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工艺及参数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枸杞枝条最优基质化发酵工艺及参数优化。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以枸杞枝条为主要原料,干燥鸡粪、油饼和尿素为氮源,粗纤维素降解菌、EM复合益菌和BM复合益菌为接种外源微生物,研究了碳氮比、微生物菌剂、氮源类型及氮源配比对枸杞枝条发酵性能参数(温度、碳素、氮素、容重、孔隙度和种子发芽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碳氮比为30:1、接种粗纤维素降解菌、添加油饼氮源、氮源配比为3:1的处理有利于堆体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温(>50℃,分别达到12、13、12和12 d,>55℃,达到8、9、9和7 d),可缩短枸杞枝条腐熟的时间;碳氮比、微生物菌剂和氮源类型对总有机碳、C/N值降低有显著性作用,碳氮比、氮源类型及氮源配比对全氮和硝态氮值增加有显著性作用,对铵态氮的变化无显著性作用;碳氮比、微生物菌剂、氮源类型及氮源配比对基质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和通气孔隙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影响,对枸杞枝条基质腐熟参数影响均有显著性作用,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主次顺序为:碳氮比>氮源配比>微生物菌剂>氮源类型。综合考虑,枸杞枝条最优基质化发酵工艺组合为,调整碳氮比为30:1、接种粗纤维降解菌、添加鸡粪或油饼氮源、氮源配比为3:1。利用发酵将枸杞枝条生产为园艺基质不仅解决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点问题,而且还为补充或替代不可再生的园艺草炭基质生产提供了原料的来源和降低基质栽培的成本,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发酵 优化 基质 枸杞枝条 基质碳素 基质氮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用量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南旱地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4个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庄薯3号)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钾肥马铃薯产量均呈抛物线型增长,其中氮肥增产幅度最高,其次为磷肥,钾肥最低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施用氮对马铃薯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钾肥有利于块茎膨大。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累积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季氮、磷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钾肥利用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肥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施用氮、磷、钾肥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当氮肥施用量大于240 kg/hm2、钾肥施用量大于135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氮、磷、钾肥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19.6%~31.2%、11.2%~12.6%、1.3%~9.5%。本试验条件下,从经济施肥与水分高效利用角度宁南旱地马铃薯氮、磷、钾肥推荐量分别为174.0~189.7、92.2~94.6、113.0~113.7kg/hm2。

关键词: 宁南旱地 马铃薯 产量 水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宁夏灌区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置不同宽窄行及株距实现不同种植密度,以探讨在现有灌溉制度下玉米高产的种植密度,为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种正大12和迪卡519,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不同品种间产量达到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种不同的种植密度产量也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正大12和迪卡519在种植密度为88 950株/hm~2产量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与玉米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也表现出特有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春玉米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盘山叠叠沟华北落叶松林不同生长特征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指示作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 CSCD

摘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不足是限制植被分布与生长的关键因素。选择合理的植被生长指标来形象表示和定量表达主要由水分条件决定的植被承载力,对科学指导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修复及考虑水文影响的森林植被经营管理都非常必要。本文在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选择27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半阴坡和阴坡2个典型坡面,按坡位从上到下各设置6个样地,调查了林木生长特征的坡面变化,并分析了其对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1)半阴坡样地的平均树高、优势木高、林冠层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均低于阴坡,表明半阴坡的植被承载力低于阴坡;2)在2个坡面的林分样地上,乔木冠层的生长季中期叶面积指数的坡位变化均为从坡顶向坡下逐渐增大,在坡面中下部达到最大,然后到坡脚又下降;林分样地的平均树高、优势木高及地上生物量的坡位变化总体趋势与林冠层叶面积指数基本相同,但其最大值多下移到坡面下部,平均树高还存在一些波动;3)林冠层叶面积指数与乔木层及整个植被层的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优势木高显著正相关,但与平均树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相关不显著,现存林木密度与植被生物量呈极显著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在初始造林密度和造林年份一致的条件下,比较容易测定的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及植被地上总生物量)可替代叶面积指数作为植被承载力的表达指标;在生物量指标缺乏时,还可选用林分优势木高指示植被承载力。

关键词: 植被承载力 华北落叶松 阴坡 半阴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水旱轮作作物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春小麦-春玉米轮作体系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平衡施用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化肥+有机肥(NPK+M)和习惯施肥(CON)5个施肥措施对水旱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施肥都能提高水旱轮作作物籽粒和秸秆产量。水旱交替易造成旱作季残留的土壤无机氮(NO3--N)在水作季发生淋洗损失。由水稻改种春小麦后,施肥显著提高了0~100 cm各层土壤NO3--N累积量。在水稻、春小麦和春玉米季,NPK和NPK+M较CON处理的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了19.8%~39.2%、90.6%~93.1%和19.8%~34.7%。单施有机肥(M)也会增加氮素表观损失风险,其在水稻、春小麦和春玉米季的损失量分别达209.4 kg hm-2、67.0 kg hm-2和198.8 kg hm-2。3年水旱轮作体系下,NPK和NPK+M较CON处理的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了46.9%和33.3%。因此,在该水旱轮作体系下,平衡施用氮磷钾及有机无机配施都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氮素表观损失。

关键词: 施肥 水旱轮作 产量 土壤NO3--N 氮素平衡

宁夏小麦品种(系)脂肪氧化酶基因的检测与分布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宁夏优质小麦育种和推广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80份宁夏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脂肪氧化酶(LOX)基因在QLpx.caas-1AL和TaLOX-B1位点的组成情况,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等位变异及其组合类型的分布比例不同。在QLpx.caas-1AL位点,除了原有的3种等位变异Xwmc312-227、Xwmc312-235和Xwmc312-247外,还发现了2种新的等位变异。经测序分析,两种新变异条带大小分别为199bp和223bp,暂命名为Xwmc312-199和Xwmc312-223。该位点5种等位变异的分布比例分别为46.11%、32.78%、18.89%、1.11%和1.11%。在TaLOX-B1位点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TaLOX-B1a和TaLOX-B1b,分别占15.56%和84.44%。宁夏小麦LOX基因位点存在8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其中Xwmc312-227/TaLOX-B1b组合类型比例(40.56%)最高,Xwmc312-235/TaLOX-B1b次之(27.78%),Xwmc312-199/TaLOX-B1b和Xwmc 312-223/TaLOX-B1b最低(均为1.11%)。同时,在不同地区和相同地区不同来源品种(系)间,LOX基因的分布也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宁夏小麦低活性LOX基因等位变异类型(Xwmc312-227/TaLOX-B1b)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高活性类型(Xwmc312-235/TaLOX-B1a)。

关键词: 脂肪氧化酶(LOX)基因 等位变异 QLpx.caas-1AL TaLOX-B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认识和评价植被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促进植被演替和加快生态恢复的人工调控。[方法]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彭阳县中庄示范区天然草地(封山禁牧)、农耕地(退耕)、人工苜蓿(退耕还林草)3种生态恢复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宁夏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效果依次为:天然草地>农耕地>人工苜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延伸,土壤养分会逐渐累积而增加。不同恢复年限苜蓿地土壤肥力指数小于农耕地,土壤肥力贫瘠,且随苜蓿种植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结论]在宁夏黄土丘陵区进行植被恢复,能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但旱作苜蓿粗放经营(只刈割,不培肥),导致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日趋下降。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生态恢复模式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淋洗水质和水量对宁夏龟裂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龟裂碱土土壤剖面盐分分布与淋洗水质和水量的定量化关系,为宁夏引黄灌区龟裂碱土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室内土柱淋洗试验,开展了脱硫石膏施用下水质和水量对宁夏龟裂碱土水盐运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脱硫石膏施用下龟裂碱土随着入渗时间的增加,累积入渗水量和湿润锋深度呈先急剧增加再缓慢增加的趋势,同一淋洗水量下入渗历时表现为黄河水<沟水<农田排水,淋洗水中的Na~+对龟裂碱土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较大;与土壤初始值相比,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脱盐率在79.53%~90.83%之间,阳离子溶脱率均表现为Mg~(2+)>Na~+;利用农田排水淋洗龟裂碱土在降低0—40cm土层土壤全盐和主要盐分离子Na~+、Cl~-、Mg~(2+)、HCO_3~-含量方面效果较黄河水更为明显,淋洗水质对0—40cm土层Mg~(2+)和HCO_3~-溶脱率的影响表现为黄河水<沟水<农田排水。由于所用农田排水矿化度较低,农田排水淋洗处理土壤下层盐分聚积现象并没有比黄河水处理更明显。

关键词: 龟裂碱土 土柱淋洗试验 脱硫石膏 淋洗水质和水量 水盐运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线菌代谢产物对蔬菜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毒力测定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菌丝生长速率法等研究方法,测定了土壤放线菌代谢产物对蔬菜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和毒力。结果表明:从宁夏10多个市县采集设施蔬菜等多种作物根部和不同植被的122份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483个放线菌株,并进一步纯化、观测和确定了生长速度较快,长势良好的放线菌菌株212株,通过拮抗作用、抑菌活性和毒力测定,选择出了对蔬菜土传病害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生防放线菌优良菌株3种,为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良好菌源。

关键词: 土壤放线菌 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枸杞蚜虫发生规律及其气象等级预报

中国农业气象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人工气候箱内不同温度条件下2次枸杞蚜虫饲养试验,确定枸杞蚜虫发育起始温度,建立蚜虫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方程,以5.0℃作为枸杞蚜虫发育的起点温度,利用该方程对1991-2012年宁夏枸杞蚜虫繁衍动态和全年可繁殖世代数进行推算。根据2006-2008年田间蚜虫调查的虫口密度与气象因子建立的统计关系,确定枸杞蚜虫发生程度的气象指标和为害等级预报模型,并用2012年中宁田间调查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宁夏枸杞蚜虫平均起始发生期为3月27日,终止时间为10月下旬,全年可繁殖21~25代,为害高峰时段为第3~12代,干旱、晴天条件下枸杞蚜虫更易发展,多雨、高湿环境抑制枸杞蚜虫的发展。预报模型回代准确率88.2%,异地检验准确率100%,效果良好,说明模型和气象指标可用于监测、预测枸杞蚜虫的繁殖世代数和为害的气象等级。

关键词: 枸杞 蚜虫 繁殖世代数 气象等级 农业气象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