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PROSAIL模型和无人机高光谱数据的冬小麦LAI反演
《麦类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及时准确高效监测小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获取了冬小麦挑旗期和开花期地面实测光谱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并基于查找表建立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得到冬小麦冠层模拟光谱数据,利用数学统计回归模型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构建冬小麦LAI单变量、多变量预测模型,以实测LAI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将最佳预测模型应用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以分析LAI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的预测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单变量预测模型和多变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98~0.717和0.577~0.755,其中以基于植被指数的多变量预测模型表现最优,其在开花期的验证精度最高,RMSE和MAPE分别为0.405和12.90%.在LAI空间分布图中,开花期预测效果优于挑旗期,各试验小区的LAI分布较为均匀.
关键词: 冬小麦 叶面积指数 PROSAIL模型 连续投影算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单宁的提取、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宁作为植物多酚家族的一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炎症等生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制革等行业中。香蕉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被证明含有丰富的单宁,但鲜有关于香蕉单宁近年来研究进展的总结。因此,本文对香蕉单宁的提取、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目前,关于香蕉单宁提取工艺的研究主要围绕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酶辅助提取法展开,化学结构研究包括对其分子质量分布、聚合度范围、主要化学组成、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的阐明,而功能活性研究则集中在评价香蕉单宁的抗氧化、抗菌、降血脂、降血糖、降低农药对机体毒性、结合金属离子和吸收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对香蕉单宁今后的研究方向趋势提出展望,以期为扩大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香蕉单宁 提取工艺 化学结构 功能活性 水解单宁 缩合单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双平台的InDel标记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方法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子纯度是种子质量检测重要指标,也是玉米生产中利用玉米杂种优势,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开发建立一套高效、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方法,是我国玉米生产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用郑单958、京科968、农大108等10个玉米杂交品种为材料,利用20个InDel分子标记,建立了一套玉米杂交种纯度筛检分离的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组建的多重PCR及多重电泳,结合KASP平台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实现高效、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目标,经验证KASP平台纯度鉴定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InDel标记 纯度鉴定 荧光毛细管电泳 KAS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鸽饲粮不同水平铁对乳鸽体重、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种鸽饲粮不同铁(FeSO4·7H2O)水平对乳鸽体重、屠宰性能、肉品质及铁含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的影响,为肉鸽生产中种鸽饲粮铁的合理添加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120对健康、平均体重和产蛋性能相近的银羽王亲代种鸽,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对种鸽,每对种鸽哺喂2只乳鸽。5组种鸽分别饲喂不添加铁的基础饲粮(对照组)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75、150、300和600 mg/kg铁的试验饲粮,饲粮以颗粒料形式喂给种鸽。试验期46 d,其中孵化期18 d,哺乳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150 mg/kg铁组1~28日龄乳鸽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饲粮添加75、300 mg/kg铁组(P<0.05),并较对照组及添加600 mg/kg铁组分别提高了4.4%和6.2%。饲粮添加75 mg/kg铁组1~28日龄乳鸽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粮添加150和600 mg/kg铁组(P<0.05),较饲粮添加300 mg/kg铁组降低6.2%。2)饲粮添加75 mg/kg铁组28日龄乳鸽胸肌率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28日龄乳鸽屠宰率、半净膛率、腹脂率和全净膛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添加150 mg/kg铁组乳鸽胸肌肉色红度值最高,且显著高于饲粮添加75、600 mg/kg铁组(P <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胸肌亮度和黄度值、剪切力、pH与滴水损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4)饲粮铁水平对乳鸽及种鸽血液指标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150 mg/kg铁可使乳鸽的平均日增重及胸肌肉色红度值达到较高水平。
关键词: 乳鸽 铁元素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压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宿主源弯曲菌黏附侵袭肠上皮细胞及在鸡肠道内定殖的比较
《微生物学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在多种动物肠道定殖,但不同宿主源弯曲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侵袭特征及在鸡肠道内的定殖能力并不明确。【目的】探究不同宿主源弯曲菌对不同宿主肠上皮细胞黏附侵袭及在鸡肠道内定殖能力的差异性。【方法】利用5株来自不同宿主源弯曲菌,包括人源、鸡源、鸭源和牛源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及猪源结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coli),在对菌株PCR鉴定、运动力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的基础上,分别测定各菌株对人源肠上皮细胞Caco-2、猪源肠上皮细胞IPEC-J2和大鼠源肠上皮细胞IEC-6的黏附能力,通过庆大霉素保护试验测定菌株对肠上皮细胞的侵袭能力,比较黏附量和侵袭量的差异;将5株弯曲菌分别口服攻毒鸡,于攻毒后不同日龄(different days post inoculation,DPI)采集肠道样品测定弯曲菌的菌落数,比较不同弯曲菌在鸡肠道内定殖的差异。【结果】人源弯曲菌运动力显著高于其他4株动物源弯曲菌,而牛源和猪源弯曲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黏附侵袭测定结果显示,人源弯曲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高于动物源弯曲菌,但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动物源弯曲菌;鸭源和牛源弯曲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低于其他菌株,而且鸭源弯曲菌的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其他菌株;不同菌株对IEC-6细胞的黏附能力无显著差异,但鸡源弯曲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其他菌株。不同弯曲菌口服攻毒鸡后1、3和6 d动物源弯曲菌定殖水平显著高于人源,在攻毒后10 d和15 d仅牛源弯曲菌显著高于人源,于攻毒后15 d所有菌株达到约8-10 Log10 (CFU/g)的稳定定殖水平。【结论】来源于不同宿主的弯曲菌对不同宿主肠上皮细胞均具有黏附侵袭能力,同时可在鸡肠道内稳定定殖,提示弯曲菌在不同动物间传播和适应性定殖的特征,对开展弯曲菌针对性防控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图书馆建设 》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乡村居民的普遍采纳是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扩散与价值实现的必要前提,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通过识别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行为,从信息技术因素、信息人因素、信息因素及信息环境4类因素构建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意愿模型,并以650个北京市乡村居民样本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行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发现,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信息等信息生态4类因子均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使用态度,进而显著促进其采纳意愿。建议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者要以农民为主体,通过改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适用性、提升乡村居民数字化基础能力以及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氛围,推动乡村居民参与公共数字文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YB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水溶性天然色素,是许多植物叶片、果实、花等器官呈现丰富颜色的主要呈色物质,并广泛参与植物抵御低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及病害、虫害等各种生物胁迫的生化进程.MYB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的细胞形态建成、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分生组织形成、抵御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等众多生理生化进程,同时也是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直接影响着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影响花的最终呈色.本文综述了植物花青素生物代谢相关研究,总结了植物花青素的基本特征、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涉及的主要结构基因及其功能等;综述了MYB类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参与植物花青素代谢调控的主要方式,并重点综述了MBW复合体在植物花青素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花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花色设计育种等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无性繁殖器官病毒检测及LlMADS2调控珠芽发生的初步解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百合无性繁殖器官的带毒率,讨论以珠芽作为百合新型繁殖器官的意义.克隆卷丹(Lilium lancifolim)MADS-box转录因子MADS2,分析其在卷丹珠芽形成过程中及珠芽发生的不同位置、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分析LlMADS2基因在卷丹珠芽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PCR的方法对卷丹(Lilium lancifolium)、重瓣卷丹('Flora pleno')、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淡黄花(Lilium sulphureum)百合中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和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进行检测.从卷丹珠芽形成过程的转录组中筛选得到参与珠芽发生的关键基因LlMADS2,从卷丹中扩增MADS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预测分析,通过qRT-PCR的方法分析其在卷丹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位置及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结果]LlMADS2的CDS全长为741 bp,编码24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8170.95 D,理论等电点为7.05,脂肪系数为78.90,不稳定系数为61.14,蛋白亲水性平均值为-0.698,不存在跨膜运输结构,属于MADS-box蛋白家族;qRT-PCR结果显示,LlMADS2在珠芽发生不同时期及不同位置的表达量呈现显著差异,时空表达的结果表明,其在卷丹的各个部位均有表达,但在花柱部位表达量最高.[结论]在4种能自然产生珠芽的百合中,珠芽中百合病毒的种类少,作为无性繁殖器官确实具有低毒优势.LlMADS2基因含有MADS-box家族典型的MADS保守结构域序列,在卷丹珠芽形成过程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不同时期和位置也表现出明显的表达差异,可能参与卷丹珠芽发生的调控,且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 卷丹 珠芽发生 病毒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LlMADS2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西北浅山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变化,本研究以补播建植6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AF)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草地(SB)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在不同草地群落中的特征,结合地上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量氮含量要显著高于自然演替地(P<0.01);2种人工草地(AF,SB)中土壤真菌和细菌的OTU数量显著地高于自然演替地(CK)(P<0.01);不同植被恢复群落间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进行植被恢复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影响不同.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微生物多样性 退化草地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