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卫星搭载对羊草种子萌发及细胞学效应的研究
《草原与草坪 》 2012
摘要:试验研究了"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搭载羊草种子后的萌发及根尖细胞学效应。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后羊草种子的萌发能力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太空诱变促进了羊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分裂指数较对照增加24.17%;太空诱变使羊草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产生微核、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落后染色体、游离染色体等畸变类型。其中,单微核是主要的核畸变类型,染色体断片为主要的染色体畸变类型。"实践八号"卫星搭载对羊草根尖细胞有明显的诱变效应。
极早熟玉米克单13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2
摘要:克单13(原代号克246)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于2001年用KL12与B6杂交始配组合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表现早熟、高产、抗病,适合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上限推广种植。


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氮肥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近50年来第1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9-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及主要器官氮含量对密度和氮素的响应差异。结果显示,1970s-2000s品种更替过程中,PFP和NRE呈递增趋势,增幅分别为每10年3.41kg kg^-1和2.26个百分点。NAE在1970s-1990s呈显著递增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氮收获指数随年代递增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1.51个百分点;茎、叶和籽粒氮积累量随年代推进呈显著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递增0.09、0.07和0.12g株一;上述各主要指标在年代、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各年代品种的氮肥利用效率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随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变化趋势,最高效率值出现在50000-70000株hm^-2范围内,现代品种的最高氮效率的种植密度高于老品种。各年代品种籽粒、叶片、茎氮素积累量和氮收获指数随密度增加呈显著递减趋势。各年代品种籽粒、茎和叶片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氮收获指数影响各年代品种表现不同。上述结果表明,品种改良的氮肥增效潜力较大。在现有的品种状况下,增密不仅可以增产,而且可以显著提高肥料效率。
俄罗斯南瓜种质资源的引进和改良及配套栽培关键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中心从俄罗斯农业科学院、莫斯科季米利亚捷夫农业大学等单位引进了南瓜资源86份,交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瓜类室用于南瓜资源的评鉴和新


沙棘发展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 2012
摘要:利用沙棘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荒山荒坡、低产田及风沙干旱区建立沙棘生态经济林,改善农作物的耕作环境,提高农牧产量,同时结合不同发展模式来分析预期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提供参考。


浅谈黑龙江野生李资源的综合利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开发利用黑龙江省野生李资源,阐述了黑龙江地区野生李资源研究现状和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应加大对野生李树资源研究力度、野生李树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及其产品研发方向三方面提出了针对黑龙江省野生李子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