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垫料组成寒地环保菌床在养殖中的比较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寒地环保菌床养殖技术是广大科研人员经过长时间的钻研、试验研制成的新的猪养殖方式。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选择、培养、检验、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菌液,再按一定比例将其与锯木屑、辅助材料、营养剂、水等混合和发酵制成垫料。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先玉335与改良先玉335大斑病病情发展对比动态分析
《玉米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玉米品种先玉335和改良先玉335及亲本进行玉米大斑病田间最大病斑平均面积和病情指数的动态模拟分析,得到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的曲线图和逻辑斯蒂模型。结果表明,改良先玉335及其亲本在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上优于先玉335及其亲本。根据逻辑斯蒂模型分析,先玉335在本地区种植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佳时期是7月27日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农业科技创新的必然性及新方向
《现代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过去几年的的农业科技创新做出全面总结,并结合当前农业政策和强有力地科技实力综合分析了未来该院各学科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为该院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 必然性 新方向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培育条件对蜜蜂蜂王生殖潜能的影响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蜜蜂蜂王卵巢小管的数量和受精囊的大小是反映其生殖潜能的重要指标,蜂王生殖潜能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蜂群群势发展的能力.因而,本研究就不同培育条件下蜜蜂蜂王卵巢小管数量和受精囊大小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对不同培育条件下的中华蜜蜂蜂王与意大利蜜蜂蜂王生殖潜能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饲养群里的中华蜜蜂工蜂幼虫在混合饲养群里培育成的蜂王Ⅰ、混合饲养群里的中华蜜蜂工蜂幼虫在意大利蜜蜂蜂群里培育成的蜂王Ⅱ、中华蜜蜂蜂王Ⅲ和意大利蜜蜂蜂王Ⅳ中,以蜂王Ⅲ的生殖潜能最小,蜂王Ⅳ的生殖潜能最大;蜂王Ⅱ比蜂王Ⅰ的生殖潜能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玉米品种绥玉21选育技术
《种子世界 》 2013
摘要:高产玉米新品种绥玉21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选育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表现为高产、秆强、抗倒伏,后期脱水快,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推广种植。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母本绥系608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玉米一室用自育系绥系601与铁7922杂交,再用绥系601回交2次选育而成。该自交系在绥化市生育日数115d左右,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庆地区甘薯品种引进鉴定与评价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大庆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甘薯品种,对引进的7个甘薯品种富锦、豫薯王、龙薯9号、红苏8号、徐薯27、徐薯22和东宁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共筛选出3个适宜大庆地区栽培的优良甘薯品种,即龙薯9号、徐薯22号和富锦,均可作为本地品种红心王的替代品种,且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相对抗性指数在大豆种质资源抗菌核病鉴定中的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为了客观反映大豆种质资源对菌核病的抗病水平,排除环境、土壤、年份、生态区和接种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相对抗病指数作为抗病指标,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的盆栽场及病圃内进行了大豆种质资源抗菌核病的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抗病品种2份,占试验材料的3.2%;中抗品种1份占所鉴定材料的1.61%,低抗品种29份占所鉴定材料的46.77%,低感品种20份占所鉴定材料的32.26%,中感品种6份占所鉴定材料9.68%,高感品种4份占所鉴定材料的6.45%。试验结果为大豆菌核病抗原大规模准确筛选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耕作措施对华北潮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河北省栾城长期耕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翻耕秸秆不还田(F1)、翻耕秸秆还田(F2)、旋耕(X)和免耕(M)4种耕作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秸秆分解速率及CO2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季节呈动态变化,6~7月份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4~5月和8~9月,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在不同耕作措施情况下表现为:X>M>F2>F1,旋耕处理的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其它处理11.27%~91.46%。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别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温度和CO2排放通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秸秆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4种耕作处理中旋耕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而免耕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低于旋耕是由秸秆还田深度决定的。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耕作 土壤质量含水量 土壤温度 秸秆分解率 CO2排放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寒地水稻障碍型冷害研究进展
《自然灾害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寒地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障碍因子温度对水稻孕穗开花期造成的障碍型冷害,就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发生规律、鉴定方法、评价指标及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与延迟型冷害相同,障碍性冷害的发生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加重的趋势;冷水鉴定时要充分考虑试验材料生育期的差异,避免因不同材料接受的冷温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以冷积温来评价水稻障碍型冷害是量化指标体系的一大进步。以7月10日至8月10日作为水稻障碍型冷害温度的敏感时期,准确把握障碍型冷害临界温度,以及不同冷敏感品种的播种面积是准确评估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关键。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的研究应在资源耐寒鉴定的基础上,借助分子辅助手段,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创造耐寒性强的优良水稻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