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虎皮香蕈的高产栽培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虎皮香蕈是山西省名贵野生蘑菇——台蘑系列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山西省名贵野生蘑菇小香蕈与杏鲍菇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杂交,经选育、驯化培育出的一个新型优良品种,它不仅保持了原有小香蕈的自然特性和风味,又具有杏鲍菇生长快、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良特性。近年来,通过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菇农的栽培试验,已探索出虎皮香蕈相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果实糖分积累研究综述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西瓜果实糖分的积累类型是"中间类型",其光合产物是棉籽糖和水苏糖,并以此形式运输,但是最终进入果实的糖分仍然是蔗糖。因此,蔗糖是许多果实中糖积累的主要形式,是果实品质形成的重要因子。在西瓜果实糖分积累的过程中,蔗糖转化酶、蔗糖磷酸合酶、蔗糖合酶是3种最为重要的代谢酶。同时,它们控制着另外2种糖分(果糖、葡萄糖)的合成与转化,使得西瓜果实在成熟时各种糖分的积累达到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平衡,产生西瓜特有的风味。

关键词: 西瓜 糖分积累 转化酶 蔗糖磷酸合酶 蔗糖合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u、Zn、Mn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晋中学院学报 2010

摘要: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重金属元素Cu、Zn、Mn对油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50mg/L的Cu、Zn、Mn水溶液能促进油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叶绿素的形成,而高质量浓度≥150mg/L的Cu、Zn、Mn水溶液对油菜生长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Cu、Zn、Mn 油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叶绿素 重金属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树ZjLFY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果树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离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与花发育有关的基因,以壶瓶枣结果枝为试材,通过比对不同植物FLO/LFY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用反转录RT-PCR的方法克隆获得一长445 bp的cDNA片段,命名为ZjLFY(DDBJ/EMBL/GenBank的注册号为:AB531503)。该基因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与多种植物同源物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ZjLFY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结果枝先端组织以及叶片、根、茎、花、果实中均有表达,呈组成型表达,说明ZjLFY除了具有调节花发育的保守功能外,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植物同源基因的表达特征,可能是成年枣树营养生长与花发育的关键调节基因,参与结果枝分化、生长与花芽分化等过程。Southern印迹分析证明,ZjLFY在枣基因组中是以单拷贝存在的。

关键词: 枣树 ZjLFY 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产线技术在农业遥感系统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近年来,遥感技术迅猛发展,遥感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随着遥感数据源的日渐丰富,遥感数据生产效率低下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应用发展的瓶颈。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在遥感数据生产的过程中引入生产线的概念,全面改革生产流程,使遥感数据生产流程化、网络化与工程化,从而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 生产线技术 工作流程 农业遥感系统 农业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叶石楠试管苗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以红叶石楠的茎段和顶芽为外植体,对影响红叶石楠组织培养能力的不同培养基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阶段的培养基最佳激素配比:启动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2.0mg/L+NAA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IBA0.5mg/L;在启动培养阶段添加0.1%的活性炭对培养效果有很好的改善。初步建立了红叶石楠的试管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

关键词: 红叶石楠 组培快繁 激素 活性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核心种质及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玉米是多样性丰富的一种作物,构建核心种质是研究和利用其多样性的一个崭新途径。世界各国都开展了构建玉米核心种质的研究,建立了多个核心种质库或核心种质子集。系统介绍了构建玉米核心种质的研究进展及基于距离和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两步Ward-MLM取样策略和组(类)内取样量计算方法D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玉米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聚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山西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玉米是山西半干旱农区高产生态型作物,在巩固中部和晋东南地区中晚熟和中早熟传统玉米主产区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南部旱地春播晚熟玉米区和夏播中早熟玉米区以及北部盆地中熟玉米区和山地早熟玉米区,玉米的种植面积有望达到180万~200万hm2,山西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之一。构建以秸秆还田为主体的保护性土壤生态耕作体系,提高地力,大力推广新一代紧凑耐密型杂交种,以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为中心的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玉米大田产量可由现在的5 000 kg/hm2提高到6 000kg/hm2,总产将达到1 000万~1 200万t。以玉米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畜牧业,开拓以玉米化工醇为源头的玉米生物化工业,延长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值可达千亿元以上,玉米产业将是山西煤炭后主要的生物资源替代产业。

关键词: 玉米 可持续发展 保护型耕作 高产 草食动物畜牧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摘要:利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对山西省不同市县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作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1)查明了山西省土地流转的类型、形式、费用、期限、管理的基本情况;(2)土地流转受到农业效益、土地政策和社会条件的影响;(3)土地流转给粮食生产和新生无地农民带来一定挑战;(4)土地流转管理要重视农民之间的自发管理,要让集体拥有一定管理权力。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基本情况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山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山天幕毛虫求偶和交配行为研究(摘要)(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摘要:[目的]研究绵山天幕毛虫求偶和交配行为,为发展利用性信息素防控绵山天幕毛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和野外观察,研究绵山天幕毛虫成虫求偶行为的发生过程、求偶周期、不同雌雄比及种群密度对绵山天幕毛虫交配率的影响。[结果]虫卵越冬次年4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5月中旬孵化结束全部进入幼虫期,幼虫期大约70d,共6~7龄。幼虫老熟后于7月上旬开始下树,7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约20d。7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时间一般为11:00~18:00,9月中旬产卵结束,进入滞育越冬状态。室内饲养绵山天幕毛虫成虫最早在7月中旬出现,比自然羽化时间提前,可能是由于室内平均温度较野外高。室内饲养的绵山天幕毛虫雌雄比约为1∶1.8,比野外雌雄比例有所减少,可能是由于室内的环境条件所致。自然界中绵山天幕毛虫雌雄比为1∶1.2,实验室饲养的绵山天幕毛虫雌雄比则为1∶1.8。在自然条件下,雌虫求偶最早出现在18:00,从19:00以后雌虫求偶率明显上升,19:00~21:00达到高峰,以后求偶率逐渐下降。雌虫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羽化后的第1和第2天,第1天的求偶率达90%,第2天求偶率明显下降。不同比例及种群密度对雌雄蛾交配行为影响较大,且种群密度过高不利于其繁殖;绵山天幕毛虫雌、雄蛾一生均只交配1次。[结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绵山天幕毛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绵山天幕毛虫 性信息素 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