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樟疫霉引起山茶花根腐病
《上海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近年来,上海地区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普遍发生根腐,春季发病,秋季最重,生长衰退,甚至萎蔫死亡。从上海市11个县(区)的210份病根和病土中分离到71个疫霉菌株。经鉴定,其中62株为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 Rands),而且有61株属于A~1交配型,1株属于A~2交配型。它们的形态、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差别,都具有典型的珊瑚状菌丝和球形、葡萄串状膨大体。最高生长温度均为34℃,致病性接种实验证明,樟疫霉是引起山茶花根腐病的病原菌。室内药效测定,以杀毒矾M_8(Sandofan M_8)或瑞毒霉(Metalaxyl)(稀释800~1000倍)的抑菌效果最好。


国外蘑菇褐腐病的研究
《食用菌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几年来,上海地区蘑菇褐腐病来势凶猛,侵延迅速,已严重威胁到上海蘑菇栽培业的生存。本文就国外蘑菇褐腐病的研究作一简要的介绍,以供国内同行们借鉴。蘑菇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湿腐病、褐痘病、肿柄病等,英文名为Wet bubble。其致病菌为有害疣


青花菜新品种——上海一号
《中国蔬菜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青花菜新品种,1989年定名为上海一号,其主要经济性状达到国外同类型优良品种水平,于1991年秋通过成果鉴定。上海一号的一个亲本是从823品种中选育出的,经过多代的自交分离筛选,自交不亲和株率达100%,花期授粉白交亲和指数为0.04~0.9,蕾期授粉白交亲和指数为1.82~3,2。另一个亲本是从F1自交分离后代中选育的,其自交不亲和株率也达100%,花期授粉白交亲和指数为0~0.4,蕾期授粉白交亲和指数为1.6~4.7。都具有植株性状整齐一致、退化轻、经济性状良好的特点。 在亲本纯化的同时,1984年开始进行了杂交组合的试配,从中选出82351×63521这个强优势组合/多次品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2351X 63521正反交均表现良好, 3年产量分别比日本东京绿品种增产21.6呢、13$和10.7畅。花球大、国正、紧实、花蕾细小、花茎细,花茎脆嫩,风味鲜美,符合出口速_冻制品或鲜菜的要求。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含量为东京绿的901o,yC含量为东京绿的12210。达到国外优良品种水平。“、上海一号植株半开张多开展度约soCh。秋种从定植定采收约65天左右。平均单株花球重3509左右)每公顷产量 r 500kg左右。耐寒,耐湿性、抗病性稍弱。我国各地均可种植,栽培容易。 。在 本 所品比试验的同时,几年来提供少量种子给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品比和试种。全国引种的单位100余家,分布于20余个省市,信息反馈结果绝大多数反映良好。青花菜新品种——上海一号@陈澍棠$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201106 @朱根娣$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201106


人工培养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提取分离
《上海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以镰刀菌属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简称 M-10菌株)大米培养物中提取分离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方法,用甲醇回流提取得到粗毒素,经硅胶柱层析及制备薄层层析分离纯化,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即可得到无色针状结晶。经熔点、红外、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确证结晶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气相色谱分析纯度达95.2%~98.5%。


微型计算机局部通讯系统
《上海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随着计算机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应用的普及,各单位、各部门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科学研究、文档处理的工作量日益增大。农业科研单位及农口生产、管理部门也陆续增添了许多微机,但由于农业生产、管理与科研部门不可能聚于一处。因此,普遍存在着科研、生产、管理的数据难以共享、信息流通不畅、资源分割


香菇酸性蛋白酶在S-PI抑制条件下的紫外差光谱
《食用菌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通常的酸性蛋白酶可分为两类,一类为 S-PI 敏感型,另一类为 S-PI 不敏感型。有报道认为在香菇培养中其胞内酸性蛋白酶属于前者,而胞外则属后者。同一组织中的蛋白酶对 S-PI 有不同的表现,这种现象目前尚未有清楚的解释,但 S-PI 能促进多种菇类子实体的形成,说明对 S-PI 敏感的酸性蛋白酶在担子菌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有许多文章报道 S-PI 能促进担子菌子实体的形成,但在 S-PI 抑制酸性蛋白酶的机理


~(60)Co γ-射线辐照对甘薯叶片愈伤组织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英文)
《上海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甘薯叶片愈伤组织生长受 ~(60)Co γ-射线的影响很显著。经100Gy 剂量照射的愈伤组织的重量仅为对照的一半左右;蛋白质含量都低于对照。在试验期间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出现2个高峰。愈伤组织经辐照后,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 MDA 含量比对照高,尤以高剂量(100Gy)辐照的增加更高。辐照后4周,MDA 含量开始下降,可降到低于对照的水平,10周后又上升到试验期间的最高水平。在试验开始后6周内,无论辐照与否,愈伤组织中脂氧合酶的活性都处于较低的水平,6周后其活性显著增加。试验期间愈伤组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出现一个高峰。经高剂量(30Gy 和100Gy)照射的,其高峰出现期要比5Gy 处理和对照组早2周。无论辐照组和对照组,过氧化物酶在试验期间都出现2个活性高峰。100Gy 照射的酶活性峰值比对照组高,其它2个照射剂量的高峰值比对照组低。
关键词: 甘薯 愈伤组织 ~(60)Coγ-射线辐照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 MDA 脂氧合酶


棉花根围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上海农学院学报 》 1993
摘要:分离了棉花根周拮抗细菌,并采用平板方法进行了拮抗性筛选,将得到的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分离物进行棉花种子细菌化处理,观察了不同分离物对棉花出苗、成苗的影响.同时试验了抑制棉苗立枯病的效果,得到了三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


水稻亚种间杂种的小穗育性遗传
《上海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选用8个广亲和品种配制8×8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籼粳杂种的小穗育性遗传。结果表明,8个亲本及其56个正反交杂种F_1的小穗育性的变幅分别为83.47%~89.13%和63.87%~95.27%。某些组合的正反交间杂种F_1小穗育性均值差异显著,母本细胞质对杂种F_1小穗育性有显著的影响。小穗育性的遗传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以显性基因效应为主,表现为显性或超显性。参试品种间存在1组控制小穗育性的显性基因差异。小穗育性的h_N~2和h_B~2分别为55.52%和78.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