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以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该品种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等主要栽培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二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Y=10 008.063 63+63.496 87X1+245.347 70X2-684.531 61X12-116.406 59X22+35.375 37X1X2。通过寻优,确立了晋单63号最佳种植密度为78 108.2株/hm2,施氮量为300.0 kg/hm2,在该组合措施下,可获得10 137 kg/hm2的较高产量,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并分析了各因素对晋单63号产量的影响,发现种植密度的影响大于施氮量。
关键词: 晋单63号 玉米 密度 施氮水平 产量 优化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全粉工业化加工技术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的燕麦制粉一般产生30%~35%的燕麦麸副产品,大多用作饲料。为了有效利用燕麦资源,研究了不同燕麦原料的主要品质指标和淀粉糊化特征,选择定莜7号等3个品种进行燕麦全粉加工;通过加工工艺优化,确定微波功率为4.8 kW、微波速度1.2 m/min、微波温度(120±5)℃,挤压控制3段温度170℃—150℃—60℃、进料速度300 r/min、螺杆转速400 r/min,粉碎控制粒度不低于150目,可以达到改善物料加工性能、高效灭酶、提高产品中β-葡聚糖含量的多重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叶韭生活习性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选择山西春播山区、黄河岸边湿润区、浮石沙土区和盐碱地风沙区4个不同生态环境区域对细叶韭生活习性进行野外调查和田间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细叶韭耐瘠薄、耐干旱、耐寒冷;多生长于瘠薄土地、荒芜地边、崖边以及周围没有大型植被生长的地方;在杂草丛生和其它植株高大茂密的地方很少有生长;野生条件下,细叶韭以簇生为主,主要靠分蘖进行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小麦品种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西省中部地区是山西小麦生产的重要地区,了解该区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骨干亲本的籽粒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基因型特点,对进一步选育富含铁、锌等元素的新品种具有指导作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了17个小麦品种的铁、锌、锰和铜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4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大,铁、锌、锰和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19mg/kg、29.30mg/kg、38.44mg/kg和6.89mg/kg。其中,‘河东乌麦526’、‘京冬8号’和‘冬黑10号’的铁含量大于45mg/kg,‘太10604’的锌含量最高为42.98mg/kg,‘河东乌麦526’和‘冬黑10号’锰含量高于45mg/kg,‘晋麦66’和‘冬黑10号’铜的含量较高,均高于8.50mg/kg。籽粒中锰与铁、锰和锌元素含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锰和锌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9,其他各元素间相关不显著。可以从小麦主栽品种中筛选高矿质元素含量的基因型,‘河东乌麦526’、‘京冬8号’、‘冬黑10号’和‘太10604’4个品种可作为进行籽粒富含铁、锌矿质营养小麦遗传改良的亲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种间遗传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向印度南瓜及美洲南瓜中转育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的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无蔓中国南瓜种间杂交试验,采用田间调查结合RAPD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研究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种间遗传规律。通过比较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南瓜属3个种中的遗传表现发现: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种间杂种F1、F2及BC1F1中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与种内杂交不同,无蔓中国南瓜与蔓生异种南瓜材料的种间杂交一代表现出节间变长的倾向,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通过种间杂交,可将中国南瓜特有的无蔓性状转育到美洲南瓜及印度南瓜中,创造全新的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赤霉病抗性新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它不仅导致小麦严重减产,还可引起人畜中毒。因此,小麦赤霉病的研究和防治在国际上一直倍受关注[1-2]。培育并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根本途径,但由于小麦赤霉病抗源严重匮乏,加之其抗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遗传方式的复杂性,使得抗赤霉病育种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小麦赤霉病的抗性类型主要分为Ⅰ型(抗侵染型)和Ⅱ型(抗扩展型)[3]。本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对氯苯氧乙酸钠对番茄安全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试验以TF412号番茄为供试品种,研究8%对氯苯氧乙酸钠可溶性粉对北方地区温室大棚番茄安全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对氯苯氧乙酸钠可溶性粉在较低剂量时对番茄是安全的,无畸形果出现,重穗坐果率达78%~85%,单果质量达160~165 g;总产量达到最高;膨大速度和畸形果率随着8%对氯苯氧乙酸钠用量的增大而增大;8%对氯苯氧乙酸钠可溶性粉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糖分、维生素C含量有增加的作用,对番茄总酸度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说明对氯苯氧乙酸钠可溶性粉是一种较好的提高温室大棚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的生长调节剂。
关键词: 番茄 8%对氯苯氧乙酸钠可溶性粉 安全性 坐果率 产量 品质 温室大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技术在茄子育种中的应用
《河北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为提高国内茄子遗传研究与育种水平,对生物技术在茄子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及基因转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生物技术在茄子育种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生物技术为茄子育种提供了新途径,值得农业科研工作者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