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畜禽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是继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畜禽遗传评估的新方法。近年来,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GS在畜禽育种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其他方法相比,GS优势明显,是当前畜禽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系统地阐述了GS估计染色体片段效应的方法及其准确性比较,详细介绍了影响GS准确性的因素、GS的经济效益,以及世界各国学者研究GS在实际育种中的应用情况,最后简述了中国畜禽育种开展GS策略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展望。

关键词: 基因组选择 影响因素 优势 应用与挑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维生素B_1需要量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半纯化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B1(thiamin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凡纳滨对虾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以酪蛋白、明胶、鱼粉作为蛋白源,配制维生素B1含量分别为0.83、19.70、37.40、50.80、65.30、94.20、163.00和323.00mg/kg的8种半纯化日粮,选择初始体重(0.55±0.03)g的凡纳滨对虾虾苗96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连续投喂42d。结果显示,半纯化日粮中添加维生素B1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P<0.05)。添加维生素B119.70~50.80mg/kg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P<0.05)。添加维生素B1对凡纳滨对虾的体成分和肝胰脏中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维生素B150.80mg/kg日粮组的血清转酮醇酶活性(TKA)最高,显著高于未添加(0.83mg/kg)组(P<0.05),与其他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和血清TKA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到凡纳滨对虾维生素B1需要量分别为23.90和23.70mg/kg日粮。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维生素B1 生长性能 需要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坡岗地木薯营养调控技术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木薯营养调控技术。结果表明,在氮磷钾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营养调控措施对木薯叶绿素含量、茎基部粗度无显著影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配方肥处理有一定增产效果,配方肥+调理剂、配方肥+有机肥可较显著增加单株结薯数与木薯产量,每667m2分别提高效益91~98、17~47元,其他处理表现一般。说明在木薯营养调控中以配方肥配施调理剂、有机肥效果较好。

关键词: 坡岗地 木薯 营养调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疫里默氏菌甲羟戊酸激酶基因的重组表达与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从鸭疫里默氏菌(RA)基因组文库筛选毒力基因的过程中,作者获得了编码RA甲羟戊酸激酶的基因(RAMVA),将该基因片段提交GenBank,收录号为GQ398751。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开放阅读框长492 bp,共编码163个氨基酸。根据序列信息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RA中扩增出RAMVA的编码区并与表达质粒pMAL-C2X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MAL-RAMVA。经限制性酶切和序列测序鉴定序列正确无误后将pMAL-RAMVA转化至E.coliBL21(DE3)构建重组表达菌E.coliBL21/pMAL-C2X-RAMVA。用IPTG诱导重组菌成功诱导RAMVA的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15.6%,且重组表达的甲羟戊酸激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以可溶性状态存在。雏鸭免疫试验表明,接种重组表达菌E.coliBL21/pMAL-C2X-RAMVA2周后,可产生对RA致死量攻击达42.3%的免疫保护率。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甲羟戊酸激酶 表达 免疫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醇提取柑橘皮总黄酮的工艺优化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优化柑橘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甲醇和乙醇对柑橘皮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液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进一步确定柑橘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甲醇对柑橘皮总黄酮的提取效果明显好于乙醇,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液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甲醇提取柑橘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H值8.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60℃,此条件下所得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8.84mg/g。[结论]该研究确定了甲醇提取柑橘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

关键词: 甲醇 柑橘皮 总黄酮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示范推广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自2007年通过技术鉴定以来,作为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被广泛用于粮食高产创建和超级稻示范活动中,在广东各地迅速推广,并辐射到江西等省区,取得了显著的节本增产增收效果。多年多点示范表明,该技术比习惯栽培技术增产8%左右,节省肥料成本20%左右,每667 m2增收节支100元以上,倒伏和病虫害明显减轻。还介绍了近年来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 “三控”施肥技术 水稻 示范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SSR标记分析1949—2005年华南地区常规籼稻主栽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变化趋势

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300个SSR标记对95个华南地区不同年代常规籼稻主栽品种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常规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检测到236个SSR标记有多态性,共获得77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2~12个,平均3.29个,共有206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介于2~4个,占全部多态性位点的87.3%。多态性标记位点的PIC值平均为0.42,变化范围为0.041~0.790。不同染色体的位点多态性差异显著,其中第10染色体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最多,PIC值最高,而第5染色体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最少,PIC值最低;6个年代中,50~70年代育成品种包含等位基因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70年代达最高值2.83,随后逐渐下降。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不同年代间遗传变异仅占总体变异的3.77%,但仍达极显著水平(P<0.001)。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GD)呈下降趋势。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85处可将品种区分为5大类,表明华南地区各时期的常规稻品种遗传改良都是围绕少数骨干亲本进行的。试验结果显示,华南地区籼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狭窄且随年代而变化,70年代以后呈下降趋势,在今后的育种中应扩大亲本选材范围、拓宽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以提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水稻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控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绿色药剂筛选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7月在广东番禺发现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鉴定为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其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为有效控制该病害发生危害,从杀细菌剂中筛选有效绿色药剂。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88%水合霉素可溶粉剂320μg/mL和6%菌毒清可湿性粉剂160μg/mL处理10d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03%和81.08%,该两种药剂可作为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化学防控药剂。

关键词: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 化学防控 水合霉素 菌毒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注干施药技术防治入侵害虫螺旋粉虱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药剂注干技术,研究了各种常规防治药剂、溶剂、新制剂对螺旋粉虱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以及植物生长势、注干部位、注干孔深对注干剂吸收的影响。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乐果液剂的效果最高达90%,其次为20%吡虫啉浓可溶剂和10%啶虫脒乳油;树木对注干剂配伍溶剂的吸收试验结果表明,大叶榄仁对乙醇的吸收最快,其次分别为异丙醇、二甲基甲酰胺、丙二醇和甲醇.环已酮(1∶1),甲醇.环已酮(1∶1)对大叶榄仁易产生药害;在3种新制剂中,20%乐果液剂对螺旋粉虱的防治效果最好。树径越大,对药剂的吸收越快,5 cm孔深对药剂吸收最快,1.0 m处位置药液的吸收率最高。

关键词: 螺旋粉虱 注干剂 注干施药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木薯品种施用配方肥效果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合比较了华南系列木薯品种施用配方肥的产量与品质效应。结果表明,在施用配方肥的情况下,华南系列木薯品种中华南205的产量最高(每667m2产量为2399.9kg),但块根淀粉含量偏低。华南8号、华南7号长势良好,木薯产量仅次于华南205,每667m2产量分别为1839.0、1770.2kg;淀粉含量也较高,分别为29.49%、26.70%。

关键词: 木薯 产量 品种 配方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