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DGGE图谱条带的数量及亮度有较大区别,且有几条特征性条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0—15 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菜稻菜模式"(RVCs)>"休闲轮作模式"(FRCs)>"蔬菜连作模式"(VCCs);15—30 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FRCs>RVCs>VCCs。UPGMC聚类分析表明,RVCs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对各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RVCs和FRCs;与主成分因子1正相关程度较高的种植模式为RVCs和VCCs,与主成分因子2正相关程度较高的是FRCs。可见,水稻土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种植模式密切相关,这些变化对土壤细菌群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辣椒耐高温高湿生理生化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探讨辣椒生理生化性状与耐高温高湿的关系。对分别处于高温高湿和正常条件下的10个辣椒品种(系)21个生理生化性状耐高温高湿系数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依据各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参试品种(系)中极耐高温高湿的品种(系)有I、G二个品种(系)。与耐高温高湿关联度最大的是花青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4个生理生化性状,它们在高温高湿双重逆境胁迫下所受的影响最大,与辣椒耐高温高湿性关系最密切。因而可以选用花青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性状进行辣椒耐高温高湿的以性状为基础的选择,以提高选择效率。


玉米特异表达启动子驱动下结核esat-6抗原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本实验室构建的pEGHLE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Esat-6基因,连接到含有玉米特异性启动子globulin-1的pCR2.1载体上,将globulin-1-Esat6联合片断切下连到含有抗除草剂基因bar的pCAMBIA1300载体中,构建植物双元表达质粒pCAMBIA1300GEsat-6,电击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农杆菌LBA4404中。通过对pC1300GEsat-6质粒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克隆的Esat-6与预期相符,酶切从农杆菌中所提的质粒,条带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合。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Esat-6 Globulin-1


北京市粮食直补政策效果及问题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北京市自2004年开始执行粮食直补政策,该政策对北京市的农业生产及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北京市相关文件及统计年鉴数据,归纳了粮食直补政策在北京市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了政策实施带来的初步成效,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纯收入,增加了种地收益产值,从而增强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粮食直补政策对北京市的种粮面积及粮食产量也有重要相关影响。同时指出目前粮食直补政策存在补贴标准不稳定,狭小的农业生产规模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需坚持执行合理稳定具体的粮食直补政策,加强资金发放程序的监督管理,并设立合理的粮食规模经营标准,加大规模生产补贴力度等建议。


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构建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指导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品种的进一步遗传改良,2007年早季和晚季在广州进行大田试验,设计随机区组试验考查黄华占及其衍生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整合黄华占及其衍生品种在南方稻区省级水稻区试结果,构建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的早季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和倒2叶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6和0.825;与每株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95。早季总粒数因子增加1个单位,产量增加3.17个单位。晚季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食味品质与剑叶长、倒2叶长、倒3叶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8、0.794和0.831。晚季剑叶宽因子减少1个单位,产量增加2.06个单位。广州地区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早晚季有所不同,早季应注重选育大穗、长穗、较长上3叶的株(品)系;在晚季应注重较高千粒重和较窄上3叶的株(品)系。


猪葡萄球菌ExhB基因在E.coli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猪葡萄球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ExhB基因,克隆测序鉴定后,插入质粒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ExhB,通过大肠杆菌BL21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利用Ni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重组的融合蛋白,并用纯化的蛋白攻毒裸鼠,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扩增出了猪葡萄球菌ExhB基因并纯化出了重组的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ELISA和琼脂扩散试验表明,所表达的包涵体蛋白可以与用菌体制得的多克隆抗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用复性的蛋白在裸鼠身上攻毒后可以产生皮炎病变。结果表明,成功的表达了ExhB基因的重组融合蛋白,并且鉴定出重组蛋白可与猪葡萄球菌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重组蛋白在裸鼠身上的致病性,为进一步研究猪葡萄球菌的致病机理及建立该菌完备准确的防治和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黄芪多糖和白花蛇舌草多糖对猪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芪多糖和白花蛇舌草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联合猪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26日龄断奶仔猪,免疫后7,14,24,34,44,54,69d前腔静脉采血,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及IL-2水平。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黄芪多糖和白花蛇舌草多糖均能极显著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使抗体提早产生并提高抗体滴度和IL-2表达水平;因此,黄芪多糖和白花蛇舌草多糖能增强猪对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白花蛇舌草多糖 PRRS灭活疫苗 淋巴细胞增殖 I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