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枸杞酸性转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枸杞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枸杞酸性转化酶基因Lb AI的全长c DNA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Lb AI预期编码蛋白质特征;采用气相色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发育阶段枸杞果实及不同颜色成熟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及Lb AI在果实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Lb AI的c DNA序列全长2 252bp,开放阅读框(ORF)长1 920 bp,编码642个氨基酸,Lb AI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和等电点(p I)分别为70 600和5.9,Gen Bank登录号为KM191309。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枸杞与马铃薯和番茄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在85%以上。随着果实生长发育,枸杞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断升高,而蔗糖呈现出降低趋势;不同颜色枸杞果实中糖含量差异较大,成熟红色和黄色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黑色果实,但蔗糖含量在黑色果实中最高,在红色果实中最低;Lb AI相对表达与果实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基本一致。表明Lb AI基因在枸杞果实糖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枸杞 酸性转化酶 基因克隆 表达 可溶性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模式对春小麦光合性能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节水栽培的适宜灌水模式,比较分析了6个不同灌水处理(W1:二棱水+开花水;W2:二棱水;W3:拔节水;W4:二棱水+孕穗水;W5:二棱水+拔节水+孕穗水+开花水+灌浆水;W6:二棱水+拔节水+孕穗水+开花水)下春小麦光合性能、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性状及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灌二棱水、孕穗水或开花水的W1、W4、W5、W6处理明显增加春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灌二棱水和生育后期少灌水的W1、W2、W4处理明显增加花后旗叶胞间CO2浓度。灌水次数减少会显著增加旗叶SPAD值,并降低叶面积系数,其中以缺少二棱水的W3处理最为明显。灌有二棱水和孕穗水的W4处理明显降低抽穗至开花旗叶SPAD值,增加开花至灌浆旗叶SPAD值和抽穗至开花叶面积系数,灌开花水明显增加开花至灌浆旗叶面积。灌二棱水、拔节水、孕穗水、开花水明显促进了干物质积累,灌水次数增加明显增加了叶干物质积累量,并降低茎鞘干物质比例;缺少二棱水的W3处理最不利于叶、穗干物质积累,但提高了开花至成熟叶干物质比例;灌浆水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二棱期至开花期缺少灌水的W1、W3、W2处理促进了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籽粒产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缺少二棱水明显降低穗粒数、收获指数,但增加千粒重;增加灌水次数降低了灌水利用效率,且以灌二棱水影响最为明显。综上所述,缺少二棱水对春小麦产量影响最明显,孕穗水、开花水影响次之,灌浆水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春小麦 灌水模式 光合性能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籽粒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树多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建立多基因遗传转化体系,以‘宁杨1号’为转化受体材料,建立杨树多基因遗传转化体系,并对SOS1、SOS2、SOS3进行了共转化。研究结果表明:MS+6-BA 1.0 mg/L+NAA 0.5 mg/L为最适不定芽分化培养基;最佳的农杆菌侵染浓度为OD600=0.4,最适除草剂筛选浓度为0.8 mg/L。建立了最佳的‘宁杨1号’多基因遗传转化体系,获得14株PCR阳性株系。

关键词: ‘宁杨1号’ 农杆菌 多基因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与化肥配施对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微生物及芹菜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高丹草绿肥翻压及化肥配施对日光温室土壤改良培肥的生物机制.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高丹草绿肥翻压及化肥配施对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丹草绿肥与化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的pH值、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高丹草绿肥与化肥配施显著增加了芹菜产量、土壤总菌数、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值(B/F),减少了真菌的数量和比例.其中以高丹草翻压量为3.75t/hm2时,配施80%比例化肥(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为24 kg/667m2、12kg/667m2、24kg/667m2)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产量的增加、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的改善和土壤肥力改善等综合方面效果较好.

关键词: 高丹草绿肥 化肥减量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演变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为充分利用宝贵的天然降水,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项目示范区的几种坡地雨水就地拦蓄工程技术,主要从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水分年际变化、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动态)方面,对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技术所产生的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地在经过雨水资源化工程技术措施治理后,水分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集雨整地技术,在促进林地农业土壤水分的快速恢复上效果极为显著,且对促进流域内的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改变山区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宁夏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 演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检测方法在脱毒马铃薯种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检测效果比较

西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适用于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方法,为脱毒马铃薯生产提供更为有效和准确的病毒检测技术指导。应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式反应(RT-PCR)、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3种方法,对脱毒马铃薯生产中的马铃薯X病毒(PVX)、S病毒(PVS)进行检测,在不同品种及不同繁育等级的种薯中分别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RT-PCR对马铃薯原原种中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显著优于其他2种方法;3种方法对一级种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无显著差异。RTPCR非常适用于原原种病毒的检测;ELISA方法对原种及一级种大样本抽检更为适用,而GICA因成本高,更适宜一级种小样本的快速抽检。

关键词: 反转录聚合酶联式反应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马铃薯 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S病毒 病毒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旱地垄覆沟作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庄薯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宁南旱地土壤水分、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沟播栽培方式生育期较CK提前4d,淀粉累积延长5d,提高了马铃薯生育期内干物质累积量。垄覆集雨有效提高了马铃薯现蕾期—盛花期40cm以下土壤含水率,并增加了1m土体贮水量(P<0.05)。垄覆沟播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4 908.0kg/hm2,较CK增产39.1%,差异显著,同时增加马铃薯单株个数,提高单株产量和单薯重。垄覆沟播处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为69.0kg/(hm2·mm),较CK增加43.5%,但与覆膜垄作无显著差异,其趋势为垄覆沟作>覆膜垄作>裸地垄作>裸地平作。垄覆沟播可作为宁南旱地解决马铃薯高产高效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宁南旱地 马铃薯 垄覆沟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HPLC法测定黄瓜和土壤中氟吗啉的残留量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地研究黄瓜和土壤中氟吗啉农药的检测方法,为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经PSA吸附分散剂净化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测定其农药残留量。[结果]方法检出限为8.5×10~(-3)mg/kg,平均回收率为85.3%~102.3%相对标准偏差为2.2%~4.9%。[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检测限低、灵敏度高,具备检测氟吗啉在黄瓜及土壤中农药残留可行性。

关键词: 氟吗啉 高效液相色谱 黄瓜 土壤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域限制对柠条基质黄瓜幼苗生长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柠条基质育苗过程中根域体积大小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黄瓜品种德尔99为试材,采用自配育苗基质[柠条粉∶珍珠岩∶蛭石=7∶2∶1(体积比)],按照不同规格穴盘(每盘32~288穴)进行育苗。结果表明:黄瓜幼苗株高随着根域体积减小而逐渐增高,根系长度与根域体积的皮尔逊系数为0.962 7,根系体积与根域体积的皮尔逊系数为0.960 2,地下部干质量、壮苗系数与根域体积的皮尔逊系数分别为0.899 0、0.888 8;每盘32穴处理、每盘50穴处理、每盘72穴处理壮苗系数均大于0.25;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随着根域体积的减小而降低,每盘72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值最高,为2.513 9。综合壮苗指数、根系活力、气体交换参数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建议柠条基质培育黄瓜幼苗时使用每盘72穴的穴盘。

关键词: 柠条基质 根域体积 黄瓜幼苗 干物质积累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糖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马铃薯栽培品种"荷兰15号"、"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白糖和基因型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0~110 g/L白糖有利于脱毒苗壮苗、促进试管薯结薯、提高试管薯诱导率。MS固体基本培养基+100 g/L白糖,温度(17×1)℃、光照强度2 000 Lx、光照时间10 h/d诱导效果最好,初始结薯期最短为9.67 d,诱导率78.47%、单株结薯1.21个/株、单薯重77.1 mg/个、大中薯率70.01%。研究结果表明:用食用白糖替代蔗糖,能提高试管薯诱导率和大中薯率,缩短试管薯结薯周期,降低规模化生产试管薯成本。

关键词: 马铃薯 白糖 试管薯 诱导率 单薯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