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基于静态暗箱法的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O_2净交换估算

科学通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基于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确定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O2净交换(NEE)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分量的测定方法,指出NEE估算主要有3个关键环节:(1)暗箱碳通量中合理扣除植株地上部分暗呼吸;(2)土壤总呼吸中根自养呼吸量的确定:(3)NPP中根际沉积碳的估算.基于对地-气系统碳交换过程的理解,利用2001和2002年南京地区稻田CO2排放的测定结果及相关环境和生物要素的测定,估算了稻田生态系统-大气CO2的净交换.结果表明,两年间南京稻田NEE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稻移栽后3周内表现为碳净排放或弱的净固定,其后碳净固定逐渐增加,较高的净固定出现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后逐步下降.2001和2002年的日平均碳净通量分别为-6.06和-7.95 gC·m-2,与Campbell等人采用波文比法测定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稻田CO2净通量值接近,且两地的NEE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烤田期和其后两周淹水期的平均净通量估算结果与日本Miyata等人采用涡度相关法在类似条件下的测定结果一致.基于静态喑箱法估算的NEE与采用波文比法及涡度相关法测定的NEE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关键词: 静态暗箱法 陆地生态系统 CO2 净交换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方法对马铃薯食品多胺含量与组成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本地区人们普遍食用的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河南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食品多胺含量与组成的影响。表明,铁锅油炸和微波蒸煮均使食品多胺含量显著上升,且铁锅油炸>微波蒸煮,而铁锅水煮则使食品多胺含量显著下降。盐水浸泡会抑制食品多胺含量的上升。

关键词: 加工方法 马铃薯食品 多胺 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小麦Wx基因的遗传特性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糯小麦杂交后代Wx基因的分配规律及糯性籽粒出现的频率,以同时缺失Wx-A1、Wx-B1和Wx-D1基因的H9908、EH为纯糯亲本,普通小麦扬麦158、苏麦6号、济南17和豫麦50为非糯亲本,配制了16个(8对正反交)杂交组合,采用0.2%I2+2%KI碘液对杂种F1单株籽粒剖面染色,鉴定了糯性籽粒的分离特点。结果表明,在16个组合间糯性籽粒出现的频率为1.20%~1.61%,非糯与全糯的比例符合63∶1的理论比例;独立性测验表明,糯性籽粒在8对正反交组合间出现的比例差异不显著,全糯质与非糯质基因紧密连锁。文中还对糯小麦品种的选育作了讨论。

关键词: 糯小麦 Wx基因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棉群体Npt-Ⅱ标记基因纯度与其抗虫性强度的相关分析

棉花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标记基因纯度与生物学抗虫性的相关特性,结果显示:综合平均抗性指数与棉苗群体抗虫标记基因纯度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即品种群体抗虫标记基因的纯度愈高,其生物学抗虫性愈强。通过提高转基因抗虫棉Npt Ⅱ标记基因纯度,可显著提高该品种的群体生物学抗虫性;进而通过苗床去杂保纯技术,达到跟踪保持抗虫棉群体抗虫性的目的。

关键词: 抗虫棉 NptⅡ标记基因 生物学抗虫性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大肠杆菌1型菌毛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变异

江苏农业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鸡大肠杆菌 1型菌毛蛋白 氨基酸序列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CpTI基因不结球白菜的抗虫性表现

江苏农业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卡那霉素筛选、目的基因分子检测和生物学抗虫性鉴定 ,从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不结球白菜遗传工程植株自交后代中选育出抗虫性可遗传的纯合材料。用室内人工饲喂方法 ,以鳞翅目小菜蛾、斜纹夜蛾幼虫为靶害虫 ,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虫性鉴定。试验结果显示 ,转CpTI基因纯合材料对 1~ 2龄小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具有抗性 ,但不同株系间和同一株系内植株间的抗虫性程度差异较大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抗虫性 小菜蛾 斜纹夜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纹枯病生防菌Bs-916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

植物保护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生防菌 Bs-916在15种工业发酵用的原料组合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筛选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的含固量由原来的2.325%增加到3.625%,培养基的成本由原来的166元/t 下降到124.25元/t。Bs-916最佳接种菌龄的培养时间为24~48h,初始接种量为发酵培养基的1/300~1/150倍,在30~33℃、pH 7.0~8.5的条件下发酵,菌量可大于10~(11)cfu/mL。测定了含不同芽孢数的 Bs-916发酵液(10~2、10~4、10~6、10~8、10~(10)、10~(12)cfu/mL)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Bs-916发酵液中芽孢数量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成正比关系,发酵液中的芽孢数可作为检测发酵产品质量的依据。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产业化 生物防治 水稻纹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嵌套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病毒学 2004 CSCD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嵌套式PCR 酶切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蛇床子素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制的初步研究

农药学学报 2004 CSCD

摘要:天然化合物蛇床子素(osthol)对草坪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苹果叶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capsici、辣椒炭疽(红)病菌Collectotrumgloesporioide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kawatsukai、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等有不同的抑制活性,对大多数病菌其抑制中浓度(EC50值)在21.15~61.62μg/mL之间。以小麦赤霉病菌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50μg/mL蛇床子素对其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μg/mL蛇床子素处理24h后,菌丝大量断裂,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菌体葡萄糖含量呈"V"型变化,几丁质水解酶活性和几丁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关键词: 蛇床子素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业专用型高芥酸油菜新品种选育

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芥酸油菜品种是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用途的专用型品种。本研究通过两个常规芥酸品种杂交 ,采用以单株和单粒筛选相结合对芥酸含量正向选择为核心的技术 ,育成了芥酸含量达 6 0 %的甘蓝型高芥酸油菜新品种高芥 1号。同时阐明了在高芥酸含量背景下各种脂肪酸间的相关性 ,为相关育种提供了—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芥酸 油菜 品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