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发酵床与传统水冲圈模式下猪寄生虫虫卵调查及防治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对江苏省阜宁县发酵床与传统水冲圈模式下寄生虫虫卵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观察寄生虫防控措施的效果。选取阜宁县A、B、C、D、E 5个发酵床猪场,及W、X、Y、Z 4个传统水冲圈猪场,进行新鲜粪便寄生虫虫卵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在A、B、C、D发酵床猪场及X、Y、Z水冲圈猪场制定并实施发酵床模式下的寄生虫防治程序。猪场E、W为对照,不采取任何驱虫处理。于1年后再次调查上述9个猪场,以确定发酵床、水冲圈模式下的寄生虫防治效果。首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阜宁县猪群主要感染猪蛔虫、猪鞭虫、猪球虫,发酵床模式下猪蛔虫、猪鞭虫、猪球虫的感染强度高于水冲圈猪场。实施驱虫程序1年后,发酵床、水冲圈模式下猪蛔虫和猪鞭虫的防治效果均较为理想,猪球虫的防治效果次之。阜宁县发酵床养猪模式比水冲圈猪场更易感染猪蛔虫、猪鞭虫、猪球虫,所制定的驱虫程序对防治猪蛔虫、猪鞭虫效果显著。


~(60)Co-γ射线辐照对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成苗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创蕨类植物新的育种方法,以鸟巢蕨、扇蕨和凤尾蕨等3种蕨类植物的绿色球状体为材料,在附加0.2mg·L~(-1)IBA的改良1/2MS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绿色球状体成苗的影响。结果显示,~(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在60Gy时,辐照处理的鸟巢蕨绿色球状体成苗率从0Gy(CK)的98%降至33%;剂量在80Gy时,辐照处理的扇蕨和凤尾蕨绿色球状体成苗率分别从CK的100%降至38%和26%,因此60~80 Gy的~(60)Co-γ射线为辐照处理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的适宜剂量。SSR分子标记测定结果表明,鸟巢蕨绿色球状体经Gy 60和8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变获得的植株与对照植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SR-23和SSR-76可作为筛选鸟巢蕨突变体的适宜引物。本研究建立的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为在离体器官水平上开展蕨类植物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蕨类植物 绿色球状体 成苗 60Co-γ射线辐照 SSR分子标记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匹配
《改革 》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有利于全面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催生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新动能。中央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包括金融、产业、培训、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长效机制,应针对现行政策的不足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动态优化和完善金融、产业、培训、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策,将其提升到更全面、更系统、更具针对性的新层面。


秸秆快腐菌(Streptomyces rochei)对还田麦秸化感物质的响应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秸秆快腐菌对还田秸秆化感物质的响应,提高秸秆快腐菌剂田间应用效果,以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为快腐菌,以4种酚酸混合物为化感物质,室内模拟研究了还田麦秸腐解过程中总酚酸消长情况,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浓度酚酸对Streptomyces rochei生长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麦秸还田腐解7d时,对照组(不经娄彻氏链霉菌处理)和处理组(经娄彻氏链霉菌处理)总酚酸积累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3μg/ml、7.0μg/ml,处理组的总酚酸积累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时快腐菌数量和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为最小值;当酚酸浓度为100 mg/L时,Streptomyces rochei的生长量和菌落直径达到最大值,低浓度酚酸能促进快腐菌生长繁殖;总酚酸浓度大于200 mg/L时,随浓度升高,酚酸对快腐菌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样,快腐菌纤维素酶活性受酚酸影响,处理前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后期作用不明显,此规律与对其生物数量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娄彻氏链霉菌对酚酸有一定的代谢能力,其降解能力高低受酚酸浓度与酚酸种类影响。快腐菌在对还田秸秆降解的同时,会受到其化感物质影响,因此,在筛选与使用秸秆快腐菌时,应充分考虑还田秸秆可能产生的化感效应。


菇-菜轮作对连作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含量及辣椒死苗率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在连作3年的设施辣椒土壤中,通过设置菇-菜轮作(鸡腿菇-辣椒轮作)和连作对照2种处理,研究了2种处理下辣椒死苗率、连作土壤pH、EC值、主要养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菇-菜轮作与连作对照相比,辣椒的死苗率明显降低,土壤pH值增加、EC值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全N、全P、全K含量都有所增加,但对全K含量的增加效果最大。土壤速效N、P、K含量变化趋势各不相同,速效N含量先升后降,速效P含量变化比较平缓,速效K含量持续增加。轮作处理较对照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生物量的增加都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菇-菜轮作能明显改善土壤根际环境,对辣椒连作障碍有明显缓解作用。


温和湿热预处理对稻秸理化特性及生物产沼气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考察温和湿热预处理提高秸秆产气速率的可行性,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在湿热预处理温度80℃、物料含水率60%条件下,通过分析湿热处理前后稻秸理化特性及厌氧生物产气特性的变化,研究不同湿热预处理时间对秸秆预处理及产沼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和湿热预处理促进了稻秸有机物的溶出,预处理后稻秸水浸提液p H值有较大幅度下降,而COD、TVFA和乙酸含量均大幅度增加,与对照组相比,T1、T2和T3处理秸秆水浸提液COD浓度分别增加了47.19%、55.18%和60.62%,TVFA浓度分别增加了22.34%、33.98%和50.12%,乙酸浓度分别增加了19.52%、34.02%和49.37%,并且乙酸占TVFA百分比均超过85%以上,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处理T1水浸提液各理化特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差异,而不同温和湿热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对稻秸纤维素组分破坏效果明显,但不同预处理时间对秸秆木质纤维组分破坏效果影响不大;厌氧发酵产气的结果表明,温和湿热预处理可明显提高稻秸厌氧生物产沼气,发酵20d平均容积产气率可提高12.53%以上,累积TS产气率可提高36.17%以上.可见,温和湿热预处理提高秸秆厌氧生物产沼气效果是可行的,考虑到工程应用中预处理能耗成本因素,湿热预处理时间以T1处理(即6h)为宜.


金针菇菌渣对山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金针菇菌渣添加比例对山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选用4只体重为(22.5±0.6)kg的波尔山羊×徐淮山羊(波杂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金针菇菌渣在饲粮中的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15%、25%和40%,用于替代稻草,4组饲粮营养水平接近;试验分为4期,每期15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比较,饲粮金针菇菌渣添加比例为15%、25%和40%时对山羊的钙、磷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够显著提高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以及总能表观消化率(P<0.05),且这些指标随金针菇菌渣比例的升高逐渐降低。2)与对照组比较,饲粮金针菇菌渣添加比例为15%、25%和40%时显著提高了山羊氮沉积率以及氮生物学价值(P<0.05),且这2个指标随金针菇菌渣比例的升高逐渐降低。结果提示,在饲粮中添加金针菇菌渣可以提高山羊对营养物质消化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金针菇菌渣在山羊饲粮中的最适宜添加比例为15%~25%。


高CO_2结合低O_2贮藏对杏鲍菇谷氨酸代谢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谷氨酸属于杏鲍菇中的鲜味氨基酸,为探讨高CO_2结合低O_2贮藏对杏鲍菇谷氨酸代谢的影响,以空气气体比例为对照(CK),用不同的气体组分[CA1(2%O_2)、CA2(2%O_2+10%CO_2)、CA3(2%O_2+30%CO_2)、CA4(2%O_2+50%CO2)]对杏鲍菇进行气调处理,研究了贮藏期间菇体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合聚类分析表明CA3(2%O_2+30%CO_2)处理对减缓采后杏鲍菇的衰老具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分析了CA3处理对杏鲍菇表型、呼吸速率、游离氨基酸含量、味觉变化及蛋白酶、谷氨酸合酶(GOGAT)、脯氨酸脱氢酶(PRODH)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相比,CA3处理降低了采后杏鲍菇的呼吸速率,增加了其总游离氨基酸及谷氨酸含量,从而维持了菇体的滋味品质;另外,该CA3处理抑制了采后杏鲍菇蛋白酶、GOGAT、PRODH和GDH的活性。可见,2%O_2+30%CO_2贮藏可维持采后杏鲍菇的鲜味特征,该作用与其抑制GDH的活性有关。


棉花基因组数据库中CPS&KS基因的查找与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赤霉素合成关键酶CPS&KS类基因在棉花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已发表的拟南芥CPS&K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发现该类基因存在2个保守结构域,Terpene_synth和Terpene_synth_C,其在Pfam数据库中的种子文件分别为PF01397和PF03936。利用软件HMMER中的Hmmsearch程序在雷蒙德氏棉蛋白质数据库中调取72条序列,通过与拟南芥中的CPS&KS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最终在雷蒙德氏棉基因组中筛选到5个CPS&KS候选基因,这5个基因与四倍体棉花TM-1基因组At和Dt亚组的10个基因具有同源关系。通过对赤霉素敏感的棉花超矮杆突变体赤霉素处理前后转录组数据库分析比对,最终确定2个KS候选基因在转录组中表现为上调作用。
关键词: 棉花 赤霉素合成酶 柯巴基焦磷酸合酶(CPS) 内根-贝壳杉烯合酶(KS)


去乙酰化酶SIRT1过表达对猪卵巢颗粒细胞中AMPK活性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猪SIRT1基因全长编码区(coding region sequence,CDS)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猪原代卵巢颗粒细胞,探讨SIRT1基因过表达对猪卵巢颗粒细胞中AMPK基因的转录及其蛋白活性的影响。测序结果表明,猪SIRT1基因的CDS区全长大小为2 229 bp,与NCBI发布的猪SIRT1基因m RNA序列(EU030283.2)一致;转染p EGFP–C1–SIRT1载体的颗粒细胞中SIRT1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P<0.01);p EGFP–C1–SIRT1转染组细胞中,AMPK–α1和AMPK–α2基因的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且细胞中AMPKαThr17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原代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的SIRT1基因过表达使AMPK的表达显著增加,影响AMPK的活性,推测SIRT1可能通过AMPK在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猪 卵巢颗粒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