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硝态氮转运蛋白NRT1.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茶叶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品种龙井43为试材,采用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得到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NRT1.1)的c DNA全长序列,基因序列全长1 88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1 788 bp,编码59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65.9 k D,理论等电点为8.99,命名为Cs NRT1.1。序列分析表明,Cs NRT1.1与葡萄NRT1.1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Cs NRT1.1的氨基酸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域及亚细胞定位进行了预测。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表明,茶树根和叶片中Cs NRT1.1在1 mol·L~(-1) NO3-处理5 min内均受到抑制,叶部Cs NRT1.1表达量0.5 h后即达到最大值,24 h内各个时间点均高于根部,根中表达量Cs NRT1.1始终低于对照。本研究结果为研究茶树对NO3-的吸收、转运和调控机理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水力停留时间对猪粪厌氧发酵残留物中磺胺类抗生素分布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厌氧消化中磺胺类抗生素(SAs)残留及在沼渣、沼液中分配特征不清等问题,以猪粪为发酵原料,采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在中温(37±1℃)条件下进行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和磺胺氯哒嗪(SCP)的去除及其在固/液相中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对3种SAs的去除率表现为SM>SD>SCP。水力停留时间(HRT)=20 d时,猪粪中3种SAs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HRT=15 d时,三者的去除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SCP去除率降为72.8%左右。厌氧发酵后残留的抗生素主要分布在猪粪沼渣中,其中SCP在沼渣中占有绝对优势。同时,HRT=15 d的处理中,SM和SCP的固/液分配比率明显高于HRT=20 d的处理。厌氧消化过程中不同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过程和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延长反应体系中抗生素与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反应时间,对中温厌氧消化过程中SAs的去除有积极的作用。为降低其环境危害,猪粪沼渣在还田利用前应进一步消减其中残留的SAs。


纸及秸秆基可降解营养钵的降解性能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纸质、不腐熟秸秆和腐熟秸秆3种生物基可降解营养钵,对其降解率、分子结构及结晶度进行分析。通过土埋降解试验、红外图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比研究不同类型生物基可降解营养钵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纸质营养钵降解率最终高达85%,降解效果最好。不腐熟秸秆营养钵的降解率为78%,大于腐熟秸秆营养钵的降解率47%。降解试验前后对比发现,生物基营养钵的红外吸收峰强度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3340和2920 cm-1处吸收峰强度降低说明纤维素、半纤维素发生降解,1650 cm-1处的吸收峰降低说明木质素发生降解。经8周降解试验,纸质营养钵X射线衍射峰变化明显,强度明显降低,降解效果较好,不腐熟秸秆营养钵和腐熟秸秆营养钵在2θ=27°均出现新的衍射峰,晶型发生变化。生物基可降解营养钵降解性能优异,可有效改善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 秸秆 降解 结晶度 腐熟秸秆营养钵 不腐熟秸秆营养钵 纸质营养钵 分子结构


关于推进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问题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供给侧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如农产品供给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农业经营效率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大,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要坚持生产面向市场,供给契合消费,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给由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跃升;二要坚持以提高供给效率为核心,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要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抓手,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效率 农业发展方式


枯草芽孢杆菌Bs916防治番茄青枯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MS平板植物组培法、温室盆栽试验和微生物特异性平板分离检测技术,评估了枯草芽孢杆菌Bs916对番茄的促生、防治青枯病的作用,研究了菌株Bs916对番茄根表及茎内青枯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和对番茄根围可培养微生物含量的影响。在植物组培MS平板中,枯草芽孢杆菌Bs916对番茄植株鲜重具有促生作用,播种15 d后,其鲜重达79.8 mg,比未处理对照增加9.61%。盆栽试验显示,枯草芽孢杆菌Bs916灌根处理番茄后14 d,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55.6%;菌株Bs916处理番茄后,番茄根表、茎内青枯菌含量和未处理对照的青枯菌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随着时间的改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菌株Bs916处理的根表青枯菌含量约为未处理对照的1/100~1/10,而茎内青枯菌含量为未处理对照的1/50~1/2。此外,菌株Bs916的施用对番茄根围土壤中细菌种群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对真菌具有先促进后快速抑制的作用,而对根围放线菌则无显著性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s916具有潜在的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田间应用前景,也为其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Bs916 番茄青枯病 促生 生物防治 根围微生物


萝卜抽薹相关SRAP分子标记筛选与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抽薹性状差异较大的晚抽薹萝卜品种L2和早抽薹萝卜品种E6配制杂交组合,构建F2群体。通过田间调查,选用极晚和极早抽薹单株分别构建晚抽池(BSA-1)和早抽池(BSA-2),用288对SRAP组合对两亲本进行PCR分析,共筛选出166对SRAP引物组合。通过2个基因池及基因池中各单株对筛选出的引物进行复筛,获得引物组合me3+em9,其在晚抽池中可扩增出多态性片段LB;对156株F2单株进行验证发现,LB与晚抽薹基因紧密连锁,其遗传距离为5.7 cM。


大棚西瓜-草菇-辣椒轮作对解除设施西瓜连作障碍的效果
《江西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针对设施西瓜连作障碍现象,研究了西瓜-辣椒轮作和西瓜-草菇-辣椒轮作模式对其连作障碍解除的效果。结果表明:西瓜-草菇-辣椒轮作模式后的土壤较西瓜2年连作后的土壤初始值p H值上升0.43,EC值降低52.94%,有机质含量提高51.92%;平均每克土壤的细菌数量增加27×10~5个、放线菌数量增加62×10~4个、真菌数量减少456×10~2个;该轮作模式能显著提高辣椒的生长发育指标,而且产量较西瓜-辣椒轮作模式增产15.65%,比西瓜-辣椒轮作模式净增收益45000元/hm~2,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西瓜-草菇-辣椒轮作模式更有利于防止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有害病原真菌的数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恢复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更有利于消除土壤连作障碍的影响。


一例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
《畜牧与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4年9月南京市郊某羊场羊群逐渐消瘦、被毛粗乱、食欲减退、下痢、喜卧地、体温一般正常。笔者应邀实地剖检1头病危小羊,经过流行病学、临床剖检、实验室诊断后确诊为羊捻转血矛线虫病。通过驱虫治疗和加强对病羊的护理,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其他羊预后良好。现将诊治方法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南京市栖霞区某自繁自养羊场,现存栏山羊63


猪瘟无明胶无蛋白耐热活疫苗的研制及冻干工艺
《中国兽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猪瘟(CSF)活疫苗的耐热性能,同时避免明胶和蛋白对猪只产生的免疫副反应,用葡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乳糖、氨基酸等成分设计无明胶无蛋白耐热保护剂,根据配方的共晶点、塌陷温度科学设计冻干程序,并比较了不同预冻方式对猪瘟活疫苗效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瘟病毒采用无明胶无蛋白耐热保护剂配方A冻干后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37℃保存10,15d,病毒的耐热损失分别为0.6lg和0.9lg;对快冻、慢冻以及退火3种不同的冻干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对猪瘟病毒冻干损失由大到小依次为:退火>慢冻>快冻,而耐热损失则相反;与传统的含明胶含蛋白耐热疫苗相比,猪瘟无明胶无蛋白耐热疫苗耐热效果更好,可在2~8℃长期保存30个月,动物试验表明该疫苗对猪只安全、无副反应。
关键词: 猪瘟活疫苗 冷冻干燥 无明胶无蛋白保护剂 猪瘟病毒


大水面控养条件下水葫芦与浮游藻类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环境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滇池外海北岸重污染水域的0.25 km2封闭性蓝藻治理试验示范区内控养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通过鉴定与计数水体浮游藻类及监测水葫芦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大水面控养条件下水葫芦与浮游藻类间的相互作用。6月底按9.30kg·m~(-2)投放水葫芦种苗,12月底进行采收,水葫芦控养面积为2.51 hm2。结果显示,该水域共鉴定出浮游藻类隶属7门46种(属),控养水葫芦未显著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水葫芦控养区浮游藻类生物量高于对照区,控养区浮游藻类最大生物量为1.76×109 cells·L-1,是对照区的2.2倍;蓝藻门生物量占浮游藻类总生物量的88.0%以上,且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控养区微囊藻生物量高达1.75×109 cells·L-1,是对照区的2.4倍;水葫芦根系对浮游藻类具有明显吸附作用,吸附的微囊藻最大生物量为1.67×109 cells·m~(-2)。吸附于水葫芦根系的高浓度浮游藻类未影响植株株高、根长、生物量的变化,对根系活力与叶片生理变化影响也较小,平均根系表面积和活跃面积分别为0.62和0.28 m2·g-1,平均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蛋白质分别为2.81和0.15 mg·g-1。综上分析,控养水葫芦改变浮游藻类空间分布特征,将其有效吸附滞留于控养区,防止其随风布满湖面;水葫芦根系吸附的高浓度浮游藻类未影响水葫芦正常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