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5个种植密度(6.00、6.75、7.50、8.25、9.00万株/hm~2)对玉米品种苏玉20、苏玉29和郑单958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品种的合理密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苏玉20、苏玉29和郑单958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株高、穗位和叶面积指数逐渐提高,而单株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3个品种均在7.50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分别为8 264kg/hm~2、8 792kg/hm~2和7 194kg/hm~2,在此种植密度条件下植株维持较高的叶面积和光合速率是取得高产的重要原因。本试验中,苏玉20和苏玉29产量均高于郑单958,这可能与郑单958不适宜在江苏中南部地区夏播种植有关。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种植密度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棚室栽培冬春萝卜抗先期抽薹鉴定方法的技术要点

长江蔬菜 2016

摘要:介绍了棚室栽培冬春萝卜抗先期抽薹鉴定方法的技术要点,即以抗先期抽薹能力有明显梯度差异的5个萝卜品种为标准品种,采用心叶蜡粉显现、心叶正常或细长、花蕾显现和花茎(薹)长度、开花、单根质量达到食用成熟期的程度作为形态指标,形成6级调查分级标准和5个评价等级。该鉴定方法可对当前生产中使用品种的抗先期抽薹性进行量化评价,鉴定其抗先期抽薹能力强弱,并为合理使用、科学种植提供依据,也可为冬春萝卜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冬春萝卜育种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脂肽类抗生素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生防菌株B1619发酵液上清中分离脂肽类抗生素,分析其抑菌活性相关成分,为应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菌株防控番茄枯萎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对B1619中3种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sfp、ituA和fenB进行检测;通过盐酸沉淀、甲醇抽提法等方法提取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用Supelclean~(TM) LC~(-1)8柱及PHASE HF-NH2柱对3种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进行分离;通过MALDI-TOF-MS和HPLC分析、鉴定3种脂肽类抗生素;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分别测定3种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的抑菌活性。【结果】从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的基因组DNA中扩增sfp、ituA和fenB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分析,表明B1619菌株中含有这3个基因。通过HPLC分析,发现6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分别在12、16.5、18 min处出现相应峰值,保留时间与bacillomycin L标准品一致,分泌量为18.5 mg·L~(-1);7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分别在22、34、37、51及53 min处出现相应峰值,保留时间与fengycins标准品一致,分泌量为5.1 mg·L~(-1);10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分别在27、37、41、51及53 min处出现相应峰值,保留时间与surfactins标准品一致,分泌量为74.3 mg·L~(-1)。经液质联用进一步验证分析3种脂肽类抗生素的质子化峰值,6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峰值范围在m/z=1 043.4、1 057.5和1 071.4 Da,是C13—C15的bacillomycin L;7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峰值范围在m/z=1 463.9、1 477.9、1 491.9和1 505.9Da,是C15—C17的fengycins;10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峰值范围在m/z=1 008.6、1 022.7和1 036.7 Da,是C13—C15的surfactins。平板对峙法试验结果表明1 mg·m L~(-1) bacillomycin L和fengycins对番茄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而1 mg·m L~(-1)surfactins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较弱,再将surfactins的浓度提高至3和6 mg·m L~(-1),发现其抑菌效果没有明显变化。【结论】B1619菌株分泌3种脂肽类抗生素,其中对番茄枯萎病菌生长起重要抑制作用的抗生素是bacillomycin L和fengycins,surfactins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弱。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 脂肽类抗生素 抑菌活性 番茄枯萎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季节不同通风窗开启方式对江淮地区塑料大棚内环境温湿度的影响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摘要:为分析江淮地区单体塑料大棚的通风降温性能,采用开侧窗、侧窗加天窗2种通风模式,研究不同通风窗设置对单体塑料大棚内环境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启侧窗加门窗的通风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大棚植物冠层高度的温湿度,利于大棚内植物的生长。

关键词: 塑料大棚 温度 湿度 通风 降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干尖线虫海藻糖酶Ab-tre-1基因克隆与逆境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藻糖酶参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在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水稻干尖线虫是水稻上重要的寄生线虫,能够在多种逆境中存活,严重危害水稻生长。为探究水稻干尖线虫海藻糖酶基因的功能,利用RACE-PCR技术获得了该线虫海藻糖酶基因全长,将其命名为Ab-tre-1,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在线虫卵、不同龄期和若干逆境条件下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DNA序列长2 083bp,包含9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1 743 bp,编码580个氨基酸,含有2个典型的海藻糖酶标签基序。进化树结果表明,水稻干尖线虫海藻糖酶与自由生活线虫和动物寄生线虫位于不同进化分支。Ab-tre-1在线虫卵中的表达最高,二龄幼虫和成虫次之,三、四龄幼虫表达水平较低。此外,当水稻干尖线虫暴露于干燥、活性氧、高温和药剂胁迫环境中,Ab-tre-1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表明该基因可能与水稻干尖线虫的抗逆过程有关。本研究结果为阐明水稻干尖线虫海藻糖酶基因抗逆表达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干尖线虫 海藻糖酶 基因表达 逆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鲥鱼工厂化养殖关键技术

中国水产 2016

摘要:美洲鲥鱼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但是美洲鲥鱼具有"触鳞即死"和"离水必死"的娇贵习性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养殖难度,因此泰州市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成功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鲥鱼工厂化养殖技术。美洲鲥鱼(又称为美国鲥鱼)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贵水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大,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养殖热潮。尽管养殖面积和数量逐年扩大,但鲥鱼"触鳞即死"和"离水必死"的娇贵习性增加了鲥鱼的养殖难度,部分养殖户多年养殖仍不得其法,事故频频发生,给养殖户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羔羊代乳粉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饲料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羔羊代乳粉的使用能够缓解多羔母羊奶水不足、提高羔羊成活率、强化羔羊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实现哺乳羔羊早期断奶、缩短母羊繁殖周期和提高集约化养羊生产经济效益。对羔羊代乳粉在羊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代乳粉的营养需要标准、主要原料的选择依据及羔羊代乳粉应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羔羊代乳粉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 羔羊代乳粉 代乳粉原料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温度下斑点叉尾鮰鲜度及优势腐败菌群变化规律研究

食品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常温和低温贮藏中斑点叉尾鮰腐败菌群的构成及变化规律,研究测定了4℃和20℃贮藏中斑点叉尾鮰的鲜度指标变化,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时间点的菌相构成及其丰度变化。结果表明,在4℃和20℃贮藏期内鮰鱼p H值变化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挥发性盐基氮(TVB-N)、感官评分(QI)、菌落总数(TAC)呈上升趋势,其中QI、TVB-N值与TAC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16个属的细菌在贮藏期内相对丰度超过0.1%,其中Pseudomonas spp.,Shewanalla spp.和Bacillus spp.在新鲜点的相对丰度分别达到20.62%、3.21%和1.25%。在20℃贮藏1 d后Pseudomonas spp.,Shewanalla spp.,Bacillus spp.,Acinetobacter spp.,Coprothermobacter spp.菌属相对丰度均超过1.0%,表明这些菌属是20℃贮藏中潜在的主要腐败菌。在4℃贮藏中Shewanalla spp.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由3.21%(0 d)上升到45.96%(12 d),而其他菌属变化并不显著,表明Shewanalla spp.是鮰鱼4℃冷藏中主要的致腐菌群。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pH TVB-N TAC 高通量测序 腐败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碱性磷酸酯酶受体表达与分子模拟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原核表达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中肠膜结合碱性磷酸酯酶(membrane-bound alkaline phosphatase,mALP)并经Ligand blot验证其具有与Cry1Ac毒素结合的能力;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研究Cry1Ac-mALP的结合模式,预测毒素和受体结合区域及关键氨基酸位点(热点残基),为了解毒素-受体互作机制及分子改造增强Cry毒素活性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针对小菜蛾mALP全长设计引物,并以小菜蛾c DNA为模板扩增mALP基因,双酶切后用T4连接酶连接至pET-26b原核表达载体,将构建的pET-26b-mALP载体转化Trans1-T1克隆感受态,挑取克隆并提取质粒后进行PCR、双酶切和测序验证,将验证无误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DE3)表达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将诱导表达后的mALP转至PVDF膜上,通过Western blot和Ligand blot分别验证mALP是否成功表达以及是否具有与Cry1Ac毒素结合的能力。对mALP进行同源建模、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模型评价,获得的mALP最佳三维结构与Cry1Ac毒素利用Patch DOCK和Fire Dock程序进行分子对接试验,对确定的最佳毒素-受体复合物进行结合区域和结合氨基酸位点分析,并通过计算机辅助的丙氨酸突变扫描试验确定毒素和受体参与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扩增出小菜蛾mALP基因并克隆至pET-26b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表达感受态后挑取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后进行PCR、双酶切和测序均显示构建正确。通过原核表达和Western blot验证成功表达了mALP蛋白,并经Ligand blot试验证实了原核表达的mALP具有和Cry1Ac毒素结合的能力。利用同源建模成功获得了mALP的三维结构,通过Patch DOCK和Fire Dock分子对接程序,获得毒素和受体的对接复合物,通过溶剂可及表面积变化计算和Ligplot分析,确定毒素结构域Ⅱ和结构域Ⅲ均参与了受体结合,并且毒素和受体均以疏水结合和氢键结合模式参与结合,最后通过热点残基预测发现Cry1Ac毒素和mALP中分别有3个氨基酸残基(376ASN、443SER和486SER)和4个氨基酸残基(452ARG、499THR、502TYR和513TYR)是参与互作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结论】经原核表达的小菜蛾mALP同样具有与Cry1Ac毒素结合的能力,并利用分子模拟技术预测了小菜蛾mALP三维结构及与Cry1Ac毒素结合模式。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酯酶 原核表达 配体印迹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热点残基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粳稻“南粳9212”的选育与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南粳9212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经系谱法综合农艺性状选择,结合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筛选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8 d左右,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3早3 d,株高95 cm左右,株型集散适中,群体整齐度好,生长势旺,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穗型较大,半直立穗,后期转色好,成熟期秆青籽黄,抗倒性较强。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963 kg/hm2,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3增产1.7%;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129.5 kg/hm2,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3增产5.1%。有效穗数300万/hm2左右,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93%左右,千粒质量在27 g左右。在抗病性方面,它抗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稻米品质经2012年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73.6%,垩白率30%,垩白度3%,胶稠度78 mm,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201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关键词: 粳稻 优质 高产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