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桑沟湾大叶藻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扩增力的估算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2011年对桑沟湾楮岛海区大叶藻床的调查研究显示,其生物量年度变化为313.5~769.3gDW/m2,在夏季达到最高值;初级生产力年度内为2.0~6.4gDW/m2.d;总组织含碳量为35.5%;来自海草初级生产力的固碳贡献约为543.5gC/m2.yr。大叶藻附着植物生物量较小,年平均约为21.2g/m2,固碳贡献约30gC/m2.yr;作为菲律宾蛤仔增殖场,来自蛤仔的固碳贡献约63.15gC/m2.yr,此外,参照已有研究的数据,将来自草床捕获颗粒的碳贡献等计算在内,桑沟湾大叶藻床扩增固碳量为1180gC/m2.yr,总量达290MgC/yr。

关键词: 碳汇 海草床 大叶藻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养殖海域柱状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桑沟湾扇贝和海带两个养殖海区的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法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为交换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Au-P)、碎屑磷(De-P)和有机磷(Or-P),并分析了各形态磷的垂直分布特征;利用沉积物年代序列测定的结果,结合桑沟湾水产养殖历史,探讨了近200年来桑沟湾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含量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的生物有效磷。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中上层各形态磷的含量高于底层,表明养殖活动使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增大。各形态磷的含量在贝壳沉积区内变化幅度均较大,Or-P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扇贝养殖区沉积物中的总磷(TP)、Or-P和海带养殖区沉积物中的TP、Or-P在沉积时间序列上分布基本一致,其含量变化与各时期工业生产和海水养殖活动密切相关;两个区域柱状沉积物中潜在生物有效性磷占总磷的百分比为61.2%和71.0%。沉积物中Ex-P的含量对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桑沟湾 柱状沉积物 磷形态 年代序列 生物有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子对圆斑星鲽精子活力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温度、盐度和pH对圆斑星鲽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圆斑星鲽精子活力最适宜温度范围为8~12℃,最适宜盐度范围为25~35,最适宜pH范围为7~8。由实验结果可知,20℃以上高温和盐度15以下的低盐度海水对圆斑星鲽精子活力有抑制作用,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精子快速活动时间最长为7~8min,精子寿命最长为12~17min。生产操作中,圆斑星鲽人工受精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精子活力高的时间内进行,以获取高质量的受精卵。

关键词: 圆斑星鲽 精子活力 温度 盐度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近海带鱼群体相对资源密度、空间分布及其产卵群体的结构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7年5月、2008年5月和6月东海近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带鱼群体的相对资源密度、空间分布及产卵群体的生长特征和繁殖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5月、2008年5月和6月带鱼群体的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13.07±5.17、14.34±6.64、16.10±6.28kg/h,出现频率均在85%以上,对总渔获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3.55%、60.20%、53.77%。东海近海带鱼产卵群体平均肛长为182.62mm,优势肛长为150~200mm;平均体重为102.77g,优势体重为50~110g。雌、雄产卵个体间肛长-体重关系无显著差异(P>0.05),呈等速生长,肛长-体重关系为W=4.520×10-5 L2.795(R2=0.929,n=349)。经χ2检验,带鱼产卵群体♀:♂均大于1,肛长210mm以下,雌性个体占优势,其所占比例随肛长增加而不断变大,雌雄个体的50%性成熟体长分别为164.65、171.65mm。

关键词: 带鱼 相对资源密度 空间分布 产卵群体 东海近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叶藻EST-SSR标记开发及其在大叶藻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从NCBI的EST数据库中下载大叶藻EST序列共计10 659条,从中得到SSR位点共65个,SSR发生频率为1.7%,平均分布距离为21.7kb。其中三核苷酸为优势重复类型,占49.2%,二核苷酸数量仅次于三核苷酸,占33.8%。基于65条含有SSR的EST序列,设计并合成了30对引物,其中26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单一,片段大小与预测的相近或较大。在由16个大叶藻个体组成的群体中,其中8对引物的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利用这8对引物对青岛汇泉湾大叶藻自然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SSR共检测出3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SSR能检测出4.1个等位基因,多个遗传多样性参数表明,青岛汇泉湾大叶藻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o=0.5382;He=0.577 6;I=0.560 7)。本研究开发的EST-SSR标记,可进一步丰富大叶藻SSR标记信息,为大叶藻分子生态和群体遗传研究提供更多的标记选择。

关键词: 大叶藻 EST 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鲤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2(GHSR2s)基因序列、转录变体和GHSRs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T-PCR及PCR分离到鲤鱼2个jlGHSR2s基因,jlGHSR2a和2b,分别编码366,367个氨基酸,相似性高达98%,和金鱼、斑马鱼GHSR2的相似性高达95%。jlGHSR2s基因的内含子位于起始密码子793 bp后,2a和2b内含子的长度和序列均存在明显差异。试验首次发现了jlGHSR2a的转录变体(Variant)jlGHSR2a',由选择性剪切靠近内含子的57 bp外显子1和保留靠近外显子2的28 bp内含子构成,编码350个氨基酸,缺失最后2个跨膜区,剪切序列两端碱基为CT-AC。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jlGHSRs在脑和精巢表达量最高,1s在检测的组织均有表达,但2s在其他组织表达量很少。jlGHSRs的转录变体1s'和2a'的表达量与1s和2s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1s/1s'在各组织不一致,比值最高出现在肝脏,其次是肌肉、肠和脑,精巢和卵巢最低。生长对脑中jlGHS-R1s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但生长慢的个体肝和肠中jlGHSR1s的表达量比生长快的高,1s/1s'也有明显升高;肌肉中则相反,1s/1s'在雄鱼肌肉中减小明显。饥饿使雌鱼脑、雌鱼前肠和雌雄鱼后肠jlGHSR1s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对其余组织中的表达则不显著。生长快慢或饥饿对脑中jlGHSR2s的表达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jlGHSR1s的表达量与生长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建鲤 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 转录变体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不同组织乙酰胆碱酯酶对三唑磷的响应

海洋环境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测定了三唑磷(OP)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96 h LC50。根据96 h LC50设立了0.30μg/L(低浓度组)、0.50μg/L(中浓度组)和1.00μg/L(高浓度组)3个浓度组和空白对照组,并进行连续14 d的暴毒胁迫和7 d的清水恢复实验,分别于暴毒胁迫的第1、3、7、14 d和清水恢复的第7 d取样,测定肝胰腺、鳃、肌肉和血清AChE活性。结果表明,肝胰腺AChE活性呈先抑制后诱导再抑制的效应,清水恢复7 d后,除低浓度组外,其他组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鳃低浓度组AChE活性呈先抑制后诱导再抑制的效应,中、高浓度组则随时间的延长AChE活性逐渐下降,清水恢复后各浓度组AChE活性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肌肉AChE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AChE活性先极显著的抑制,后被诱导,而经清水恢复后,活性却极显著降低;血清AChE活性则表现为低浓度先诱导再抑制,中、高浓度先抑制再诱导的效应,经清水恢复后,血清ACh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斑节对虾 乙酰胆碱酯酶 三唑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色鲍幼体附着基藻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附着基是苗期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表面藻际细菌对幼体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对附着基藻际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在杂色鲍育苗期间定期采集附着基样品,再利用PCR-DGGE技术对藻际细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及变化规律分析。相似性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藻际细菌群落结构随时间变迁呈现出连续性变化,相邻两天细菌群落的戴斯相似性系数Cs高达80.9%~96.1%,但育苗前期与育苗后期的藻际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育苗前期藻际细菌多样性随时间变化趋于丰富,之后多样性稍有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受附着基上藻类生长状况及鲍摄食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细菌多样性指数出现一定波动。本研究旨为鲍的科学育苗与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环境变化与鲍苗期细菌性病害的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PCR-DGGE 藻际细菌 细菌多样性 杂色鲍 附着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防腐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参数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食用防腐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以乳酸链球菌素、亚硝酸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焦亚硫酸钠、丙酸钙为实验对象,确定临界生长质量浓度后,分别研究各防腐剂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规律,并比较部分防腐剂作用于对数期和稳定期菌体时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迟滞期(Lag)的差异。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培养前6h内菌数持续降低,由6.09(lg(CFU/mL))降至3.68(lg(CFU/mL)),15h左右才恢复到初始值。其余5种防腐剂均表现为抑菌作用,Baranyi方程分析各生长参数,结果显示μmax值均比无防腐剂的对照值低,其中焦亚硫酸钠作用后的μmax值最低为0.45h-1;Lag值则有升有降,其中山梨酸钾作用后的λ值最大为2.87h。将山梨酸钾和焦亚硫酸钠分别作用于对数期和稳定期菌体,发现作用于对数期菌体的μmax值均较稳定期菌体的低,尤其是焦亚硫酸钠作用时,对数期菌体的μmax值(0.45h-1)约为稳定期的(0.88h-1)一半,差异极显著(P<0.01);而两种防腐剂作用于对数期和稳定期菌体时λ值的差异均不显著。

关键词: 食用防腐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长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手术植入发射器对鱼类影响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手术植入已成为开展长期鱼类遥测技术研究的最佳发射器附着方式,但其对鱼类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鱼类遥测技术研究成功的关键在于发射器的存在及附着方式不会影响鱼类的生理状况及行为特征.因此,开展鱼类遥测技术研究之前,必须科学评估手术植入发射器可能对鱼类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外关于手术植入发射器对鱼类影响的报道,阐述了发射器、手术程序、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在鱼类手术植入发射器过程中可能对鱼类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减少负面影响的措施,并展望了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鱼类遥测技术 手术植入 发射器 手术程序 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