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长期配施有机肥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稻田氮素淋失及平衡特征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通过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配施有机肥对水稻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用氮肥(T1)、常规化学氮肥300 kg·hm-2(T2)、优化化学氮肥210 kg·hm-2+有机肥氮肥90 kg·hm-2(T3)、优化化学氮肥240 kg·hm-2(T4)、优化化学氮肥195 kg·hm-2+有机肥氮肥45 kg·hm-2(T5)。用稻田退水采集装置收集20、60 cm和100 cm深度的淋溶水,计算氮素淋失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氮和优化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水稻籽粒产量没有降低,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1.9个百分点;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田面水中的总氮浓度和土体中氮素淋失量,20 cm土层中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了9.99%和6.02%,100 cm土层中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了17.9%和9.3%;氮平衡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了12.1%和12.5%。与常规只施用化肥比较,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氮素的淋洗损失,优化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T5处理)为协调水稻产量和环境安全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稻田 有机肥 氮淋失 氮平衡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宁夏引黄灌区露地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宁夏引黄灌区露地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特征,于2013年5—9月在该区域露地花椰菜-大白菜轮作体系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氨挥发速率、氨挥发损失通量及其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地花椰菜和大白菜基肥后,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下土壤氨挥发损失高峰通常出现在第1~4天,而追肥后提前到1~2天,在高量施氮处理下,氨挥发延续时间在10天以上;花椰菜季大多数施肥处理的氨挥发损失发生在追肥阶段(占总氨挥发损失通量的50.2%~60.3%,单施有机肥和低氮处理除外),大白菜季各处理的氨挥发损失主要在基肥阶段(占总氨挥发损失通量的57.0%~73.6%);露地花椰菜基肥和追肥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氨挥发最大速率分别在0.79~4.56、1.00~5.34 kg·hm-2·d-1之间,而露地大白菜季分别为3.49~13.09、1.54~7.03 kg·hm-2·d-1;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花椰菜和大白菜全生育期内土壤氨挥发损失通量分别为5.15~35.82、11.11~70.60 kg·hm-2,其随总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花椰菜和大白菜季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02%~4.87%和2.54%~10.55%,其化肥贡献率分别为62.0%~100.0%和85.5%~100.0%,且化肥贡献率随化学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同等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合理降低化肥氮用量是减少该地区露地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露地菜田 花椰菜-大白菜轮作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氨挥发 宁夏引黄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星翅蝗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研究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ikov的生活史、形态特征、食性、食量、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方法】田间和室内相结合,利用笼罩供食法进行各项试验和有效积温法则等相关方法计算结果。【结果】短星翅蝗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竖年6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7月上旬为孵化出土盛期。8月上旬始见成虫,8月下旬开始交配产卵,9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喜食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少食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偶食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不食长茅草Stipa bungeana、赖草Leymus secalinu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等禾本科植物;食量和近似消化力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雌成虫显著高于雄成虫;在18~33℃的温度范围内,各龄期的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短星翅蝗生长发育,若虫在13℃温度下不能蜕皮发育,成虫在18℃温度下不能交配产卵,33℃下的产卵前期比28℃下延长5 d。【结论】系统掌握了短星翅蝗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将丰富其测报参数,为优化其监测预警技术提供依据。

关键词: 短星翅蝗 生活史 形态特征 食性 食量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杂草稻的生存传播习性研究Ⅱ——杂草稻种子的顶土出苗能力和越冬性鉴定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宁夏杂草稻的顶土出苗能力和越冬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深增加,杂草稻出苗能力显著降低,但同等条件下杂草稻的顶土出苗能力强于栽培品种;播深大于15cm后,能够抑制杂草稻的出苗。分析种子出苗动力,杂草稻出苗动力源于中胚轴和胚芽鞘第2节间的伸长,而栽培品种中胚轴伸长较短,主要为胚芽鞘节间的伸长。杂草稻越冬性研究表明,冬灌条件下杂草稻种子的越冬性比栽培品种强,但冬灌可以显著抑制杂草稻种子的越冬成活率。

关键词: 杂草稻 生存传播习性 播深 越冬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重组自交系及多种SSR标记构建遗传图谱

科技导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春小麦重组自交系(RIL)宁春4号×宁春27号为作图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小麦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用1001对SSR引物选出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的引物307对,多态性频率为30.7%。利用307对多态性引物对RIL群体进行分析,共检测到266个多态性标记位点。通过χ2检测(P<0.05),有147个SSR标记表现为偏分离,偏分离率为55.3%,129个偏向母本宁春4号,其偏分离位点主要分布在B和D基因组上。用Mapmaker 3.0和Mapdraw 2.1软件将266个SSR位点绘制在小麦遗传连锁图上,该图谱覆盖小麦基因组全长2187.79 c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8.22 cM。

关键词: 春小麦 重组自交系 SSR标记 连锁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固沙剂对退化沙地植物多样性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化学-生物固沙是一种有效固沙技术。为了解化学固沙剂对沙地植物多样性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450、600、750 kg/hm2固沙剂和未喷施固沙剂(CK)为研究处理,生物、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固沙剂后群落重要值随着优势度增加而增加,随着优势度降低而降低;各处理均比对照群落高度、盖度、生物量有提高,表明应用固沙剂后对群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以600 kg/hm2处理最好。固沙剂喷施量的增加植物、微生物多样性都表现为减少,而植物、微生物优势度都表现为增加。植物多样性与微生物线性相关,同样植物优势度与微生物优势度存在线性相关。植物通过影响土壤环境,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关键词: 固沙剂 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多样性 沙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生长及生物量分配对放牧干扰的响应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1年植物生长旺季(8月)在围封禁牧(NG)、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区分别随机选取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各15株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生长特征、各植物构件生物量及生物量资源分配差异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为退化草原的恢复演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甘草株高和地径、牛心朴子株高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且均在轻度放牧条件下最高,重度放牧时则显著降低。(2)甘草和牛心朴子的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不同放牧强度间差异显著;甘草和牛心朴子根系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加强变化趋势不同。(3)甘草和牛心朴子生物量分配的总体格局为:根>叶>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甘草根生物量比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茎生物量比呈下降的趋势,叶生物量比呈上升趋势,而牛心朴子根生物量比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认为,不同放牧强度下两种植物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差异反映出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的不同。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生物量分配 放牧强度 甘草 牛心朴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小麦品种芽期耐盐性鉴定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在芽期的耐盐性,本研究以6种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Na Cl(盐浓度分别为0%(CK)、1%、1.5%、2.0%)胁迫处理后,分别测定并分析小麦芽期的发芽率、芽长、根长、芽鲜重。试验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小麦的发芽率、芽长、根长、芽鲜重都随之降低。其中,在高盐(1.5%Na Cl)处理下,‘宁春4号’、‘Drasdal’在芽期比较敏感,‘红芒麦’、‘毛火麦’在芽期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宁春27号’、‘山融3号’表现出比较强的耐盐性。因此,在高盐胁迫下‘宁春27号’、‘山融3号’芽期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关键词: 小麦 高盐 芽期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研究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49份宁夏水稻材料,设水分胁迫和非水分胁迫2种处理,调查和测定植株的形态性状、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及单株产量,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及水分胁迫和非水分胁迫条件下各相对性状与抗旱系数的关系。通过相关、灰色关联、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分蘖数、株高、着粒密度、单株有效穗数和单穗实粒数5个性状与抗旱性显著相关,可作为宁夏水稻抗旱性的鉴定指标。利用抗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进行抗旱性定性分级评价,结果表明,49份材料中有6份高抗旱型材料和9份中抗旱型材料,该评价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关键词: 宁夏水稻 抗旱性 鉴定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高产挖潜群体特征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宁夏玉米高产群体特征以及限制高产的因子。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在密度为121215株/hm~2和110205株/hm~2下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关键生育时期的群体光合性能、干物质动态变化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吐丝前后达到最大值;光合有效辐射量沿冠层垂直向下呈大幅下降,以120~180 cm处(棒三叶位置)透光率的变化最为明显;整个生育期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呈S形曲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最大;2种不同高产挖潜模式均可获得高产;但‘先玉335’挖潜模式群体结构更为理想,后期氮肥供应不足是产量限制因子。因此认为,‘先玉335’在原密度下,后期通过增施N肥,来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是宁夏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玉米 高产挖潜 群体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