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上海市食物消费与生产供给的发展
《上海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1.现状分析上海市食物消费与食物生产供给现状可以概括为:食物消费水平提高较快,但消费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偏差;食物生产进一步发展,但不稳定因素也在滋长;食物供给能力有所增强,但供求矛盾仍较突出。 2.未来趋势在对本市市民的食物消费与生产供给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上海市民食物消费与生产


彩色长毛兔及其饲养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 》 1993
摘要:1、特征特性彩色长毛兔系珍稀经济动物,是由美国动物专家经过20 余年几百代驯养选育而成。其毛属层次较高的有色天然原料,无需染色,没有化学毒素, 在国外被称为“特种纤维”。用此毛制成的毛料为纯天


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过程的细胞学研究(简报)
《实验生物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雄性不育系在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其花粉败育过程有利于了解败育机理,并为化学杀雄和化学保雄提供理论


大麦抗黄花叶病(BYMV)性在杂交后代中的稳定性初探
《上海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1982年利用六棱抗大麦黄花叶病(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品种鹿岛麦、嵊县无芒六棱、二棱耐病品种77-130,81-66,如东早3选盐选③作亲本杂交,选得F_5耐抗BYMV二棱品系1、2、3。分别混合繁殖增代,分世代室内保存。1988年F_(7~15)9个世代、1991年F_(8~19)12个世代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病圃进行抗病性鉴定。二年结果表明,感病对照品种株发病率均为100%,黄化分别为2级和3级;品系1各世代发病率为0.48%~2.68%;品系2为0%~1.75%,发病单株均未黄化;品系3未发病。耐、抗BYMV的品系抗病性不因世代增加而下降,耐、抗病性稳定。说明大麦抗BYMV育种是有效的。二年试验中,品系1、2的株发病率、感病对照品种的黄化程度不一致,前者由于1987年11月下旬气温偏高,降雨量较多,后者由于翌年1月上旬气温偏低;另外可能是因不同病圃病毒株系不同所造成。培育高抗品种选用适宜的抗源亲本是重要的。各世代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0.168,0.170,0.300)不显著。


图书馆协作为科技兴农服务的实践和思考
《图书馆论坛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把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村,是科技兴农国策的中心内容。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在为科技兴农服务的形势下,图书馆也应该走向社会,走向农村,利用图书情报服务手段,向农民传递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这是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延伸。近三年来,我馆走出院门,来到市郊农村,深入江苏境内,把农业文献信息、农业科技知识,传递给农村基层技术人员和专业户农民。最初,我馆单独行动,随着服务的深入,感到一馆力量有限,以后在较长的时间里,就和上海图书馆、郊县图书馆以及乡镇图书馆联合起来为农民服务,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把农业图书带到农村,为农民提供农业文献服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结构调整使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农民从小生产者逐步转变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新型劳动者,从单靠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