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深层培养高产优质金针菇菌丝体

上海农业学报 1993

摘要:从国内外收集金针菇菌株25株,经摇瓶初筛、复筛,获得1株适应深层培养的高产优质菌株FV_(8812)。经不同碳源、氮源试验及培养基成分综合(正交)试验,获得其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5.0%玉米粉、3.0%麸皮、0.1%KH_2PO)4、0.05%MgSO_4·7H_2O)。经不同培养条件摇瓶试验,获得该菌株适宜的培养条件是20~25℃、培养基起始pH6.0~7.0、装量为100~160ml/500ml三角瓶、种龄3~4d、接种量10%~20%(V/V)、转速120~150r/min、菜籽油(消泡)用量不少于0.1%。用50dm~3标准式发酵罐进行中试,其茵丝体干得率达3.94%(W/V)。对其发酵菌丝体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主要营养成分达到并超过国内生产上常用优质品种SFV_9子实体,理化卫生学指标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生产成本比常规栽培子实体低26.8%~51.2%,且不受季节影响,能工厂化周年生产,因而可替代子实体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金针菇菌丝体 菌株选优 深层培养工艺 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病毒病表达的生理基础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香菇病毒病表达的主要症状是培养料中菌丝老化、生长速度减慢和菌丝紊乱,这一外观现象与带病毒香菇菌丝体内的生理代谢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香菇菌丝对木屑培养基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及相应的酶活性变化,探讨了香菇菌丝生长中这一重要生理作用与病毒病表达的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矮牵牛(Petunia hybrida)病毒病的毒源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1993

摘要:从花叶状矮牵牛植株上分离到两类病毒分离物:(1)P-14;(2)P-33和P-a_1。根据鉴别寄主反应和寄主范围、病毒粒体形态和大小、传毒方式、体外稳定性、内含体的类型以及血清学反应,P-14分离物被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MV);P-a_1和P-33被鉴定为芜菁花叶病毒(TuMV)。这两类分离物在少数寄主上的症状有所差异。经鉴别寄主反应和血清学检测,表明黄瓜花叶病毒是危害矮牵牛的主要病毒。

关键词: 矮牵牛 黄瓜花叶病毒 芜菁花叶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云金芽孢杆菌液剂与杀虫双混用对稻纵卷叶螟的增效作用

生物防治通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室内生物测定表明,Bt液剂和不同比例的25%杀虫双混用对稻纵卷叶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3:1和1:1(Bt:杀虫双)混用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分别为265和298。1:1混用的毒效为杀虫双单用的1.71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1:1混用的防治效果接近于同剂量的杀虫双。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双 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宽顶立架避雨覆盖栽培巨峰系葡萄的经验

落叶果树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上海巨峰系葡萄面积迅速增加,产量也上升很快,市场供应情况明显好转,但由于葡萄生长期恰逢高温多湿的春、夏季节,枝条生长过旺,梢果矛盾大,又加上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葡萄品质较差,着色不良。为此我们进行了5年的改进措施,现简介如下。 (1)改篱架为宽顶上架,由高2m垂直拉4道铁丝的篱壁式架,改为水平拉4道铁丝的“T”形架(见附图),从而缓和了枝蔓生长优势,优质枝梢率增加了16.3%,徒长枝和纤弱枝分别减少11.3%和4.9%,并扩大了有效架面,改善过去篱架内部郁闭的状态,增加了光能利用率。 (2)简易塑料薄膜避雨覆盖:在“T”形架上,根据架面大小覆盖塑料薄膜呈弓棚状,覆盖日期因不同地区和栽培目的而定,一般在发芽前后(有强风和晚霜地区应适当推迟)。覆盖后除能避雨、稳定座果外,并可防止病害借雨传播,裂粒现象也显著减轻,特别对多雨地区威力最大的黑痘病、霜霉病控制效果最好。此外,由于叶片保持完好,从而使越冬枝蔓充实,有利翌年开花座果,而且这种简易覆盖不会产生类似温室的高温危害。 (3)果德套袋:巨峰葡萄以用纯白的半进明纸袋为好(袋内温度易上升)。 (4)科学疏果;疏果主要是解决座果过量的问题,达到稳产和提高品质的目的。确定果量的简易方法是:以1000cm’叶面积(42.5~45cm长梢段)座l#果。 上述措施实施后巨峰系品种的果粒精度平均达到 15”以上(红富士达 17”),单果重u他左右,上色均匀,产量在1250kg/亩左右。宽顶立架避雨覆盖栽培巨峰系葡萄的经验@张顺昌$上海农科院科技情报室! 2011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西部地区冬季严寒气候简析

上海农业学报 1993

摘要:本院农业气象室观测站,地处上海西郊。通过对该站28年有关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对田间试验与生产的调查,得出上海西部地区暖冬年和冷冬年分别占25%和29%,常冬年占46%的结论。并分析了冬季严寒对蔬菜作物和柑桔树体的危害性。这将对田间试验和指导农业生产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上海西部地区 冬季严寒 最低气温 冷冬 暖冬 冻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榨菜风味及其影响因素

上海蔬菜 1993

摘要:榨菜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腌菜,以四川涪陵榨菜最负盛名,它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而且畅销于日本、东南亚、港澳等13个国家和地区,是一项大宗外贸商品。榨菜之所以受人喜爱,主要是因为含有较多的独特风味物质,如硫代葡萄糖苷(GS,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食用菌菌种种型的浅见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在食用菌的菌种生产周期中,其相当长的时间以斜面试管形式繁殖、扩大菌种,一般要扩大繁殖3~4次,有的甚至达6~7次,而栽培料作培养基制作原种进行扩大、繁殖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繁殖1次。临时保藏食用菌菌种亦都采用斜面菌种。笔者认为,目前习惯用的繁殖、扩大和临时保藏菌种的方式有许多缺点需加以纠正。现就笔者的观点谈点浅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花粉株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

遗传学报 199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粳稻感病品种沈农1033分别与7个抗白叶枯病的品种(其中籼稻有75-34、辛尼斯、IR20;粳稻有早生爱国3号、邳早15、蚌珠芒、爪哇14)杂交,F.花药培养并观察了花粉株系第二代(H_2)的抗性转移及遗传表现和花粉株系第三代、第四代抗性稳定性。572个株系的性状是整齐一致的,占95.5%,其中抗病(高抗和中抗)株系有376个,占62.9%;感病系有196个,占32.7%。表现有分离的杂合系约4.5%。 不同组合的H_2与F_3群体中抗、感反应变异幅度不同。对同一组合不同熟期花粉株系其生育日数与抗病性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生育期长的株系抗性较强。 花粉再生植株后代H_2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粒重等性状上十分多样,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组合中抗性均由1个显性上位基因控制,抗病性广义遗传力在80%以上。 杂种花粉植株第二、第三、第四代的农艺性状以及白叶桔病的抗性持续地稳定,不因世代的增加其性状的整齐度下降,抗性减弱。

关键词: 花药培养 水稻白叶枯病 成株抗性 抗性基因转移 抗性持续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生产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993

摘要:本文讨论了农业生产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输入和输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耕作制度,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影响很小,但对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

关键词: 农业生产 耕作制度 土壤 蔬菜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