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培养基及高温暗培养时间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小麦花药培养的效率,优化花药培养条件,对诱导培养基及高温暗培养时间进行了研究。总共对103份不同基因型材料进行了花药培养,比较了C17和W14培养基的培养效果,并对其中激素KT和2,4-D的浓度进行了优化,比较了宁春4号和J 63在高温暗培养不同时间的花培效果。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方面,C17培养基明显优于W14,几乎相当于W14的2倍,而在绿苗分化方面,W14培养基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的效果更好。当将W14培养基中激素KT的浓度由0.5mg/L提高到1.0mg/L时,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产生,降低白苗分化的比例,从而使绿苗产率得到提高。C17诱导培养基中激素KT和2,4-D的最佳浓度组合分别是KT 1.0mg/L+2,4-D 1.5mg/L或KT 0.5mg/L+2,4-D 2.0mg/L;高温暗培养不同时间表明:高温培养比不进行高温培养的愈伤诱导率高,宁春4号最佳的高温暗培养时间是3d,J 63是10d,是否高温暗培养的最适宜时间与基因型有关系,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基因型材料加以验证。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诱导培养基 愈伤诱导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膏体迷向剂对苹果园梨小、桃小食心虫的防效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在宁夏苹果园进行了复合膏体迷向剂对梨小、桃小食心虫防效的进一步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涂抹高度3.5m、3.5m/4.5m交叉涂抹、交叉涂抹空白区域)、1个对照,2种膏剂附着方式(树干附着、膏剂填装塑料瓶悬挂)。通过监测全年诱蛾量、调查果实膨大期与成熟期蛀果率分析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可有效防止梨小食心虫对果实的为害,涂抹高度3.5m时,梨小食心虫诱蛾量下降76.68%;交叉涂抹时,下降70.8%;交叉涂抹空白区域下降36.8%。3个处理成熟期蛀果率分别下降84.88%、91.39%、24.19%。由于试验区桃小食心虫种群密度小,试验无法确定该迷向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复合式性诱剂 迷向干扰 涂抹方式 梨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群体密度下滴灌春小麦耗水规律和产量初探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不同群体密度的春小麦耗水规律和产量效益,通过田间试验,综合分析评价了滴灌条件下5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籽粒产量等经济指标。结果表明,滴灌灌溉定额采用传统畦灌的70%,即可满足高产需求,且试验设置的群体密度梯度中春小麦耗水量差别不大;滴灌条件下各处理春小麦WUE比传统畦灌高0.2~0.6 kg/m~3,籽粒产量比传统畦灌增产1.29%~30.09%;滴灌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和WUE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最优组合的产量达8408 kg/hm~2,WUE达1.707 kg/m~3;就品种而言,春小麦N618是WUE较高且更易获得高产的品种。

关键词: 滴灌 春小麦 群体密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抗炭疽病菌毒素愈伤组织变异体的离体筛选及其防御酶活性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枸杞炭疽病菌粗毒素液作为选择剂,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辐射诱变相结合,对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的叶片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辐射诱变和筛选,以期获得稳定的抗炭疽病细胞变异系。结果表明,以半致死剂量的60Coγ对枸杞叶片诱导出的胚型愈伤组织进行辐照处理,将其恢复增殖后,采用多步正选择法结合加压与去压交替的筛选方法,筛选到了抗性愈伤组织变异体,其在不同粗毒素浓度胁迫下,其鲜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而且在离开选择因子继代培养4代后,仍保持获得的抗性。分析抗性系与抗病相关的防御酶的活性表明,无论有无粗毒素胁迫,抗性愈伤组织变异体的PAL、POD和PPO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愈伤组织;在粗毒素胁迫下,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大,3种酶活性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性变异系3种酶活性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要大,而PAL和POD活性的下降速度较对照亲本系小,说明抗性变异系通过增强与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来加强同植物防卫有关的物质代谢。

关键词: 枸杞 炭疽病 粗毒素 离体筛选 愈伤组织变异体 诱变 防御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施肥指标体系确立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确立宁夏平罗县水稻施肥指标体系,以指导当地水稻优质高效生产。试验设置无肥区和常规施肥区2个处理,采用多点无重复设置,把土壤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深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与水稻土壤基础产量成正比,回归方程式y=13.66+0.007322x,R2=0.8509**。由此得出,水稻的目标产量可确立为11800 kg/hm2,此时,氮和磷的施肥指标值——纯N为371.2 kg/hm2,纯P2O5为154.0 kg/hm2。

关键词: 土壤 基础肥力 水稻 施肥指标 确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引黄灌区膜下滴灌春玉米适宜施肥量试验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与玉米膜下滴灌相适应的施肥制度,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田间玉米膜下滴灌试验,通过"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16组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处理下的玉米需肥规律。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对不同单因素肥料的施肥量和对应产量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回归拟合,得出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55、90、37.5kg/hm~2,其产量最大为12 929kg/hm~2,且氮、磷、钾肥对应的农学效率分别为19%、58%、88%,表明适量增加钾肥施用量对产量的增加非常有效;该处理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可以作为当地同等地力条件下的最优施肥制度。

关键词: 春玉米 膜下滴灌 需肥规律 施肥制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灰钙土条件下不同配比施肥对油葵及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淡灰钙土条件下不同配比施肥对油葵及土壤养分效应,以NX440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布设田间试验,试验共设CK及NPKM处理等8个处理。结果表明:不施无机氮肥的处理株高相对偏低,且相对CK处理经济产量增产不显著;NPKM处理在收获期比CK处理株高提高了41.6 cm,盘粒数提高了272粒/盘,提高了27.7%,千粒重提高了12.2 g,提高了23.4%;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55.6%和43.1%,籽粒和茎秆氮含量分别是CK处理1.6倍和2.0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处理提高了1.5 g/kg。因此,综合考虑,在当地淡灰钙土条件下,不施无机氮肥是不可行的,油葵参照NPKM处理施肥较为适宜。

关键词: 淡灰钙土 不同配比施肥 油葵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纤维素酶对重复利用基质栽培礼品西瓜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应用重复利用第3茬的草炭基质栽培礼品西瓜,分别以纤维素酶的不同使用剂量和1个空白对照设5个处理,研究添加纤维素酶对基质重复利用后栽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纤维素酶制剂,西瓜成熟期基质的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气水比均显著高于CK;细菌数量最高由苗期的57.35×105/g增加到成熟期的475.52×105/g,增加了7.29倍;真菌数量由苗期的91.76×102/g增加到成熟期的261.02×102/g,增加了1.84倍;西瓜成熟期放线菌数量最多为481.56×104/g,是CK的1.70倍;同一时期重复利用基质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较CK显著增加,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显著降低;另外,在西瓜植株的生长情况及产量和含糖量方面均优于CK.可见重复利用基质添加纤维素酶制剂有效改善了基质物理性状,明显促进了基质中微生物的积累和繁殖,增强了有益酶活性,抑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从而促进了礼品西瓜的健康生长及产量的提高.由结果可知,30g/m3的纤维素酶添加量为最适宜用量.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重复利用基质 西瓜 微生物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灌区水肥制度对膜下滴灌玉米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膜下滴灌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施肥条件对玉米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适合于当地推广的滴灌高产技术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水平与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都有显著性影响,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均在适中水平时产量达到最优。滴灌处理玉米产量较当地灌溉与施肥管理模式提高10.0%~19.5%、节水30.6%~64.4%。适宜的滴灌灌溉与施肥制度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关键词: 玉米 膜下滴灌 水肥耦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湿交替对黄土崩解速度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耕作土壤在降雨、灌溉之后,其由翻耕后的疏松状态逐渐变得较为紧实,土粒之间会重新结合,土壤结构得到重组。土壤抗侵蚀能力发生了一定变化。通过土盒模拟土壤干湿交替过程,研究耕作土壤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容重和静水崩解变化。采用Richards模型对土壤崩解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干湿交替对土壤崩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土壤容重增长缓慢,土壤的固结从快变慢。随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土壤崩解速度逐渐降低。其崩解过程可划分为缓慢崩解阶段、指数崩解阶段和崩解完成阶段。随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缓慢崩解阶段延长,指数崩解阶段推迟出现。经3次干湿交替后,土壤崩解速度显著降低,土壤抗蚀性增强。

关键词: 干湿交替 崩解速度 Richards模拟 黄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