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菠萝皮渣醋酸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0
摘要:本文以菠萝皮渣为原料,对菠萝醋酸饮料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在酒精发酵阶段,以糖度和酒精度为指标,探讨了果胶酶对菠萝醋酸饮料发酵效果的影响;在醋酸发酵阶段,以醋酸浓度为指标,探讨了增氧方式对醋酸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果胶酶对醋酸发酵结果影响不大;(2)醋酸饮料的最佳发酵天数为3d;(3)打气增氧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醋酸发酵效率。(4)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得到的菠萝醋酸饮料进行风味调配,得到原料的最佳配比例:菠萝醋10%,菠萝皮渣汁12%,乳酸0.06%,白糖6%。


尺蛾在荔枝园的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尺蛾是近年来危害荔枝枝梢的一类重要害虫。其种类主要有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 Walker)、间三叶尺蛾(Sauris interruptaria Moore)、青尺蛾(Anisozyga sp.)、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ée)和绿额翠尺蛾(Pelagodes proquadraria Inoue)等。该类害虫1年多代,其中油桐尺蛾1年3~4代,其它4种尺蛾1年7~8代,四季均有发生,以幼虫大量取食新梢嫩叶、花穗及幼果,以夏秋梢受害最重,大发生时可将整株树的嫩梢嫩叶吃光,对荔枝生产威胁很大。笔者总结了荔枝主要尺蛾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差异、生活习性以及发生规律和防控策略,并提出了一些研究设想和建议。


砷元素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砷形态化合物的分析检测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介绍了砷元素的形态及特性,从砷元素形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分离方法以及联用技术的运用等几个方面,概括性的论述了砷元素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


中国香蕉枯萎病地区栽培种多样性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自从我国1996年发生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以来,病害以几何级数在我国主要的香蕉产区扩展,使传统的香牙蕉种植区域严重衰退,我国适宜种植香蕉的地方逐渐减少。本文通过大蕉、广粉1号粉蕉、粉杂1号粉蕉、贡蕉、海贡蕉等有市场开发潜力的香蕉栽培品种与传统巴西香牙蕉的生产与效益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每公顷投入3.0万~7.5万元条件下,种植香蕉获利1.5万~7.5万元。通过商品价值链以及经济特性的反馈,揭示香蕉各品种生产优势以及市场开发潜力,以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发展香蕉品种多样性生产,提出栽培技术以及研发改良建议,从而使我国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 栽培种 多样性 生产成本 效益


广东糯玉米科研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简要介绍了中国和广东省糯玉米的生产现状与育种研究进展,提出了现阶段糯玉米育种方向和生产发展对策。


广东甜玉米品种在西北地区的繁制种技术
《中国种业 》 2010
摘要:介绍了广东等南方培育的甜玉米品种在西北繁制种的技术要点,为建立多点、多气候类型的良繁基地,克服目前在广东等南方繁制种存在的雨水多、成本高、质量差等缺点,为提高种子生产质量、保证良种供应提供参考。


薇甘菊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及其对蜘蛛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常用药剂0.3%印楝素EC1000倍液、10%吡.仲EC500倍液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4gDW/100mL、2gDW/100mL、1gDW/100mL和2个常用药剂的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小于1,其中控制效果最佳的是薇甘菊4gDW/100mL,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最低,仅为0.2392,其次为0.3%印楝素EC1000倍液,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2787。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3个不同浓度的处理以及0.3%印楝素EC1000倍液处理下的蜘蛛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不差异,而10%吡.仲EC500倍液处理下蜘蛛的数量明显少于其它处理。室内观察表明,薇甘菊4gDW/100mL处理后,田间优势天敌银斑蛛Argyrodes sp.、旋转后丘蛛Dipoenura cyclosides的取食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较安全。


维生素E和硒互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氧化系统的调节作用
《海洋与湖沼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试验,用添加不同水平配比的VE和Se(mg/kg)的饵料G0(0,0)、G1(200,0.2)、G2(200,0.4)、G3(200,0.8)、G4(400,0.2)、G5(400,0.4)、G6(400,0.8)、G7(800,0.2)、G8(800,0.4)、G9(800,0.8)投喂凡纳滨对虾,研究VE和Se对体长3cm左右凡纳滨对虾体液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试验进行4周。结果表明,第2周时,VE、VE和Se对O2?、酚氧化酶(PO)、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Se对PO、血清和肝胰腺中T-AOC以及肝胰腺中GPx有显著影响(P<0.05)。第4周时,VE和Se协同作用对4种抗氧化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5)。第2、4周时,抗氧化酶活力比第0周显著升高。对O2?的研究发现,在第2和第4周时,G8组血细胞O2?最多。第2周时,血清PO在G5、G9组活力最高(P<0.0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胰腺中T-AOC在G2、G3组最高(P<0.05);对虾肝胰腺中GPx酶活力在G3和G5组达到最高(P<0.0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4周时,G7组PO和GPx活力最高,G9组T-AOC活力达到最高(P<0.05)。研究结果提示:添加适量的VE和Se能显著提高对虾抗氧化能力,VE和Se对抗氧化系统具有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调节作用,VE和Se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VE和Se在400mg/kg、0.4mg/kg时,凡纳滨对虾机体抗氧化能力整体达到平衡,能有效抵制氧自由基的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