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钾宝在甘蓝和青花菜上的施用效果

上海蔬菜 1993

摘要:由以色列海法化学制品有限公司(Haifa Che-mical Ltd Israel)生产的钾宝,是一种纯净高效的双元素肥料,所含全部成分为作物生长必须营养元素:46%的氧化钾和13%的氯。从1992年起,我们开始应用钾宝在上海郊区多种蔬菜、瓜果和经济作物上进行肥效试验。本文主要论述钾宝在甘蓝和青花菜上的施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东叶螨新种及新记录(蜱螨亚纲:叶螨总科,细须螨科)

昆虫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在研究园林叶螨时,发现叶螨一新种及三个中国新记录,兹记述如下。 朴始叶螨 Eotetranychus celtis Ehara,中国新记录Eotetranychus celtis Ehara,1965:620 标本记录:16 59若螨,1987.Ⅵ.6,安徽省黄山,王冬生采自构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乐菌”剂的应用效果

上海农业学报 1993

摘要:使用在猪圈铺木屑等垫料,撒入适量“猪乐菌”粉剂和水,以后定期再撒入少许菌剂,粪便即可被“猪乐菌”分解为无臭味的厩肥。1989年至1991年,京郊十八里店乡连续三批试验,平均每头猪比对照增重7kg;沪郊朱家桥乡连续四批试验,均每头猪比对照增重5~6kg。测试猪舍内空气中氨浓度,试验圈为7.75ppm,对照圈为14.33ppm。小白鼠连续三代试验结果表明无毒性。猪肉质测试正常,病理解剖检查无异常病变。发酵垫料在含氮量相同情况下,肥效明显高于尿素肥;作蘑菇培养料比常规料种菇增产34.7%。

关键词: “猪乐菌” 猪粪尿 污染 猪圈 猪肉品质 病理解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木耳的营养与食法

上海蔬菜 1993

摘要:黑木耳的营养黑木耳是一种质优味美的胶质食用菌,又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堪称食疗佳品。黑木耳肉质细腻、脆滑爽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肝糖、维生素、矿质盐等多种营养成分。黑木耳不仅含有相当于肉类的蛋白质含量,而且人体对这种蛋白质的吸收率较高,同时它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这是一般米、面、蔬菜类食品所不能比拟的。黑木耳中的维生素含量很高,其中维生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及基因效应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1993

摘要:用4×5双列杂交研究大麦各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及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均存在较大的变异,但以倒二、三、四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较强,而倒一和五节间的杂种优势较弱。节间长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但加性效应更重要。平均显性度与杂种优势表现一致。控制倒一、二节间长度的有较多显性基因,而控制基部节间长度的隐性基因较多。除倒一节间长度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外,其它各节间长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杂种亲本选配时,应注意控制中部节间的长度。

关键词: 大麦 节间长度 杂种优势 基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两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测定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遗传力(heritability)是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在杂交育种中,可以作为选择杂种后代的一个指标。杂种后代性状的表现型是亲本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表现型方差包括由遗传作用引起的方差和由环境影响引起的方差,其中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称为广义遗传力。根据数量性状估算出的广义遗传力在香菇和其它食用菌的杂交育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香菇单核原生质体再生菌丝为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力增产素在金针菇和香菇母种上的应用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强力增产素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笔者于1991年8、9月将其应用于金针菇和香菇母种的生产上,试验取得满意的结果。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强力增产素由上海农学院特种稻课题组提供。菌种A_1:常金(金针菇);A_2:香菇8517,由上海农学院食用菌试验场提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稀土对大白菜(Chinese cabbage)的效应机理及其应用技术

上海农业学报 1993

摘要:大白菜施用稀土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平均增产13.6%。主要原因是促进了根系发育,增加了根重和侧根数,扩大了根系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布范围,为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和运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了大白菜地上部分的生长,增加了叶片数和叶面积。其主要机理是稀土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酶的活性,从而增加了有机物质的合成;增强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强了抗逆性,降低了发病率。

关键词: 大白菜 稀土 稀土农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瘟PPA-ELISA的免疫监测

上海农业学报 1993

摘要:应用纯化猪瘟病毒抗原(SFV)和酶标葡萄球菌A蛋白(PPA)建立PPA-ELISA,并通过对12份设定阴性血清和38头仔猪注苗前后不同时期164份系列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母猪所产未注苗仔猪在30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个体差异很大。光密度值(OD)为0.28~1.77((?)=0.98),有1/6的仔猪血清抗体水平在保护临界点以下;免疫母猪与其所生未注苗仔猪血清中抗体水平并不呈正相关;仔猪于30日龄时注苗,60日龄时ELISA抗体水平急剧上升,90日龄时达峰值,维持至120日龄,之后逐渐下降,到150日龄时降至注苗前水平。另外,对1头份、2头份、4头份等不同免疫剂量进行了比较,三者的免疫效果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猪瘟 猪瘟病毒 猪瘟免疫检测 酶标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和基因定位

上海农业学报 1993

摘要:用大麦7条染色体标记性状的材料作父本,与自然突变雄性不育株90-0713和90-0732配置14个杂交组合。通过F_1和F_2代的性状表现研究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和基因定位。各组合的F_1代均可育,F_2代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分离符合3:1的比例,表明雄性不育性受隐性单基因控制。90-0713的雄性不育基因位于第1条染色体上与红茎基因(Rs)连锁遗传,其交换率为14.46±1.88%,而90-0732的雄性不育基因则位于第3条染色体上与黄条纹叶基因(yst)连锁遗传,其交换率为30.58±4.19%。

关键词: 雄性不育 遗传 基因定位 标记性状 大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