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兔肝细胞中与RHDV VP60 P2亚区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P2亚区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为找寻RHDV靶细胞——兔肝细胞中与P2亚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原核表达的P2蛋白为诱饵蛋白质,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Co-IP)结合质谱分析筛选与之有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质。经分析选取层黏连蛋白受体(LamR)蛋白做进一步研究。提取兔肝细胞总RNA,反转录扩增LamR基因,将其插入pGEX-6p-1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GST-LamR融合蛋白,并通过GST pull-down试验验证LamR蛋白与P2蛋白的结合。结果显示,以P2蛋白为诱饵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试验结合质谱分析共筛选到26个与P2存在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质,其中LamR蛋白是多种病毒的受体。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LamR蛋白,经pull-down试验验证了LamR蛋白与P2蛋白有直接的相互作用。本研究证实兔肝细胞LamR蛋白与RHDV VP60P2蛋白的相互作用,为深入研究RHDV的感染过程、揭示RHD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RHDV) VP60P2亚区 免疫共沉淀 层黏连蛋白受体(Lam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高效解磷菌Bacillus subtilis JT-1的筛选及其对土壤微生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高效解磷微生物菌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从磷矿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效解磷菌,经16S r DNA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JT-1,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对其解磷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GC-MS定性分析其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成分。将该解磷菌制备成菌剂施用于土壤和盆栽小麦,对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小麦的基本生长指标及对磷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B.subtilis JT-1在难溶磷培养基中的解磷率高达38.69%,具有分泌苹果酸、延胡索酸、琥珀酸、柠檬酸等溶磷有机酸的特性。施入土壤后可有效提高土壤中可溶磷含量和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此外,菌株JT-1还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10.79个百分点,促进小麦增产12.31%。因此,筛选到的解磷菌B.subtilis JT-1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解磷菌 解磷率 土壤微生态 磷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农业生产实际过程中,水稻抗病品种常常缺少对稻瘟病的持续抗性,这是由于稻瘟病菌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在抗病品种的长期定向选择过程中,田间稻瘟病菌的种群遗传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一些能够克服品种抗性的强致病型菌株。因此,研究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及其时空动态,掌握水稻种植区的稻瘟病菌遗传变异规律,对水稻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布局防治稻瘟病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甘薯产品消费结构与国内外市场贸易分析

农业展望 2016

摘要:近年来中国甘薯产后淀粉加工比例达到70%~80%,城镇居民食用鲜薯及其淀粉制品2 000万t左右,人均年消费量约2kg。国内甘薯淀粉市场主要竞争因素为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对于低端甘薯淀粉的替代作用趋于明显。中国甘薯对外贸易在1965-1980年为起步阶段,1985—1994年为高峰阶段,自1995年后的近20年来中国甘薯出口急剧下降,2004-2013年,平均每年仅为2.37万t,其主要原因为欧盟国家进口量大量调减。近年来中国甘薯淀粉以出口韩国、日本、泰国和美国为主,目前甘薯淀粉制品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仍然很大,前景良好。

关键词: 甘薯 消费结构 贸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紫薯1号’花青素组分鉴定及其对大鼠高脂诱导肥胖的预防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紫甘薯是天然抗氧化物花青素的重要来源。鉴定‘宁紫薯1号’花青素(PSPC)组成成分,探索紫甘薯花青素对高脂诱导肥胖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1号’的花青素组分;采用p H示差法测定制备的样品中总花青素含量。建立因高脂摄入过多导致机体产生营养性肥胖的动物模型,并灌胃不同剂量的紫甘薯花青素比较其预防肥胖效果。每周定时测量大鼠禁食6 h后的体重,通过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样品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瘦素(Leptin)含量。通过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下丘脑样品瘦素及其受体的m 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瘦素及其下游蛋白的信号表达。【结果】分离鉴定出11种PSPC组分,其中10种为已知的矢车菊素和芍药素酰基化衍生物,峰1为新发现的1种化合物。制备的花青素样品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含量为17.4%。体重指标直接表明高剂量花青素组预防肥胖效果最好,为(358.2±20.1)g,中剂量组其次,为(371.6±16.3)g;效果最差的为低剂量组,体重为(384.0±7.2)g。紫甘薯花青素各剂量组大鼠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3项血生化指标均趋于正常水平,有效预防肥胖的发生。血清瘦素检测结果显示,高脂组比对照组多释放65.50%;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紫甘薯花青素组血清瘦素含量分别为(3.13±0.05)、(2.84±0.12)和(2.64±0.06)ng·m L~(-1),与高脂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同时不同剂量紫甘薯花青素组下丘脑中瘦素及瘦素受体的m RNA表达均显著高于高脂组。而高剂量紫甘薯花青素组可以调节下丘脑中瘦素信号,从而降低下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的磷酸化。【结论】高剂量紫甘薯花青素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中leptin/AMPKα信号通路有效抑制高脂诱导肥胖的形成。

关键词: 紫甘薯 花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肥胖 瘦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源IL-6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转录调控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体内感染兔出血症病毒后发现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为体外研究IL-6启动子的转录调控机制,寻找该基因转录调控的基本转录原件,首先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扩增得到兔IL-6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经测序全长为763 bp;经同源性分析,与人源IL-6基因的启动子高度同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序列含有AP-1、CREB/NF-IL6、NF-κB和TATA-box等转录元件。随后将全长和一系列缺失体的IL-6启动子基因(-400/+58 bp、-250/+58 bp、-170/+58 bp、-100/+58 bp)定向亚克隆至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 GL3-Basic中,构建了含有正确目的基因的报告基因重组体,然后瞬时转录RK-13细胞,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所克隆的IL-6基因启动子区具有明显的活性,而且AP-1、CREB/NF-IL6和NF-κB在IL-6基因的转录调控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兔IL-6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IL-6基因 启动子 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 转录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脂包膜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为了研究自制的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浸泡试验分析了2种包膜缓释氮肥(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羟基改性的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同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其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乙烯-醋酸乙烯缓释氮肥的释放期为60天,羟基改性的缓释氮肥为50天,2种缓释氮肥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30天时达到了最高峰,土壤硝态氮含量在60天时达到了最高峰。在小麦产量上,各处理间没有差异,但在后期的水稻产量上,氯乙烯-醋酸乙烯缓释氮肥显著高于羟基改性的缓释氮肥处理(P<0.05),原因在于氯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与羟基改性的相比,表面平滑更加均匀,降解速率更慢,养分的释放时间更长,进而氮肥利用率高,产量高。本研究阐明了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的释放规律,得到了水旱轮作条件下氯乙烯-醋酸乙烯缓释氮肥比羟基改性的水稻产量高的结论,对开发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和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浸泡法 盆栽试验法 氯乙烯-醋酸乙烯 小麦-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于2013-201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圃场试验田进行裂区试验,以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三个施氮水平(150、210和270kg·hm-2)和两个行距水平(12和20cm),比较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行距组合下旱茬强、中筋小麦群体茎蘖数、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施氮量,济麦20和中麦8号生育后期群体茎蘖数和茎蘖成穗率均显著升高。两个小麦品种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均不同程度提升。随施氮量的增加,中麦8号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而济麦20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在210kg·hm-2施氮量下,增大行距后,济麦20和中麦8号各主要生育时期群体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升高。在中高氮条件下,济麦20和中麦8号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综合来看,旱茬条件下济麦20和中麦8号分别在210kg·hm-2施氮量、20cm行距和270kg·hm-2施氮量、20cm行距下能够获得较高的群体质量和产量。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行距 群体质量

液态地膜及其研究进展简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液态地膜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近年来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又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浓厚兴趣.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易集成化、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作为塑料地膜的一种理想替代品.对液态地膜的国内外起源、研究现状及进展、发展机遇及挑战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液态地膜的研发及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液态地膜 降解 环境友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Bt抗虫基因类型鉴定与染色体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Bt抗虫棉种质系N099的抗虫性状遗传方式、抗虫基因类型以及抗虫基因插入染色体的位置,用N099为父本与非抗虫海岛棉海7124杂交,分析了F2分离世代遗传方式,结果表明该抗虫棉的抗虫性状呈简单的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遗传方式。进一步在Bt毒蛋白和DNA 2个层面对该抗虫基因类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N099所含抗虫基因为双价Bt基因Cry1Ac+Cry2A。而后利用234对核心引物对F2代抗、感株组成的近等基因混池进行多态性筛选,发现其中1对多态性引物NAU2912与该Bt基因连锁。已知引物NAU2912位于棉花第26染色体上,通过对该引物上、下50.0 c M之间的其他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共获得16对引物与双价Bt基因相连锁,目的基因位于分子标记dc40260和cgr6702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8 c M和2.9 c M,因此将双价Bt基因定位在棉花第26染色体上。

关键词: 陆地棉 双价Bt基因 SSR分子标记 染色体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