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亚洲玉米螟化性类型的初步研究
《玉米科学 》 1995
摘要:本文对自然发生的亚洲玉米螟的一代越冬型和二代越冬型的滞育后发育历期和临界光周期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6℃、16小时光照条件下,一代越冬幼虫的滞育后发育历期是:雌虫54.88±1.14天,雄虫53.59±1.42天.二代越冬幼虫的滞育后发育历期是:雌虫28.14±0.99天,雄虫28.47±1.24天。一代越冬型的冬蛹重为0.0757±0.0036克,二代越冬型的冬蛹重为0.0593±0.0021克。在26℃条件下,一代越冬型的临界光周期为14小时30分钟.二代越冬型的临界光周期为13小时40分钟。在26℃、15.50小时光照条件下,一代越冬型的发育历期是:幼虫17.7284±0.2664天,蛹8.3276±0.9930天,二代越冬型的发育历期是:幼虫15.9500±0.2235天,蛹重7.7129±O.1102天.经分析认为,公主岭地区自然发生的亚洲玉米螟存在一化性类型和二化性类型,这两种化性类型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以区分开.对此项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解决亚洲玉米螟大发生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的疑难问题。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化性,滞育后发育历期,临界光周期,发育历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功能水稻浸种剂──多效灵试验示范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多功能水稻浸种剂──多效灵试验示范报告付珍玉,王淑珍(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公主岭136100)多功能水稻浸种剂─-多效灵的研制与开发是吉林省科委1994年下达的科研开发项目,由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承担。该项研究工作的前期基础研究自1992年开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大豆轮回选择群体的合成(简报)
《大豆通报 》 1995
摘要:高蛋白大豆轮回选择群体的合成(简报)孟祥勋(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在大豆育种中,提高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已成为主要目标之一。据报道,利用多亲本互交进行轮回选择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一种有效途径,Miller和Fehr(1979)以12个高蛋白质和12个高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蛋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养禽与禽病防治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禽蛋的结构是由外到内的蛋壳、壳膜、蛋白、蛋黄、系带、胚盘和气室构成。 1.蛋壳(又名蛋皮):有包住和保护蛋白、蛋黄等蛋内容物的功能,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水稻生产上盲目引种的问题必须解决
《农业与技术 》 1995
摘要:吉林省水稻生产上盲目引种的问题必须解决付秀林(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水稻引种是推动水稻生产发展、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多年的水稻生产中也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我省稻区农民和有关基层工作人员反映,水稻品种多乱杂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并已明显地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走出误区 迎接挑战──关于农业科技管理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科技管理研究在取得观念上的革新、体制上的转换、技术上的进步和理论上的深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科技产业化、农业科技市场预测、管理技术的移植、理论完善和科技立法等研究,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研究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