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山西十字花科小菜蛾种群消长动态及几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比较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0连续两年,对山西省十字花科甘蓝、萝卜和杂草上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对11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受特殊气候条件影响,山西省2009与2010年的小菜蛾种群消长动态不太一致。2009年,田间始见小菜蛾成蛾为4月1日,虫口总量分别在4月下旬和5月下旬出现一大一小2个发生高峰,秋茬作物上没有明显的发生高峰;第一代小菜蛾卵始见期为5月8日,第一代茧始见期为5月18日,卵总量和若虫总量分别在5月13日和9月1日、5月23日和9月16日各出现2个发生高峰。2010年,田间始见小菜蛾成蛾为3月15日,虫口总量分别在4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上旬、10月中旬出现3个大小不一的发生高峰;第一代卵始见期为5月26日,第一代茧始见期为6月5日,卵总量和若虫总量分别在5月15日和9月25日、6月15日和10月10日各出现2个发生高峰。两年调查结果,蔬菜上的小菜蛾发生量均高于杂草。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5%氟虫氰悬浮剂和5%茚虫威乳油等11种药剂对小菜蛾幼虫的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的触杀毒性最高,LD50为0.01μg/头;10%溴虫腈水乳剂、2%阿维菌素乳油和5%氟虫氰悬浮剂的触杀毒性次之,LD50分别为0.34、0.28和0.10μg/头;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和97%巴丹可湿性粉剂的触杀毒性最差,LD50分别为91.53和84.36μg/头。

关键词: 山西省 小菜蛾 消长动态 毒力测定

大同市高寒山区马铃薯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陕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针对近几年山西省大同市高寒山区马铃薯贮藏期间存在不同程度腐烂的问题,严重的整窖腐烂,给农民和企业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特提出几点解决该问题对策措施:分品种贮藏避免混藏;严把贮藏前及贮藏期各项环节;改造传统贮藏窖或建造合理的贮藏窖。

关键词: 高寒山区 马铃薯 贮藏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作苦荞麦最佳栽培组合探讨

农业科技通讯 2011

摘要:本项研究以早中晚3个不同生育期的品种为试验材料,3种不同播种量、3种不同施肥量为处理,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不同播种量、不同施肥量间达显著水平。综合结果分析,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亩播种量6万株,亩施磷二胺20 kg作基肥为最佳栽培组合。

关键词: 苦荞麦 播种量 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小豆新品种特红1号的选育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小豆新品种特红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利用系统选育法,在保定红小豆后代群体中选出变异单株选育而成。2010年5月28日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

关键词: 红小豆 特红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衣剂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用6种含有戊唑醇的种衣剂以供试剂量分别包衣高感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长单35号和感病品种潞玉13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玉米发芽正常和出苗安全,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6.5%吡·高氯·戊唑、20%吡·福·戊醇、18%丁硫·福·戊醇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九兴黑虫搭档、黑虫双全的防治效果为70%左右,帅苗+戊唑醇的防治效果反差较大,有待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玉米 种衣剂 包衣 丝黑穗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麦高产栽培最佳配方研究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摘要:该项研究以早中晚熟三种不同类型的品种为试验材料,三种不同播种量,三种不同施肥量为处理,拟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不同播种量、不同施肥量间达显著水平。综合结果分析,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667m2播种量6万株,施磷酸二铵20kg作基肥为最佳组合配方。

关键词: 苦荞麦 播种量 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莜麦新品种晋燕15号的选育与推广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晋燕1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五寨农业试验站于1995年用优良杂种后代材料925-1-8(73014×华北2号)作母本、皮燕麦原始材料健壮作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采用大群体多代选择的方法选育而成。在各级品种试验、示范过程中,晋燕15号表现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旱及抗倒伏性强、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特点,适宜在山西省秋莜麦产区旱平地、沟湾坝地种植;在蚜虫为害严重的区域,应注意防治红叶病。该品种遗传基础丰富,选育方法值得同行借鉴。

关键词: 莜麦 新品种 晋燕15号 选育 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草丁膦转基因玉米不同DNA提取方法及PCR检测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以改良PEX,CTAB和SDS方法从转基因玉米材料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外源CaMV35S启动子、bar基因及内源基因Zein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预期大小的DNA片段。结果显示,3种方法提取的DNA用以PCR检测都获得了预期大小的扩增片段,但改良PEX提取方法更省时省力。研究认为,改良PEX提取方法是一种简捷、快速和高效的植物DNA提取方法。

关键词: 玉米 转基因 草丁膦 PCR检测 DNA提取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中国马铃薯 2011

摘要:试验研究了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68.75%银法利悬浮剂1125 g/hm2、53%金雷多米尔水分散颗粒剂1500g/hm2、6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25g/hm2、72%克露可湿性粉剂2000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分别为88.38%、86.15%、84.55%、81.68%,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理想的药剂,且增产效果明显,建议在生产上交替使用。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杀菌剂 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簇毛麦属间染色体易位系的高效诱导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60Coγ射线以不同剂量照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即将成熟的花粉,将其授于母本中国春,创造出一批包含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用中国春进行连续回交或自交,可有效保留簇毛麦染色体片段,实现外源基因的转移。研究结果表明,60Coγ射线照射花粉后产生易位染色体的频率因剂量不同而有显著差异,12 Gy和8 Gy剂量照射后杂交的M1群体中,产生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单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6.7%和50.0%,均显著高于用其他方法创造易位的频率,并且12 Gy较8 Gy产生了更优的易位类型;创制的易位染色体有67.6%可以从M1传递到BC1,BC1的易位染色体有96.4%可传递到BC2;在回交后代中,加以人为选择,整条簇毛麦染色体很快丢失,至BC2F2即有纯合易位株出现。

关键词: 小麦-簇毛麦 花粉辐射 易位染色体 传递率 纯合易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