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348条记录
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种新食葵7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食葵7号(AR 7-5650)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中早熟食用型向日葵,2011年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食葵2011年19号)。该品种表现杆矮、茎粗、抗倒伏,抗向日葵锈病、褐斑病、黑斑病,较耐菌核病。早熟,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籽实出仁率高,籽实蛋白含量14.7%~15.1%、油份油酸含量较高,达35.3%,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适宜在北方地区春播向日葵种植区及热量充足地区麦后复播种植。

关键词: 食用型向日葵 新食葵7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扩增检测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动物源性成分鉴定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以及多种生物制品的检测中,现有检测方法中基于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由于存在与部分物种的mt DNA序列错配,导致检测中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本方法对16S rRNA引物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引物与多个物种mt DNA序列的匹配度,使得检测的特异性提高,适用范围更广。对近20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显示均能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同时还能根据产物大小初步判断动物种类,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 动物源性成分 鉴定 16S rRNA基因 灵敏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的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性状观测、室内考种分析及纤维品质检测,对来自我国各棉区及国外各类型的429份陆地棉优异种质进行连续2年2点15个表型性状的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表型性状中始节高、单株铃数和果枝始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为2.02;主成分分析确立了3类影响因子,表明陆地棉品种选育应集中在纤维品质优良(尤其纤维长度和比强度要高)、高衣分和株铃数多的品种;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分为10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占供试材料总数的76.9%,各类群间性状差异明显,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陆地棉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新葵20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种子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熟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新葵20号"是以不育系AB0-111A为母本,恢复系RR 1-61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试验代号为AR 5-0206。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复播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4 378.95kg/hm2,较对照品种新葵10号增产12.3%。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 004.5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5.6%。该品种特点是早熟、高产、抗病、适应性强。

关键词: 早熟 油用向日葵 新葵20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春小麦单粒种子活力鉴定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定春小麦单粒种子活力的效果,以2013年收获的甘肃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种子为材料,对300粒小麦种子进行近红外光谱单粒扫描,根据光谱图结合发芽实验结果建立春小麦种子活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以腹面和背面平均光谱的建模效果要优于单面光谱。最佳建模比例为建模集与检验集之比3∶1。应用近红外光谱定性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建模,在7 000~8 000cm-1光谱范围内采用中心化预处理,在主成分为5时,模型的建模集和检验集的鉴别率分别为86.36%和91.30%,建模效果最佳;采用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定量检测小麦种子活力时,建模效果较差。因此,近红外光谱定性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适于进行春小麦单粒种子活力定性鉴定。

关键词: 春小麦 种子活力 近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PGRMC1蛋白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是膜相关孕激素受体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哺乳动物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孕酮的抗凋亡过程,在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维持卵巢机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对绵羊(Ovis aires)PGRMC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组织表达谱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该基因在繁殖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的两个绵羊品种——多浪羊(常年发情)与中国美利奴羊(季节性繁殖)发情期和乏情期性腺轴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获得了绵羊PGRMC1基因部分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M114208),其中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全长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中包含一个Cyt-b5保守结构域。该基因在所检测绵羊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以卵巢、子宫、肝脏、肾脏和下丘脑组织表达丰度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同一绵羊品种发情期子宫、卵巢和松果体PGRMC1 m RNA水平均高于乏情期;不同绵羊品种间性腺轴组织基因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无论是发情期还是乏情期,多浪羊子宫、卵巢和松果体中PGRMC1 m RNA水平均高于同期的中国美利奴羊。本研究结果表明,PGRMC1在维持绵羊子宫与卵巢机能、调节激素分泌和发情行为等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PGRMC1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绵羊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 克隆 序列分析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勒泰羊不同繁殖状态下丘脑Kiss1基因表达规律与其季节性繁殖的关联性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Kiss1基因在阿勒泰羊中的组织表达情况,及其在不同发情状态阿勒泰羊下丘脑中表达量的变化,本研究探讨其在阿勒泰羊季节性发情调控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季节性发情的阿勒泰羊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半定量RT-PCR对发情盛期阿勒泰羊下丘脑、垂体、卵巢、心肌等10个组织中Kiss1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使用q RT-PCR技术对发情前期、发情盛期、发情末期和间情期状态阿勒泰羊下丘脑中Kiss1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iss1基因在发情盛期阿勒泰羊的下丘脑中高表达,在垂体、卵巢和甲状腺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心、肝、脾、肺、肾和肌肉中不表达。Kiss1基因在乏情期(夏至日前后)阿勒泰羊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很低,至发情前期下丘脑中Kiss1基因的表达量迅速上升,并达到峰值,极显著高于乏情期和间情期(p<0.01)。发情启动后,下丘脑中Kiss1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下降,其中发情盛期和发情末期的表达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显著高于间情期(p<0.05),极显著高于乏情期(p<0.01),间情期的表达量又显著高于乏情期(p<0.05)。以上数据提示Kiss1基因可能主要在诱导阿勒泰羊发情启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阿勒泰羊 下丘脑 Kiss1基因 季节性发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特有干果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食品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L-8900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新疆8种特色干果——开心果、巴旦木、杏干、红枣、山核桃、沙漠果、夏威夷果和枸杞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分析比较了8种干果中人体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增香剂型氨基酸的含量,其中巴旦木中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88.66 mg/kg,杏干中氨基酸含量最低,为30.98 mg/kg。17种氨基酸的线性范围为1.0~100.0μmol/L,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99以上,方法检出限在0.05~10.0μg·m L-1之间,加标回收率为78.6%~101.6%。

关键词: L-8900氨基酸分析仪 干果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吹式肉苁蓉播种机的设计

农机化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人工接种肉苁蓉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接种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吹式肉苁蓉播种机。该机可代替人工在距红柳、梭梭根部20cm处,开出60cm深、25cm宽的接种沟,并完成3层播种、覆土等作业。田间试验表明:作业速度为3km/h、气压为0.4MPa时,播种深度合格率89.6%,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20.3%,种子破损率0,断条率0,且播种量可调,机具作业性能稳定,满足荒漠区肉苁蓉种植的农艺要求。

关键词: 肉苁蓉 播种机 气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猪弓形虫感染血清学调查

中国兽医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于1908年由法国学者Nicolle和Manceaux在北非突尼斯的啮齿类梳趾鼠(Ctenodactylus gondii)体内发现,因虫体呈"弓形"正式命名为弓形虫~([1-2])。近年来越来越多针对弓形虫的血清学检测显示猪群中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很高,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