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82%胺·氯烟剂研制与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相油悬浮剂加工技术研制出1.82%胺.氯烟剂,且在生产上用1.5 kg/667m2进行杨梅果蝇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4 h时对果蝇成虫的防效达80.00%~90.00%,48 h时防效为61.54%~81.82%;对幼虫的控制效果:鲜果为85.71%~87.64%,落地果为58.97%~85.94%。药后48 h,果实农药残留不超限量标准,符合产品安全标准。
关键词: 1.82%胺.氯菊酯烟剂 杨梅 果蝇


高油分、高蛋白黄籽双低不育系850A的选育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沪油12群体中发现1株天然不育株,与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材料5862 B测交出现一半左右的不育株,经3年4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于2002年春育成了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芥酸含量0.23%、硫苷含量15.5μmol/(g.饼)、含油率45%~49%、种子蛋白含量23%左右、经济性状较好的黄籽双低不育系850 A,并被用作不育系组配一系列杂交油菜组合,其中DH 0815于200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受体牛不同处理方法同期发情与冷冻胚胎移植效果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 2008
摘要:选择本地黄牛及其杂交牛为受体,在集中补饲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混合精料50~60 d后,分别采用一次注射PG、二次注射PG、CIDR+PG、CIDR+PG+VE4种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并设自然发情组作移植效果比较。结果4种同期发情处理后的发情率分别为:70.00%、85.71%、88.57%、86.70%,一次注射PG法的同期发情率明显(P<0.01)低于其它3种处理方法;二次注射PG、CIDR+PG、CIDR+PG+VE及自然发情组的移植受胎率分别为:51.85%、52.00%、47.06%和47.34%,这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它们的移植受胎率均明显(P<0.01)高于受胎率为38.89%的一次注射PG组。


黔糯768在偏坡乡的适应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糯768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柔嫩性好,味甜,食味佳。为了尽快推广该品种,探讨该品种的适应性,于2007年引进乌当区偏坡乡,与当地主推品种筑糯2号进行比较试验,黔糯768平均产鲜果穗642.83 kg/667 m2,比筑糯2号增产7.66%;平均产鲜籽粒572.08 kg/667 m2,比筑糯2号增产10.81%,为偏坡乡糯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种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