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水稻不同基因型耐盐相关性状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强耐盐性粳稻品种长白10号(CB10)和盐敏感粳稻品种东农425(DN425)杂交得到RIL群体生育期一致的60份株系为试验材料,盐处理和正常(对照)条件下测定其开花期和完熟期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冠层温度、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片卷曲度、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单株穗重、茎部及叶部Na+、K+浓度共15个单项指标。以各单项指标耐盐系数作为评价水稻耐盐性依据,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其耐盐相关性。结果表明,叶面卷曲度与叶长、单株有效穗数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16和r=0.902;聚类分析表明,盐胁迫下15个单项指标可转化为7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74.086%;通过聚类分析将60个基因型划分为3类。文章有效整合多项耐盐相关性状信息,准确反映水稻不同基因型盐害敏感程度,可为耐盐水稻资源筛选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中上游地区早熟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年生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种,具有遗传变异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我国东北北部地区野生大豆分布广泛,但对该地区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和育种利用相对滞后。本试验选用来自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生育期相近的30份野生大豆资源,在人工控制水分的条件下进行全生育期多性状抗旱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产量和株高反应敏感,生育期性状及百粒重反应钝感。对所得抗旱性度量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级别,其中I级(高度抗旱型) 2份(锦05017,C05038)、II级(中度抗旱型) 4份、III级(弱抗旱型) 12份、IV级(水分敏感型) 10份、V级(水分高度敏感型) 2份。抗旱性度量值(D)与营养生长期(V)、分枝数及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期(R)及R/V比值呈负相关,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营养生长期(V)相对较长、生殖生长期(R)相对较短、R/V较小的材料抗旱性较高。综上所述,根据多性状指标计算的抗旱性度量值(D)是评价野生大豆资源抗旱性的可靠指标。营养生长期、R/V、分枝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可作为野生大豆抗旱性评价的简便指标。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干旱胁迫 抗旱性鉴定 D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外源激素对大豆叶片表皮透性及蜡质微形态影响

大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外源激素ABA、ETH处理大豆幼苗,通过人工控水研究外源激素喷施对大豆生理及叶片表皮蜡质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BA、ETH处理14 d时,各处理之间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叶片失水率则表现为当离体叶片失水80 min后ABA、ETH处理低于CK。当ABA、ETH处理28 d时,各处理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14d,ABA处理与ETH、CK处理之间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显著,ETH与CK处理之间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低于14 d的含量,AB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ETH处理差异显著,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叶片的失水率不断增加,当离体叶片失水60 min时ABA、ETH处理的叶片失水率趋于相同,显著的高于CK处理。ABA、ETH、CK处理28 d,扫描电镜观察大豆叶片表皮蜡质呈棒条状,处理之间数量无明显差异,而ETH处理的茎秆表皮的蜡质数量明显少于ABA、CK处理,呈片状结构。

关键词: 相对含水量 失水率 叶绿素 表皮蜡质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江平原草甸白浆土种稻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质量变化与更新是农业发展和土壤管理的判断准则.白浆土是三江平原主要水田土壤,但旱田改水田后缺乏对其土壤质量变化规律的研究.本研究以不同种稻年限白浆土为调查对象,探讨其土壤理化性质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白浆土种稻后,耕层(厚16~23 cm)和犁底层(厚6~8 cm)土壤有机碳、还原物质总量增加,耕层深度随种稻年限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犁底层无明显变化,心土层(厚20 cm)与旱田无显著差异;土壤中Fe~(2+)和Mn~(2+)有向下迁移现象,但只迁移到犁底层;耕层和犁底层土壤固相比率比种稻前增加,犁底层固相比率由47.8%增加到70.0%,容重由1.22 g·cm~(-3)增加到1.77 g·cm~(-3),土壤孔隙总量降低,微孔隙比例增加,白浆土种稻后有黏粒淋溶淀积现象.白浆土种稻后,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特征与水稻土的演变规律既有一致性,又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 白浆土 种稻 理化性质 演变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熟期春玉米籽粒乳线比例与含水率、粒重及激素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乳线比例与含水率、粒重及激素的关系,为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地区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试验选用熟期不同的玉米品种‘先玉335’、‘鑫鑫2号’(晚熟品种)和‘绥玉23’、‘吉单27’(中晚熟品种)为材料,测定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的乳线比例、含水率、粒重及激素含量。【结果】与晚熟品种相比,中晚熟品种籽粒乳线下移更快,含水率下降更迅速,淀粉运输和积累更快,能够安全成熟。花后55 d时,中晚熟品种籽粒乳线比例比晚熟品种大29.37%~35.20%,含水率较晚熟品种低18.52%~19.63%。各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不同熟期品种间存在差异,与晚熟品种相比,中晚熟品种IAA、GA和CTK含量更低,说明其籽粒建成更完全。灌浆前期中晚熟品种ABA含量更高,说明其灌浆启动早,后期含量更低,则说明其灌浆时间短,干物质积累快。【结论】因此,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降低含水率,哈尔滨玉米种植区更适宜种植中晚熟品种。

关键词: 熟期 乳线 含水率 粒重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SNP精准鉴定大豆种质及构建可扫描身份证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管理及品种保护,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的快速鉴定体系。选用分布于13个基因的23个SNP标记对599份大豆表型精准鉴定种质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0~0.722,其中3个SNP在供试材料中不存在碱基差异,2个SNP为特异等位变异。从具有多态性的20个SNP中选出14个(Gly SNP14)用于种质鉴定,其中12个为高多态性SNP,2个为特异性SNP。模拟结果表明,Gly SNP14的种质鉴别能力(750份种质)高于任意相同数目标记构成的SNP随机组合(最多361份种质)。Gly SNP14在599份种质中共形成了176个单倍型,其中100份种质具有独特的单倍型。结合这些种质的其他属性,构建了100份种质由38个数字组成的身份证,前10位数字为种质属性信息码,包括品种类别、来源地等;11~38位数字为品种分子指纹码,代表品种的特异分子信息,并最终以一维码和二维码的形式表示,为种质资源简易管理与保护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豆 SNP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品种I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冻土分割搬迁后土壤融合效果评价

土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搬迁后与新址的融合效果,以一个搬迁土块为研究对象,明确搬迁土块间的接缝处土壤与距接缝处不同距离的中心土壤在理化特性上的不同。结果表明,0~20 cm层次土体中心50 cm处的田间持水量比接缝处高5%,容重低4%,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层次;20~40 cm层次,土壤的固相率和容重高于其他层次,田间持水量降低,土块横切面各部位物理性质均无明显差别;剖面底部80~100 cm层次接缝处土壤松散缝处的固相率比30 cm和土体中心处低4.3%,液相率低3.1%,气相率高出7.6%,容重下降8.3%。0~40 cm土层的缝处、距缝30 cm和距缝50 cm处的孔隙率均低于40~100 cm层次,其中80~100 cm层次的孔隙率最大,20~40cm孔隙率最低为44.2%;土壤饱和导水率0~20 cm层次为35.3~38.0 cm/d,随着深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均小于20cm/d;而80~100 cm层次缝处的饱和导水率值高达144.4 cm/d,是表层土壤的4倍。同一层次搬迁土块缝处与土块中心土壤速效养分无明显差别,缝处全氮含量均高于土块的其他位置,且与距缝30 cm和50 cm处的数值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pH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增大,碱解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长期定位土壤搬迁5 a后,深层土壤接缝处还处于疏松状态,下层土壤的融合要弱于上层土壤。

关键词: 长期定位 土壤分割和搬迁 理化性质 容重 田间持水量 孔隙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丰产优质食用大豆新品种黑河53选育与大面积推广原因浅析

大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河53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黑辐97-43和北97-03为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食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熟期早,抗倒伏,田间表现抗病性强,商品性好,适宜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第五积温带种植,在适宜区推广速度较快,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及得以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早熟 丰产 黑河53号 特征特性 原因浅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大豆生产中的应用

大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概念,重点从大豆生长环境监测、生产智能管理等方面对物联网技术在大豆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梳理,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为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大豆生产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物联网发展的历史机遇,促进我国大豆生产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豆 农业物联网 生产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降解草酸盐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草酸尿症是人体尿液中含有高浓度草酸盐的慢性疾病,肾脏积聚过量草酸盐会导致形成肾结石,而这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乳酸菌因其具有降解草酸盐活性,可以改善机体尿草酸水平,抑制肾结石的形成,从而备受关注。具有降解草酸盐活性的乳酸菌主要集中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肠球菌属,其对草酸盐的降解机制可能是通过透性酶将草酸盐从胞外转运到胞内,再通过甲酰辅酶A转移酶将草酸盐转化为草酰辅酶A,然后草酰辅酶A脱羧酶将草酰辅酶A脱羧形成甲酸盐和CO2,进而完成对草酸盐的降解作用。本文综述了乳酸菌的草酸盐降解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乳酸菌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乳酸菌 高草酸尿症 降解草酸盐活性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