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菌株H41-38中星形孢菌素浸提条件优化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星形孢菌素存在于菌株H41-38的菌体中,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法对菌体浸提获得星形孢菌素的4个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浸提参数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6、提取时间5 h和提取温度50℃,浸提效果达到2 879.53μg/g。
关键词: 星形孢菌素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法 浸提条件


功能甜味剂在凉果蜜饯上的应用概况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功能甜味剂是凉果蜜饯添加的甜味剂中的热点。介绍了功能甜味剂的开发、再认识及国内外对功能甜味剂的管理,以期为我国凉果蜜饯中功能甜味剂的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施氮水平对芥菜生长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用量水平(0、112.5、225、337.5kg/hm2)对芥菜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品质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芥菜产量、促进芥菜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且随氮用量增加,芥菜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呈增加趋势。芥菜植株氮肥利用率随氮用量增加而降低。施氮明显提高芥菜地上部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及硝酸盐含量,但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芥菜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有增加趋势,维生素C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不同处理土壤硝态氮主要分布于0~40cm土层,随土层深度增加,硝态氮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施氮显著增加菜地土壤0~1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累积量,且硝态氮累积量随氮用量增加显著提高。从兼顾芥菜产量、氮肥有效利用及减轻氮对环境污染等角度考虑,芥菜以225kg/hm2的施氮量较为适宜。


金荞麦根提取物对鸡Th1样淋巴因子mRNA表达影响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金荞麦根乙醇提取物的药物血清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IL-2mRNA和IFN-γmRNA表达影响的时效及量效关系,试验将48只岭南黄鸡分成高(40g/kg)、中(24g/kg)、低(6g/kg)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每天灌服金荞麦根乙醇提取物2次,对照组每天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d,末次给药后40,80,120,180分钟分别翅下静脉采血制备含药血清,按一定比例加到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金荞麦根含药血清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IL-2mRNA和IFN-γ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IL-2mRNA和IFN-γmRNA的表达呈一定的时效及量效关系,40~180min时相的试验血清都能促进鸡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IL-2、IFN-γ(P<0.01或P<0.05),其中120分钟时相的血清作用最强(P<0.01),在时效关系曲线上表现为峰值。
关键词: 金荞麦根提取物 血清药理学 IL-2 IFN-γ mRNA 表达


我国黄羽肉鸡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黄羽肉鸡能量、粗蛋白和氨基酸、矿物元素、维生素的营养需要近年研究进展。显示,目前我国对黄羽肉鸡营养需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两个营养素,对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研究较少。


蚕蛹蛋白营养片的研制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以蚕蛹蛋白为主要原料,采用L9(43)正交试验进行了配方优化,比较了不同压片方法对成品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蚕蛹蛋白营养片口感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柠檬酸蚕蛹蛋白粉甜菊甙蔗糖,蚕蛹蛋白营养片最优配方为:蚕蛹蛋白粉20g/100g、蔗糖粉25g/100g、甜菊甙150mg/100g、柠檬酸300 mg/100g.采用造粒压片法,以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为润滑剂,压片效果好,成品表面颗粒分布均匀,口感清脆.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防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引起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对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介绍,旨在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鉴定 预防 控制


桑白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不同方法获取桑白皮的总黄酮提取效果
《蚕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白皮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用活性。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桑白皮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比较华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个广东桑桑品种及采用3种取材方法获取的桑白皮的总黄酮提取率。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原料质量浓度25 g/L,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次数1次。桑品种及桑白皮的取材方法对总黄酮的提取率影响十分明显:同一桑品种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和整根切片2种方法获取的桑白皮中总黄酮提取率都明显大于除去外表黄皮及木质部取材的桑白皮;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和整根切片2种方法取材时,不同桑品种间桑白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差异较大,但用除去外表黄皮及木质部的方法取材时,不同桑品种间桑白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差异不明显。桑品种塘10和粤椹大10分别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及整根切片2种取材方法获取的桑白皮中总黄酮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6.87、7.37 mg/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