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基于同源建模与分子对接技术构建抗Bt Cry1类毒素单链抗体定点饱和突变库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转基因食品中苏云金芽胞杆菌(Bt)Cry毒素种类较多,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造成的潜在风险日益受到关注,制备针对多种Cry毒素的高效广谱抗体,进而建立广谱性快速检测方法,是对转Bt基因作物进行监管并确保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抗体易于定向修饰及Cry毒素具有相似结构的特点,以实验室前期获得的人源化抗苏云金芽胞杆菌(Bt)Cry1Ac毒素单链抗体为材料,通过同源建模模拟单链抗体及五种Cry1类毒素的三维结构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单链抗体与Cry1类毒素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在此基础上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关键氨基酸位点及其邻近位点进行定向改造,以构建定点饱和突变库,为筛选检测多种Cry1类毒素的广谱特异性抗体提供实验材料。

关键词: Cry1毒素 单链抗体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重叠延伸PCR 定点饱和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胶原样凝集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中国兽医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1胶原样凝集素概况胶原样凝集素属于脊椎动物C-型凝集素超家族,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每个单体由N末端区域、胶原样区域(Collagen LikeRegion,CLR)、起连接作用的茎区和碳水化合物识别区域(Carbo.hydrateRecognition Domain,CRD)等4个结构域组成~([1]),单体之间形成同源三聚体,三聚体单元会进一步组合成为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对87份来自不同国家的籼稻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4对引物共检测到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含2.35个等位基因,品种间等位基因变异范围2~6;Shannon’s信息指数变幅为0.303~0.796,平均为0.539;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4~0.658,平均0.295;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265~0.990,表明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品种间存在遗传差异,但不同品种间等位基因的变异频率不同。87份籼稻品种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内品种遗传背景比较相似,类群间品种遗传背景差异明显,其中,39.1%的籼稻品种遗传组分单一,而遗传背景复杂的籼稻品种达到60.9%。本研究可为水稻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为后续淀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 籼稻 淀粉合成相关基因 遗传变异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产细菌素乳酸菌的鉴定及所产细菌素的诱导合成现象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发酵大蒜中筛选到一株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Br26,通过用不同蛋白酶处理判断该菌株是否为细菌素产生菌。随后,通过分析自身发酵上清液与其他乳酸菌对细菌素合成的影响,探讨该细菌素的诱导合成现象。结果表明:菌株Br26的发酵上清液经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降低,确定该菌为细菌素产生菌,经16S r DNA鉴定为Weissella sp.Br26。Weissella sp.Br26在42℃、1/4 MRS培养时,细菌素抑菌活性消失,而当添加不同生长时期的发酵上清液时,抑菌活性显著增加,表明该细菌素可进行自我诱导。另一方面,Weissella sp.Br26与卷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的活菌共同培养后,发酵液p H值未有明显变化,但细菌素抑菌活性显著增加,表明细菌素的合成亦可受其他乳酸菌的诱导。综上,Weissella sp.Br26细菌素的合成是受自身发酵液及其他菌诱导调控的。

关键词: 魏斯氏菌Br26 细菌素 群体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法降黏工艺在鲜甘薯直接发酵制备乙醇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鲜甘薯料液的酶法降黏工艺,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酵制备乙醇。【方法】从中国甘薯主产区选择12个种植范围较广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作试验材料。分析甘薯主要成分(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与鲜甘薯料液黏度的相关性并选择对应的降黏酶。研究料水比(1﹕0、2﹕1、3﹕2、5﹕4和1﹕1)、酶处理时间(1、2、3、4和5 h)、酶添加量(纤维素酶:1.0、1.5、2.0、2.5和3.0 GCU·g~(-1);果胶酶:1.0、1.5、2.0、2.5和3.0 U·g~(-1))和酶处理温度(30℃、40℃、50℃、60℃和70℃)对酶法降黏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处理条件,并分析其在不同品种鲜甘薯直接发酵制备乙醇中的效果。【结果】对于12个供试淀粉型甘薯品种,在所有组分中,除了半纤维素(r=-0.239)和木质素(r=-0.069)外,其他组分均与黏度呈正相关(干物率,r=0.356;淀粉,r=0.211,可溶性糖,r=0.307;蛋白质,r=0.266;果胶,r=0.526;纤维素,r=0.600)。其中,果胶(P<0.01)和纤维素(P<0.05)与料液黏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性。根据极差分析发现,对酶处理效果影响由大到小的酶处理条件分别为酶用量、料水比、酶处理时间和酶处理温度。基于正交试验结果并考虑到工业应用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酶处理条件为:料水比1﹕0、纤维素酶1.5 GCU·g~(-1)、果胶酶1.5 U·g~(-1)、温度50℃、作用3 h。经过酶处理后,鲜甘薯料液黏度明显下降。除皖苏178号(4 930 cp)外,其余品种的料液黏度在经过酶处理后均低于3 000 cp,降黏幅度95.07%—99.31%。乙醇发酵结束后,11个甘薯品种的乙醇含量均高于12%(v/v),其中有9个品种的发酵效率达到90%以上。【结论】果胶和纤维素是造成甘薯料液黏度高的主要成分。在液化前通过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有效降低鲜甘薯料液黏度,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酵制备乙醇。

关键词: 鲜甘薯 黏度 酶处理 乙醇发酵 纤维素酶 果胶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型桃树光合效能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初探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5年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季节4个生长型不同枝类桃树的净光合速率和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特性,探讨它们在春、夏、秋的光合作用特点以及不同生长型之间的光合能力差异。结果表明:(1)供试的4种生长型桃树,年光合能力整体表现为矮化型最强,普通型次之,垂枝型最弱;不同季节中,矮化型、垂枝型和帚型桃的光合能力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而普通型为春季>秋季>夏季;同一生长型中,长枝的光合能力普遍大于中枝和短枝。(2)4种生长型桃树,年水分利用效率为普通型最高,帚型最低;4种生长型桃树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春季呈现"W"型,夏季为"U"型,秋季为折线型,并以春季的WUE值最高,而夏季和秋季差异不大。(3)各个生长型桃树春季和秋季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夏季的光合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并受到有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两种因素影响。(4)整个生长季内,影响观赏桃光合日变化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不同生长型之间以及同一生长型桃树在不同季节的光合效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受到基因型和外界环境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观赏桃 生长型 光合生理 日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抗B型烟粉虱相关叶表腺毛性状及其次生代谢物质分析

园艺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份普通番茄、3份多毛番茄、1份潘那利番茄和2份醋栗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叶片接B型烟粉虱的方法,以番茄叶背表面虫卵量作为抗性鉴定指标,进行抗虫性鉴定;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番茄叶表腺毛形态,解剖镜计数叶片背面不同类型腺毛密度;利用GC–MS分析叶表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使用SAS V8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多个变量间的简单相关性分析。抗虫性鉴定发现3份多毛番茄‘LA2329’、‘LA1777’、‘PI134417’和潘那利番茄‘LA0716’具有稳定的抗虫性,醋栗番茄‘TO937’随植株生长抗性相对增强,普通番茄‘9706’、‘LA3556’和醋栗番茄‘PI126933’不具有抗虫性。番茄叶表腺毛类型和密度分析显示:抗虫的3份多毛番茄叶表主要为有腺体的Ⅳ型和Ⅵ型腺毛,二者密度分别介于8.0~15.4和4.7~19.5个·mm~(-2);抗虫的潘那利番茄‘LA0716’和醋栗番茄‘TO937’叶表主要为有腺体的Ⅳ型腺毛,密度分别为15.4和6.7个·mm~(-2);不抗虫的普通番茄‘9706’、‘LA3556’和醋栗番茄‘PI126933’叶表主要为无腺体Ⅴ型腺毛,密度介于3.6~10.6个·mm~(-2),有腺体的Ⅳ型和Ⅵ型腺毛密度显著低于5份抗虫番茄材料,分别介于0~1.5和2.3~4.1个·mm~(-2)。番茄叶表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和含量分析显示:3份多毛番茄叶表萜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番茄材料;甲基酮类物质仅存在于多毛番茄‘PI134417’中;叶表蜡质含量在抗虫和感虫番茄材料间无显著差异。多个变量间的简单相关性分析显示:番茄叶表有腺体的Ⅳ型腺毛密度和萜类物质含量与叶表烟粉虱虫卵量负相关;无腺体腺毛密度与虫卵量显著正相关;有腺体的Ⅵ型腺毛密度与叶表萜类物质含量正相关,与虫卵量无相关性;叶表蜡质与8 h虫卵量负相关,与24 h虫卵量无相关性。叶表Ⅳ型腺毛密度和萜类物质含量可作为抗烟粉虱鉴定指标。烟粉虱倾向于在Ⅴ型腺毛浓密的番茄材料上产卵,抗烟粉虱育种时应注意剔除Ⅴ型腺毛密度较高的植株。Ⅵ型腺毛密度对烟粉虱无直接抗性,其主要是通过其产生的萜类物质发挥抗性。叶表蜡质短期内可以发挥一定抗性,无长效性。

关键词: 番茄 烟粉虱 抗虫性状 腺毛 次生代谢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夏大豆农艺性状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黄淮海麦豆两熟制条件下,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探讨麦茬夏大豆免耕播种的技术关键,评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的利用价值,以期改进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方法】定位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徐州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因素,秸秆还田量为副因素。播种方式有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和浅旋人工撒播3种,秸秆还田量设全量和半量2个水平,共6个处理,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播种和出苗质量、生育进程、产量、土壤物理性状及麦秸腐解率的影响。【结果】免耕覆秸精量播种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出苗早1 d,较浅旋人工撒播早1—3 d,同时田间出苗率最高;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初花期早0.1—2.3 d,差异显著(P<0.05)。相比之下,秸秆还田量则对出苗速度和生育进程的影响不显著。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增产4.12%—12.40%,较浅旋人工撒播增产1.96%—5.50%;秸秆半量还田处理的产量高于全量还田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和常规免耕机械条播与浅旋人工撒播相比,播种至出苗期土壤温度较低,土壤湿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土壤温度低于半量还田处理,而全量还田处理土壤湿度仅在干旱年份高于半量还田处理。浅旋人工撒播麦秸腐解率较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和常规免耕机械条播高,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的麦秸不会影响下茬小麦的播种和生长。【结论】秸秆覆盖可保蓄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大豆出苗率,为下茬小麦提供优良的有机肥料,是麦豆两熟制条件下良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同步解决麦秸还田、大豆保苗和土壤培肥难题,适合在黄淮海及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大豆 免耕覆秸精量播种 生长发育 土壤物理性状

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黑米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工艺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黑米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的最佳工艺参数。以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得率为考察指标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pH4、上样液质量浓度25mg/ml、上样液流速6ml/min、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50%、洗脱流速3ml/min;以纯度为考察指标时,该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pH3、上样液质量浓度25mg/ml、上样液流速3ml/min、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30%、洗脱流速6ml/min。聚酰胺树脂能有效纯化黑米花色苷,最终所得样品纯度达到80.84%,大部分黄酮类杂质被有效去除。

关键词: 聚酰胺树脂 黑米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猪系谱图绘制软件设计与使用

猪业科学 2016

摘要:1背景与意义猪系谱图亦称猪家系图,是指记录某一家族各世代成员数目、亲属关系的图示,猪育种学上是指由共同祖先繁殖所得的后代。通过系谱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某一个体的亲本来源,在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排近交或远交。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猪系谱图通过人工查询手绘的方式费力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