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覆草旱作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
《中国环境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水稻覆草旱作常规施氮肥、覆草旱作推荐施氮肥和常规水作水稻全生育期内稻田土壤微量气体的排放.结果表明,旱作稻田N2O排放总量比水作稻田高1.5~3.7倍,在旱作覆草处理中常规施肥N2O排放较推荐施肥高2.4倍.水作稻田CH4排放总量比旱作稻田多5~6倍,而两旱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作稻田CH4的排放与水稻生育期关系密切,以分蘖盛期的2.2mg/(m2h)为最大;旱作稻田CH4的排放与施氮关系不明显.施氮是影响旱作稻田N2O排放的关键因素,每次施氮后,旱作稻田均会出现剧烈的排放高峰.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增温潜势的高低顺序为:覆草旱作常规施氮肥>常规水作>覆草旱作推荐施氮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高”黑麦草饲喂泌乳牛试验
《草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特高"为四倍体一年生黑麦草,1998年从百绿集团引进。通过15d的奶牛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精饲料供给条件下,日饲喂特高黑麦草(50kg/头)的奶牛日产奶2 4kg,比日饲喂青贮玉米(30kg/头)+野杂草(15kg/头)的奶牛高0 4kg,而每公斤牛奶的饲喂成本却降低了0 17元,效益显著。另外,试验中还发现,饲喂黑麦草特高能有效地减少奶牛乳房炎等病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0%苯乙锡·硫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70 %苯乙锡·硫WP使用浓度以 15 0 0g/hm2 为宜 ,是替代其他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农药的新药 ,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70%苯乙锡·硫WP 马铃薯晚疫病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优培九稻曲病的发生及其与抽穗后温湿度的关系
《杂交水稻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两优培九稻曲病的发病程度及其与抽穗后 0~ 15d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两优培九易感稻曲病 ,其发病率与抽穗后 0~ 15d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温度是影响其稻曲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对湿度起协同作用。提出了发病率为 2 %和 5 %时的温湿度指标。根据我国南方一季稻区 18个城市 42a( 195 1— 1992 ) 8— 10月的气象资料 ,分析了稻曲病的易发区域和适宜抽穗期 ,为两优培九稻曲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及其栽培特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两系方法以培矮 6 4S作母本 ,9311作父本 ,培育的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 ,作一季中稻栽培 ,在掌握栽培特性和肥水良好的条件下 ,大面积实收产量达 9.5~ 11.0t·ha-1,且不易倒伏。米质达国标优质米级 ,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高产群体指标为每公顷栽插 2 2 .5~ 2 7.0万穴。单株栽插 ,基本苗 75~ 12 0万个·ha-1,最高茎蘖数345 .0~ 375 .0万个·ha-1,有效穗 2 2 5 .0~ 2 5 5 .0万穗·ha-1,每穗总颖花 2 0 0个左右 ,结实率 83%~ 88% ,千粒重 2 6~2 7g。栽培技术为适时早播 ,早施分蘖肥 ,达到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基面肥、分蘖肥与后期施氮量各占总施氮量的70 %和 30 % ,每公顷总用纯氮量 2 2 5~ 2 5 5kg。宜重视磷钾肥的施用 ,后期切忌早断水 ,应切实防治稻曲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