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水层深度对稻田杂草化除效果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以汕优63、武育粳3号水稻品种及稗草、异型莎草和鳢肠杂草为试验材料,采用乙草胺和苄·乙·甲2个除草剂品种各2种剂量、3个水层深度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水层深度对稻田杂草化除效果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上述2个除草剂及参试剂量,在4cm水层和12cm水层时能有效提高对稗草、异型莎草和鳢肠的防除效果;施用除草剂后,对水稻的株高和地上部生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12cm水层处理抑制最大,4cm水层处理次之,0cm水层处理抑制最轻;在抑制水稻顶端生长的同时,水稻茎蘖数有一定增加。综合除草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4cm水层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优于0cm和12cm水层处理。本文还分析了水层深度×剂量×除草剂品种在抑制不同水稻品种营养生长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水层深度 稻田杂草 化除效果 水稻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和腈水解酶基因bxn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研究

生物工程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Pichiapastoris菌株而设计了重组质粒pPIC9K_vgbbxn ,其中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胞内表达以提高菌体的发酵密度 ,腈水解酶基因bxn分泌表达。转化GS115菌株后 ,通过PCR、SDS_PAGE检测证实两基因已经整合进酵母基因组且能高效表达 ,以及用准确的蛋白活性测定方法成功地检测到二者所表达的产物均具有正常的活性。摇瓶发酵实验证明 ,血红蛋白在贫氧条件下可明显促进酵母菌体生长和bxn基因分泌表达

关键词: 毕赤酵母 分泌型表达载体 腈水解酶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Cry3A毒素和氯菊酯对马铃薯甲虫神经-肌肉系统的电生理作用比较(英文)

昆虫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Cry3A毒素和氯菊酯杀虫剂经口注射处理的马铃薯甲虫的前肠、中肠和腿节样本的神经肌肉自发动作电位发射进行了记录。两种化合物均可呈现很典型的神经电生理症状 :在初期阶段 ,它们均引起连放动作电位的发放程度大幅增加 ,而发放间隔期延长 ,且随着中毒加深而拉长。氯菊酯可在腿节样本引起典型高频爆排 ,表现出间隔非常短的静息期特征 ,但Cry3A毒素只在肠道样本中表现上述特征。而且Cry3A毒素可使处理甲虫的呕吐物大幅增加 ,而取食减少。这些结果显示处理虫的肠道神经肌肉系统较腿部神经肌肉系统对Cry3A毒素更敏感 ,Cry3A毒素最初的神经毒性或细胞毒性作用引起肠道活动的紊乱是其昆虫毒性作用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Cry3A毒素 氯菊酯 电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的SSR标记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ARz/扬麦158F6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对其纹枯病抗性进行SSR分析和初步的QTL分析。群体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抗性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个标记方差及回归分析显示有6个SSR标记至少在2份抗性资料中能被检测到,涉及2D、3A、3B、3D、7D5条染色体,能解释2.6%~10.1%的抗性表型变异。标记Xgwm340来源于感病品种扬麦158,其余的SSR标记(Xgwm102、Xgwm155、Xgwm71-2、Xgwm645、Xgwm437)来源于抗病亲本ARz;利用MapManagerQTX软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2个QTL。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SSR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8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 ,以赤霉病病粒率为抗性指标 ,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间存在 3~ 4对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差异 ,苏麦 3号、宁麦 9号和扬麦 15 8具有较多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的显性基因 ,对于减少它们杂交后代的病粒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小麦赤霉病抗性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赤霉病抗性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 ,但以加性效应为主 ,抗病对感病为部分显性。赤霉病抗性的狭义遗传力较高 ,早代选择有效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用于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影响的效应模型——RCCMOD

江苏农业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将自主研制的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改造为适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的水稻效应模型(RCCMOD);利用中国南方9个有代表性样点的水稻区域试验资料与同期同地的天气资料,对RCCMOD进行可靠性检验;将RCCMOD分别在研究区域基准气候(Baseline)和3种基于大气环流模型(GCMs)的(2×CO2)气候变化情景下运行,并将模拟结果与同样条件下CERES Rice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一致。

关键词: 效应模型 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南方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豆抗草甘膦基因漂移的初步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种植从阿根廷引进的抗草甘膦大豆,并在其四周50m范围内种植野生大豆Y—8104,野生大豆收获后第二年继续种植,通过喷施高剂量草甘膦,发现一株抗草甘膦野生大豆,对该抗草甘膦大豆在田间种植,取其叶片提取DNA,再经过PCR检测,确认为阳性,初步判定该株野生大豆为基因漂移植株。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基因 漂移 抗草甘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GA-PCR方法进行水稻抗瘟基因分子标记

扬州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28对RGA引物对LTH近等基因系品种进行PCR扩增,其中11对引物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将扩增到的33个特异性片段回收并进行重扩增,有11个片段产生单一条带。选择2个片段HS-1和HS-19进行探针标记。经Southern杂交发现,探针HS-1在含有Pi-ta2抗瘟基因品种F-128-1、NO4中有特异杂交信号,表明该片段可能与抗瘟基因Pi-ta2连锁或是其一部分。对特异性片段HS-1进行克隆、测序,全长为478bp,与Mago等从水稻中克隆的一个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29有95%同源性。

关键词: 水稻 抗瘟基因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分子标记 近等基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苏玉18的选育技术报告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玉1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选系苏95-1和苏195为亲本,于1999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两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苏玉9号增产显著。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性强、耐旱、耐渍、适应性广等特点。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苏玉18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零磁场处理水稻干种子诱变效应研究

2004 CSCD

摘要:利用零磁场对水稻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研究其细胞学和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零磁场处理水稻干种子后,当代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提高,畸变类型以染色体桥和微核高于其他畸变类型;从生物学效应来看,零磁场处理对当代发芽率、成苗率、苗高和分蘖有促进生长作用:M2变异类型丰富,早熟类型突变频率相对较高,而育性分离较大,各类分离程度大小依次为:早熟>育性>株高>穗型>粒型;当选变异类型单株后代稳定快,说明零磁场诱变处理技术在水稻品种改良方面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零磁场 细胞学效应 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