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原核表达的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检验大肠杆菌表达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将34只清洁兔随机分成3组:单用免疫佐剂对照组(8只)、单用重组VP60组(8只)和重组VP60加免疫佐剂组(18只),分别经皮下注射,VP60的免疫剂量为每只每次400μg,免疫2次,间隔7d。在第2次免疫7d后,VP60加免疫佐剂组的兔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单用VP60免疫组(ELISA1∶64000对比1∶4000/HI1∶128对比1∶16),表明免疫佐剂可明显加速重组VP60诱导抗体产生的进程,用RHDVNJ85强毒攻击,免疫佐剂对照组与单用VP60免疫组的实验兔均全部死亡(8/8和8/8),VP60加免疫佐剂组均全部存活,保护率为100%(18/18)。用RHDV血凝试验(HA)检测,死亡兔的肝脏组织液HA效价大于1∶512,而存活兔的肝脏组织液HA效价小于1∶2,肝脏组织触(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证明病死兔系RHDV感染所致。用RHD重组亚单位疫苗在养兔场进行800只兔的田间免疫试验,安全有效,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重组菌进行冻存、复苏、培养、诱导表达和质粒酶切分析,证明VP60基因在宿主菌内保持稳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重组衣壳蛋白(VP60) 免疫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甘薯花色甙的稳定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紫甘薯花色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花色甙具有一般花色甙类色素的光谱特性,在pH值3 0以下的水溶液中呈现稳定红色,蔗糖和抗坏血酸都有使其增色的效应,金属离子Fe2+、Fe3+和Al3+对其无不良影响,其耐还原性强,尤其是耐热性和耐光性较好,是一种提取优质天然红色素的上好原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坪型高羊茅成熟种子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江苏农业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以5种草坪型高羊茅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材料,探讨外植体消毒和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以及植株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去种皮与去种皮相比,能显著提高高羊茅成熟种子发芽率和出愈率。猎狗5号和野马2号在添加2,4 D10.0mg/L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新秀和颂歌的出愈率在2,4 D浓度为8.0mg/L时达到最高;野火的出愈率在2,4 D浓度为4 0~10 0mg/L时变化不大,仅为10.5%~11.2%。用3.0g/L的水晶洋菜(Gelrite)代替琼脂做培养基疑固剂可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及向胚性愈伤组织转化;愈伤组织在含BA2.0mg/L和NAA0.5mg/L的MS培养基上植株分化率较高,其中猎狗5号在此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植株分化率达72.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李简单重复序列(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中国李品种美丽李(Prunussalicina‘Beauty’)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peat,SSR)反应体系中5种主要成分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物对中国李有通用性,25μLSSR反应体系中,TaqDNA酶、Mg2+、每个引物、模板DNA和dNTPs等5种成分的适宜浓度分别是:1.5U、2.0mmol.L-1、0.8μmol.L-1、30~40ng和0.16~0.24mmol.L-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棉上非靶标害虫棉蚜取食行为的EPG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EPG技术记录了棉蚜在单价转基因棉保铃棉32B、双价转基因棉国抗22以及常规棉泗棉3号上连续生活10代前后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棉蚜在3个棉花品种上刺吸的各种特征波型基本相同,但各波型所占比例、重复出现的频次及平均周期表现不尽一致。棉蚜在单价转Bt棉上取食时,反映被动取食行为也即主要取食行为的E波所占比例和平均周期均显著高于在常规棉上,表示未取食状态的np波所占比例和平均周期均显著低于在常规棉上;双价转基因棉上与常规棉上无差异;而反映蚜虫刺探食物行为的C波在转基因棉和常规棉间均无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产品中镉
《江苏农业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运用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的镉含量。镉浓度为0 5~3 0μg/L时荧光强度与镉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814 6x,r=0 9998 。向青鱼、青虾和河蟹样品中分别添加0 15μg、0 30μg和0 45μg的镉,3个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依次为84 4%、90 0%和88 9%,最低检测限为88ng/L,最高检测浓度为6 0μg/L。批内变异系数为1 4%~8 0%,批间变异系数为5 5%~9 1%。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水产品中镉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水产品 镉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分布及优势小种的毒力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中国 7个统一鉴别品种对 2 0 0 0~ 2 0 0 2年江苏省 5大稻区采集的 342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3年累计出现 7群 30个小种 ,其中ZG1 为优势小种 ,3年的频率分别为 6 5 .0 0 %、5 6 .90 %和 6 0 .38% ,ZB群和ZC群生理小种也是重要的小种类型 ,有较高的出现频率。用 1 30个ZG1 小种的菌株对日本 1 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进行毒力测定 ,出现 4 2种类型毒力 ,其中 30 .77%的ZG1 小种的菌株同时对品种新 2号 (Pita ks,Pi sh)、K1 (Pi ta)、Pi4号 (Pi ta2 ,Pi sh)致病 ,为优势毒力类型 ,表明品种新 2号 (Pita ks,Pi sh)、K1 (Pi ta)、Pi4号 (Pi ta2 ,Pi sh)与江苏省稻瘟病菌有较高的适合度。品种K3(Pi kh)在江苏省有较好的抗性 ,其抗性频率为 1 0 0 %。用两种毒力类型的不同菌株 2 0 0 3 1 84 (ZC5)和 2 0 0 3 1 4 1 (ZG1 )混合接种 1 3个日本已知抗性基因品种后 ,发现对上述两个单个菌株表现抗病的K3(Pi kh)品种表现为感病 ,提示不同毒力的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菌株毒力的改变可能是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以5个糯小麦品系为母本,7个推广品种为父本,采用p×q杂交设计,研究了株高、主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粒重和单株粒重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存在明显差异,8个农艺性状由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但除结实小穗数外,其他7个农艺性状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糯小麦品系宁W0065的植株矮化和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最好,TH具有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单穗粒重的作用;杂交组合H9908×扬麦158、H9908×苏麦6号和宁W0065×豫麦50表现株高适中、结实小穗数与每穗粒数多以及粒重高等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