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渔业领域中华农业科技奖成果概述

科学养鱼 2016

摘要: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以下简称"中华农业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农业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农业行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是原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的继承和延伸。荣获该奖励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行业科技的发展水平和主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家对渔业投入逐年增加,科技创新能力也逐步增强,产生了一批育种、养殖、病害防控和环境保护与利用等领域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NHH01孔周边地震地层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采集的高分辨率的反射地震剖面为资料,结合NHH01钻孔的数据,对南黄海中部NHH01钻孔周边地层进行了沉积与构造分析。在剖面可识别的深度范围内划分出10套地震层序,对地层进行了地质年代标定,发现地层旋回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在中更新世以来缺少了十余个旋回,反映了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在陆架区应用的局限性;在剖面上识别了大量的断层,其中大部分断层的构造活动一直持续到中更新世,揭示南黄海最新一期构造活动一直持续到晚更新世之前;通过分析NHH01钻孔周边的构造,对胶黄铁矿的形成环境在构造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NHH01孔 地震地层学 中更新世 南黄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氏鲟抗氧化中草药方剂的筛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口灌方法研究了22℃养殖条件下,当归、鱼腥草及一种自组中草药复方(方一)的水煎剂对1+龄施氏鲟组织中抗氧化功能相关的酶活性及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每受试组设两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受试鲟,按照当归、鱼腥草及方一分别为0.3,0.54,0.8 g/kg体质量的给药剂量每日口灌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4 d,同时设立口灌蒸馏水的对照组。停药24 h后,每组取半数受试鲟高温30℃热刺激2 h后,与常温实验组共同采集血液及肝脏样品,对样品中SOD和NOS活性,MDA和NO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所选方剂均对受试鲟血液及组织中抗氧化相关活性物质含量和酶活性有一定影响,鱼腥草和方一效果尤其突出,可有效增强受试鲟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并对NO含量和NOS活性有一定调节作用,且在高温应激条件下仍能保持其效用,可作为鲟抗氧化中药制剂的备选药物,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深入优化。且鱼腥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使用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关键词: 当归 鱼腥草 方一 施氏鲟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工程大肠杆菌生产重组别藻蓝蛋白(holo-SA-apcA)发酵条件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Design-Expert 8.0软件,对大肠杆菌产重组别藻蓝蛋白(holo-SA-apc A)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运用Plackett-Burman两水平设计,对影响重组蛋白表达量的8个因素进行评价,选择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即p H值、诱导温度、接种量。在此基础上,再用最陡爬坡实验快速逼近以上3个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最后经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最优条件为:p H 8.0、诱导温度18℃、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重复发酵实验3次,重组蛋白表达量达52.3 mg/L,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关键词: 别藻蓝蛋白 大肠杆菌 Plackett-Burman设计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季节变异机制的模拟研究

海洋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NPMOC)是北太平洋所有经向翻转环流圈的总称。其中,热带环流圈(TC)、副热带环流圈(STC)和深层热带环流圈(DTC)位于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是该海域经向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基于NEMO模式分别对TC、STC和DTC经向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机理进行了模拟研究,驱动场增强和减弱情况下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风应力是TC和STC南、北向输送以及DTC南向输送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影响较小;风应力和热盐通量季节变化情况下的敏感性试验表明,TC和STC的南、北向输送以及DTC的南向输送主要是由风应力的季节振荡引起的,而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北太平洋 经向翻转环流 季节变化 NEMO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沿海部分地区半褶织纹螺的毒性及毒素组成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中国沿海不同地区织纹螺中的毒素成分,本研究在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设立了多个采样点,对采集的半褶织纹螺样品进行了毒性测试和毒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集的织纹螺样品毒性范围为2—664MU(mouse unit)/g湿重,其中,采自江苏省连云港地区的织纹螺样品毒性远高于其它地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方法对样品中的毒素成分进行分析,在各地的织纹螺样品中均检测到了河豚毒素(TTX)及trideoxy TTX、4-epi TTX和anhydro TTX等衍生物,但各种毒素成分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自江苏省连云港市和浙江省舟山市采集的织纹螺样品中,Trideoxy TTX是主要的毒素成分,TTX和其它两种毒素成分次之;而自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及福建省宁德市和莆田市采集的织纹螺样品中,TTX的含量最高。采集自江苏省连云港和浙江省舟山市的大部分织纹螺样品中,肌肉组织的毒素含量最高,其次是消化腺组织,其余组织中的毒素含量最低。高毒性成分TTX的最高值主要出现在肌肉组织或消化腺组织中。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各地的有毒织纹螺中毒素成分基本一致,而各种毒素成分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异,织纹螺的毒性与高毒性成分TTX的含量有关。

关键词: 织纹螺(Nassarius spp.) 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 毒素组成 L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致病性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

中国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6月,河北省秦皇岛市某养殖场半滑舌鳎发生以腹水、烂尾、内脏器官肿大、出血与坏死为特征的疾病。从自然发病的半滑舌鳎肝脏与肾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分析、动物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致病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分析与荧光假单胞菌较接近,以16SrRNA基因为遗传标记构建系统发育树,致病菌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相似性为99%。结果表明:本次引起半滑舌鳎腹水烂尾病的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常用抗药物的药敏试验,该菌对氧氟沙星、氨曲南、红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利福平、妥布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新霉素不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荧光假单胞菌感染半滑舌鳎对多个组织器官都造成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肝脏、肾脏、脾脏、肠及脑的损伤较为严重,表现为明显的淤血、出血,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

关键词: 半滑舌鳎 荧光假单胞菌 16srRNA 病理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裙带菜育苗和育种技术的回顾和展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其产量和经济价值在褐藻中仅次于海带。我国裙带菜的大规模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育苗的基础研究早在60年代就已开始。育苗和育种技术对于任何一种大型经济海藻的栽培产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裙带菜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的裙带菜育苗和育种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我国裙带菜育苗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扼要回顾,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思考,以期为裙带菜栽培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裙带菜 育苗 育种 经济海藻 海藻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6 CSCD

摘要: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NPMOC)是北太平洋所有经向翻转环流圈的总称,拥有5个环流圈结构.其中,热带环流圈(TC)、副热带环流圈(STC)和深层热带环流圈(DTC)位于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是该海域间经向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主要运用NEMO模式对这3个经向翻转环流圈的年际变化特征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STC和DTC的经向流量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在El Nio期间,TC的南、北向流量均减弱,STC的北向流量增强、南向流量减弱,DTC的南向流量减弱;而在La Nia期间则相反.敏感性试验表明,在风应力强迫下得到的TC、STC南、北向流量和DTC南向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都很显著,并与在风应力、热通量和淡水通量共同强迫下得到的结果非常一致;而仅在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强迫下,各分支流量的年际变化均较小.由此可见,风场驱动是引起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年际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影响却较小.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北太平洋 经向翻转环流 年际变化 NEMO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外海域浅层气地震反射形态特征及分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长江口外海域浅层气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浅层气地震反射形态特征丰富,按不同形态特征分类如下:(1)按整体形态特征分为:幕状反射、柱状反射、气烟囱状反射;(2)按顶界面形态特征分为:不规则顶界面、较规则顶界面;(3)按侧面形态特征分为:侧面竖直、侧向突出;(4)按组合形态特征分为:垂向多层强反射、横向间断的浅层气反射、竖向变化的浅层气反射。总结了调查区内浅层气反射形态特征的分布规律,编制了长江口外海域浅层气分布图。讨论了浅层气反射区内部的强反射分布形态与浅层气空间运移路径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浅层气 地震反射形态特征 长江口外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