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LabVIEW Vision的加工番茄表面霉斑缺陷检测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Lab VIEW编程系统为软件开发平台,结合视觉开发工具包IMAQ Vision,开发了识别加工番茄表面霉斑缺陷的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图像灰度增强、阈值分割、填充、形态学处理、粒子分析等算法对霉斑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Lab VIEW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可准确检测加工番茄表面霉斑缺陷,且系统性能稳定可靠,为进一步开发加工番茄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LabVIEW Vision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表面缺陷 霉斑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夹持果梗方法的水果检测分级机设计
《食品与机械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夹持水果果梗的方法,设计一套能够适应当前水果在线检测分级需求的水果检测分级机,主要包括水果果梗夹持装置、输送装置、旋转装置以及分级卸果装置。其中果梗夹持装置是本设计的核心部件,它不仅能够独立完成果梗的夹持功能,还能够在其他辅助装置的配合下完成水果的输送、旋转及卸果功能。该果梗夹持装置实现了水果夹持部分与水果的共同旋转,有效避免了水果与机械装置之间的摩擦,使得整个水果检测分级机对水果的机械损伤大大降低,能够很好地满足水果在线检测分级的需求,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穿孔转染制备绵羊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条件的优化
《西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获得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的诱导条件,通过4-D电转染仪,将含有人Oct4、Sox2及Klf4、c-Myc及lin28基因的3个质粒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从EH-100、EN-150、CZ-167、CA-137电转程序筛选出适合绵羊成纤维细胞的电转染程序;探讨不同细胞密度、质粒质量浓度、质粒质量浓度比及维生素C对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H-100电转程序,在细胞密度为5×106 mL-1、质粒质量浓度比为1∶1∶1、质粒总质量浓度为0.1mg·L-1、培养液中添加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为0.05mg·L-1时,AP染色阳性(AP+)克隆形成的效率可达到14.0%。说明,优化后的电转染方法和培养方案可有效提高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制备效率。
关键词: 电穿孔转染 绵羊成纤维细胞 诱导性多潜能性干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Fluent辣椒分选机喷嘴结构的数值模拟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喷嘴结构对喷嘴流场分布的影响,从而提高喷嘴速度及速度分布均匀性,基于Fluent软件,采用RNG k-ε模型、SIMPLE算法、壁面函数法对4种喷嘴的内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进口压强为0.25 MPa时,120°圆弧过渡型喷嘴出口截面的平均速度最高达617.9 m/s,高于90°喷嘴69.2 m/s;速度不均匀系数最小为2.2%,低于120°喷嘴2.4%。由此可见,120°圆弧过渡型喷嘴为较优喷嘴,研究为辣椒分选机喷嘴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骏枣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枣树在南疆栽植探寻适宜的种植密度。以3年生骏枣(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为试验材料,根据生产实际,在111~1185株/667 m2选取M1、M2、M3和M4 4个密度,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下骏枣光合特性、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骏枣成熟期,不同种植密度枣树的净光合速率(Pn),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摩尔浓度(Ci)、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不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各指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Vc含量差异不明显。综合以上指标得出,栽植密度与枣树光合特性、果品品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M3(333株/667 m2)栽植效果为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追比施磷对滴灌稻田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求滴灌水稻最适磷肥基追比方案,设计不同基追比处理(CK:无磷肥,T1:全基,T2:30%基+70%滴,T3:70%基+30%滴,T4:全滴),采用土壤分层取样、生育时期干物质测定和收获后考种的方法 ,研究不同基追比对滴灌稻田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期,较其他处理,T1处理的Resin-P、Na HCO3-P含量最高,HCl-P含量最低;T2处理的残渣-P含量最高,Na OH-P含量最低;T3、T4处理的无机磷各组分含量互有高低。30%基施、70%追施的施磷模式在同等条件下可以获得最大生物量及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1.67%、9.92%,类似趋势还表现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工程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相互关系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工程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农业工程技术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度越来越高。在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下,农业现代化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巨系统,其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异质性不断增加。农业工程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已不能仅靠本系统的力量孤立发展,而需在农业现代化这一更高层次系统的剧变中发现自身与系统中其他构成因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更好发挥自身作用,实现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共赢。该文以"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路径研究"为基础,综合利用有组织系统和先进生产力构建的理论、工具、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系统目标、系统构成以及农业工程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与其他要素、结构、环境的关系,从而获得农业工程发展的数量、质量、运动量、结构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工程受现代农业发展环境、要素影响较大,而农业工程则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结构,特别是劳动力、土地、产品的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并表现出许多同向性,因此农业工程可以通过主动发展、协同发展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为农业工程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