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冬枣采后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和鉴定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11株对冬枣细交链格孢病菌、多隔镰孢霉和美澳核果褐腐串珠霉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通过平板对峙生长法测抑菌半径。结果表明:其中B26的抑菌效果最显著,对细交链格孢的平均抑菌圈半径为15.8mm,抑制率达78.8%,对冬枣多隔镰孢霉和美澳核果褐腐串珠霉的平均抑菌圈半径分别为14.3mm和12.8mm,抑制率分别达71.3%和63.8%。通过在PDA生长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以及PCR产物测序结果综合分析,初步鉴定B26为枯草芽孢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葫芦品种的株型研究及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了10个西葫芦品种的株型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旨在探讨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结构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4个株型性状中差异达显著水平和变异系数达10%共8个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分量累计达到90.26%,第一主分量为蔓性、叶片特征因子,贡献率达73.96%,第二主分量为叶片倾角因子,贡献率达16.30%,二维排序表明品种东葫4号(S5)和东葫5号(S7)两个因子的协调性最好,其株型通风透光较好;聚类分析类平均距离D=0.733 7,依据株高和茎节把参试品种分为2大类:矮蔓和半矮蔓株型,类平均距离D=0.622 3,依据叶片倾角和叶面积分为4个亚类株型;二维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的趋势相同;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第一主分量得分达显著正相关(r=0.962 4*),说明株型结构诸因子中株高、茎节长以及叶面积和功能叶片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形态因子;以产量对2类4亚类株型进行评价,表明适宜日光温室西葫芦长季节栽培的株型第一是半矮蔓大叶紧凑型,其次是半矮蔓大叶松散型,矮蔓株型可用于日光温室抢早上市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及砧木根系分泌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化感效应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砧木的抗病机理,提取砧木日本南瓜(RBNG)和野生西瓜(YSXG)及西瓜品种超甜花龙(CTHL)的根系分泌物,测定其对西瓜枯萎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砧木对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显著高于西瓜品种;3种材料均引起菌丝体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砧木引起下降的幅度较小;3种材料均引起菌丝体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砧木引起下降的速度较快;砧木引起菌丝体POD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而西瓜品种则引起先快速上升后迅速下降;3种材料引起菌丝体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砧木在前期引起下降的速度较快;砧木引起菌丝体可溶性糖含量呈直续下降趋势,而西瓜品种却引起先下降后上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和美国登记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数量要求比较
《农药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了目前我国及美国登记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最少试验点数要求,介绍了美国根据作物种植面积、膳食重要性、作物分组及代表性作物等情况来确定农药残留试验点数的方法以及根据作物在某区域种植百分比来确定在该种植区域试验点数具体数目的情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X法提取植物组织DNA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一种简单而实用的DNA提取法,利用PEX试剂从高粱与转基因玉米的新鲜叶片中提取植物组织DNA。所得DNA经定量检测后,可满足AFLP分析及PCR-Southern杂交等要求。
关键词: DNA提取 PEX AFLP PCR-Southern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大力发展中药农业的建议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中药农业是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药产业。现就山西省中药农业的发展机遇、发展优势及发展措施提出一些粗略的见解,以供参考。1中药农业发展机遇众所周知,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树内参基因ZjH3的克隆与筛选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隆和筛选适合于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基因表达研究用的内参基因,利用枣结果枝cDNA文库ESTs序列,克隆获得4条其它物种常用内参基因的同源基因:组蛋白H3的同源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ZjH3(Ziziphus jujubaH3,GenBank登录号:EU916201);肌动蛋白的同源基因片段,命名为ZjAT1(Ziziphus jujubaACT,GenBank登录号:EU251882);泛素延伸蛋白同源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ZjUBQ(Ziziphus jujubaUBQ,GenBank登录号:EU916200);翻译延伸因子的同源基因片段,命名为ZjEF1(Ziziphus jujubaEF,GenBank登录号:EU916202)。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这4个潜在内参基因在枣不同生长时期的结果枝及其茎尖和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结果表明,ZjAT1、ZjUBQ和ZjEF1基因的表达不恒定,不适合用作枣树内参基因;而ZjH3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结果枝及其茎尖、根、茎、叶、芽、花蕾、花、幼果、膨大果实和种子中均表达稳定,适合于用作枣树的内参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山天幕毛虫求偶和交配行为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绵山天幕毛虫求偶和交配行为,为发展利用性信息素防控绵山天幕毛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和野外观察,研究绵山天幕毛虫成虫求偶行为的发生过程、求偶周期、不同雌雄比及种群密度对交配率的影响。[结果]自然界中绵山天幕毛虫雌雄比为1.0∶1.2,实验室饲养的绵山天幕毛虫雌雄比则为1.0∶1.8;绵山天幕毛虫的求偶高峰发生在19:00~21:00;不同比例及种群密度对雌雄蛾交配行为影响较大,且种群密度过高不利于其繁殖;绵山天幕毛虫雌、雄蛾一生均只交配1次。[结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绵山天幕毛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