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枣树ZjLFY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离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与花发育有关的基因,以壶瓶枣结果枝为试材,通过比对不同植物FLO/LFY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用反转录RT-PCR的方法克隆获得一长445 bp的cDNA片段,命名为ZjLFY(DDBJ/EMBL/GenBank的注册号为:AB531503)。该基因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与多种植物同源物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ZjLFY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结果枝先端组织以及叶片、根、茎、花、果实中均有表达,呈组成型表达,说明ZjLFY除了具有调节花发育的保守功能外,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植物同源基因的表达特征,可能是成年枣树营养生长与花发育的关键调节基因,参与结果枝分化、生长与花芽分化等过程。Southern印迹分析证明,ZjLFY在枣基因组中是以单拷贝存在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山西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玉米是山西半干旱农区高产生态型作物,在巩固中部和晋东南地区中晚熟和中早熟传统玉米主产区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南部旱地春播晚熟玉米区和夏播中早熟玉米区以及北部盆地中熟玉米区和山地早熟玉米区,玉米的种植面积有望达到180万~200万hm2,山西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之一。构建以秸秆还田为主体的保护性土壤生态耕作体系,提高地力,大力推广新一代紧凑耐密型杂交种,以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为中心的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玉米大田产量可由现在的5 000 kg/hm2提高到6 000kg/hm2,总产将达到1 000万~1 200万t。以玉米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畜牧业,开拓以玉米化工醇为源头的玉米生物化工业,延长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值可达千亿元以上,玉米产业将是山西煤炭后主要的生物资源替代产业。
关键词: 玉米 可持续发展 保护型耕作 高产 草食动物畜牧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山天幕毛虫求偶和交配行为研究(摘要)(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0
摘要:[目的]研究绵山天幕毛虫求偶和交配行为,为发展利用性信息素防控绵山天幕毛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和野外观察,研究绵山天幕毛虫成虫求偶行为的发生过程、求偶周期、不同雌雄比及种群密度对绵山天幕毛虫交配率的影响。[结果]虫卵越冬次年4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5月中旬孵化结束全部进入幼虫期,幼虫期大约70d,共6~7龄。幼虫老熟后于7月上旬开始下树,7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约20d。7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时间一般为11:00~18:00,9月中旬产卵结束,进入滞育越冬状态。室内饲养绵山天幕毛虫成虫最早在7月中旬出现,比自然羽化时间提前,可能是由于室内平均温度较野外高。室内饲养的绵山天幕毛虫雌雄比约为1∶1.8,比野外雌雄比例有所减少,可能是由于室内的环境条件所致。自然界中绵山天幕毛虫雌雄比为1∶1.2,实验室饲养的绵山天幕毛虫雌雄比则为1∶1.8。在自然条件下,雌虫求偶最早出现在18:00,从19:00以后雌虫求偶率明显上升,19:00~21:00达到高峰,以后求偶率逐渐下降。雌虫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羽化后的第1和第2天,第1天的求偶率达90%,第2天求偶率明显下降。不同比例及种群密度对雌雄蛾交配行为影响较大,且种群密度过高不利于其繁殖;绵山天幕毛虫雌、雄蛾一生均只交配1次。[结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绵山天幕毛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