亚种水平,因此本研究认为短颌鲚与刀鲚属于同一物种,但因生境存在差异,二者为2种不同生态型群体。


三种投入品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酶、丙二醛、磷酸酶和溶菌酶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CuSO4、青苔净和草甘膦三种投入品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氧化酶等的影响,参考实际生产中使用浓度,设置对照、CuSO4(1和2 mg/L)、青苔净(5和10μg/L)和草甘膦(5和10μg/L)实验组,分别在4、8和12 d时测定肝胰腺抗氧化酶类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酸/碱性磷酸酶(ACP/AK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三种投入品均造成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酶(SOD、CAT、GSH、G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T-AOC活性持续下降;青苔净和草甘膦造成G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也造成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CuSO4造成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三种投入品处理后期造成磷酸酶(ACP和AKP)活性升高,LZM活性降低。结果表明三种投入品均会造成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防御因子活性水平、磷酸酶活性、MDA含量和LZM活性发生改变,产生氧化应激效应。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硫酸铜 磷酸酶 草甘膦 氧化损伤


氨氮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引进种F1代幼鱼急性毒性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北方亚种引进种F1 代幼鱼的生理适应性,以体质量(12.51±0.91)g的幼鱼为对象,进行氨氮胁迫试验.氨氮对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引进种F1 代幼鱼 24、48、72、96 h的总氨氮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3.66、29.86、26.98 和25.08 mg/L,安全浓度为2.51 mg/L.通过18 mg/L浓度的氨氮溶液对其进行 96h的急性胁迫实验,结果显示:氨氮胁迫后鳃组织中Na+/K+-ATP酶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出现降低升高交替的现象,在12h时达到最低值,48 h时达到最高值;肝和鳃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都在胁迫 6h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肝组织下降速度快于鳃组织.48~96 h胁迫组肝和鳃组织hsp70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量在 0h时表达量最高,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在胁迫6h时就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氨氮会引起大口黑鲈加州原种产生应激损伤,因此在实际养殖中要及时监测水体中氨氮浓度,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关键词: 大口黑鲈加州原种 氨氮胁迫 急性毒性 Na+/K+-ATP hsp70


基于DNA条形码基因和核基因的美丽小条鳅隐存多样性研究
《淡水渔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华南地区美丽小条鳅(Micronemacheilus pulcher)的隐存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格局,同时为美丽小条鳅的精准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理论背景知识,本研究采集了华南地区多个水系19个地理群体共计102尾美丽小条鳅样本,测定了所有样本的DNA条形码标准基因(线粒体COI基因)与部分样本的糖基转移酶基因(Glyt基因),综合了系统发育分析、遗传距离估算、等位基因网状图分析、物种有效性界定等方法,基于COI基因的系统发育结果显示,美丽小条鳅存在两个主要谱系(I和Ⅱ),谱系Ⅰ主要由珠江水系、漠阳江水系、南流江水系群体构成,谱系Ⅱ由海南岛的陵水河水系和南渡江水系群体组成。另外,研究发现谱系Ⅰ可以细分为三个严格地理分布的子谱系(Ⅰ-1,Ⅰ-2和Ⅰ-3),其中子谱系Ⅰ-1由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和南流江水系的群体组成,子谱系Ⅰ-2和Ⅰ-3分别由珠江水系的东江群体和漠阳江水系群体组成;谱系Ⅱ可以分为子谱系Ⅱ-1和Ⅱ-2,分别由陵水河水系群体和南渡江水系群体组成。遗传距离估算发现谱系Ⅰ和Ⅱ之间的遗传距离达到5.83%,谱系Ⅱ的两个子谱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到达2.92%,大于2%的DNA条形码物种鉴定阈值。基于Glyt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未获得严格的谱系分化,但是等位基因网状图支持大陆群体和海南岛群体以及海南岛的陵水河水系群体和南渡江水系群体的进化独立性。基于COI基因的ABGD(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和PTP(poisson tree process)分析和联合两个基因的BPP(bayesian phylogenetics and phylogeography)分析均支持谱系Ⅰ、子谱系Ⅱ-1和子谱系Ⅱ-2为三个独立物种,表明美丽小条鳅至少包含三个隐存种。研究结果表明美丽小条鳅的多样性可能被低估,亟需使用形态度量学、更高覆盖度的和多种类型的分子标记来全面系统揭示其隐藏的遗传多样性,为美丽小条鳅全面精准的管理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美丽小条鳅(Micronemacheilus pulcher) DNA条形码 COI Glyt 隐存种


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格局
《水产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浮游动物是河流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截至目前,尚缺乏对长江干流宏观尺度浮游动物的全面调查。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长江干流约5 000 km江段设置51个调查站位,并于每年鱼类繁殖期(3—6月)、育肥期(8—10月)和越冬期(11—1月)各开展1次调查,系统调查分析了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种类: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共187种,其中原生动物56种、轮虫59种、枝角类34种、桡足类38种;三峡库区是浮游动物种类数最丰富的水域(87种),其余分别为金沙江(59种)、长江上游(68种)、长江中游(54种)、长江下游(56种)。鱼类繁殖期是浮游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季节,分别为金沙江(45种)、长江上游(56种)、三峡库区(47种)、长江中游(41种)、长江下游(32种)。(2)密度: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12~644.40个/L,中游、下游密度显著高于上游;密度高值一般出现在繁殖期,低值一般出现在鱼类育肥期。(3)生物量: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231.78×10-5~45 638.57×10-5 mg/L,中游、下游和金沙江明显高于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4)优势种:主要包括原生动物恩茨筒壳虫、淡水麻铃虫、普通表壳虫,轮虫类萼花臂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桡足类广布中剑水蚤、特异荡镖水蚤,无节幼体等。研究表明,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呈现典型河流特征,种类和数量较贫乏,群落以轮虫和原生动物等小型个体为主,河流中、下游丰度高于上游,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水生态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格局 长江干流 金沙江 三峡库区


饥饿胁迫对拟穴青蟹大眼幼体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海洋渔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甲壳类幼体应对饥饿胁迫的分子机理,以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投喂组和饥饿组,处理3d后对不同组别的拟穴青蟹大眼幼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De novo组装后共获得79581 个unigene,平均长度 1065.44 bp.Nr数据库共注释20061 个unigene.DESeq分析筛选出5621 个差异表达基因,饥饿组相比对照组2641 个上调、2980 个下调.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表明,共254 条GO Term显著富集(矫正后的P值小于0.05).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表明,共60 条KEGG pathway显著富集(矫正后的P值小于0.05).基于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了一系列与饥饿胁迫相关的代谢通路,如DNA复制、细胞凋亡、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研究表明,饥饿胁迫干扰了拟穴青蟹大眼幼体的细胞分裂和凋亡,影响了体内的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研究结果可为拟穴青蟹苗种的健康培育提供理论参考,并丰富拟穴青蟹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