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浙南山区杨梅大棚促早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选择"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设施促早栽培对"东魁"杨梅的物候期、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经过3年的试验,通过对"东魁"杨梅物候期的记载,产量、效益的统计,以及对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钾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质量指标的检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魁"杨梅大棚栽培促早、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本研究对优化和推广杨梅大棚促早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山区农民增收提供示范案例。

关键词: 杨梅 浙南山区 大棚设施 促早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方法对豆渣膳食纤维结构和降血糖性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豆渣为原料,研究超微粉碎和胶体磨湿法粉碎对豆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water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WIDF)和酸-碱不溶性膳食纤维(acid-alkali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AAIDF)理化特性、结构的影响,同时以葡萄糖吸附能力、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表征经不同方法处理豆渣膳食纤维的体外降血糖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和胶体磨处理均能改善WIDF和AAIDF的理化性质(持水性、持油性和膨胀力)(P<0.05);经超微粉碎和胶体磨处理后,其颗粒尺寸减小,zeta电位降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类膳食纤维的结构均被不同程度地破坏;同时,2类膳食纤维体外降血糖能力均有明显提高,且胶体磨处理效果优于超微粉碎处理。据此,胶体磨处理可能是改善纤维食品功能性尤其是降血糖性能的有效方法,该研究可为豆渣膳食纤维的综合利用与相关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豆渣 膳食纤维 超微粉碎 胶体磨 降血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5个糯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及品种资源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对从国内18个省市收集的115个糯玉米品种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样性分析,并对115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农艺性状间有10对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6对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遗传变异丰富,遗传基础广泛.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秃尖长(399.91%),其次为穗位(15.96%)和穗行数(10.94%).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株高(2.069),其次穗位(2.063)和果穗产量(2.053).通过欧氏距离和最长距离法进一步对115个糯玉米品种进行聚类,在距离55处可将115个糯玉米品种聚为8类.其中第Ⅱ类品种产量高、生育期短,株高穗位较矮,果穗大小适中,整体综合特性状好.第Ⅵ类品种产量最高、穗型粗大、生育期最长,株型也最高大.第Ⅶ类品种生育期最短,产量最低,其他各性状指标也相对处在最低位.

关键词: 糯玉米;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相关分析;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淳安县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与蜂房球菌感染情况调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浙江省淳安县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 CSBV)和蜂房球菌(Melissococcus pluton)]全年流行情况,于2019年1月—12月采集淳安县5个饲养点的中蜂工蜂,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监测这2种病原在蜂群内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CSBV蜂群感染率在春季3月最高,为84%,到夏季7月降到最低,又从秋季开始升高,一直延续到冬季;蜂房球菌感染率从春季开始升高,到夏季开始下降,又从秋季开始升高,在10月和11月达到全年最高水平,为72%,冬季略有下降;在一年当中,蜂群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具有共同存在的现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发现,秋季蜂房球菌存在的蜂群内CSBV载量显著高于单一检出CSBV的蜂群(P<0.05)。总之,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淳安县中蜂2种主要病原在蜂群中的全年流行动态情况,可为该地区中蜂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 欧洲幼虫腐臭病 流行病学 淳安县 病原共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程度干旱对温州蜜柑树势和成花生理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温州蜜柑对干旱处理的响应以及经干旱处理后"成花素"基因FLOWERING LOCUST(FT)和分生组织基因APETALA1(AP1)在茎和叶片中的表达谱,以两年生盆栽温州蜜柑‘由良’为实验材料,进行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20、30、40 d,追踪植株树势生理、成花生理以及成花相关基因FT和AP1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30 d处理对温州蜜柑树势影响不大,花芽生理分化和形态学分化较其他处理组早,且FT和A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即中度干旱胁迫30 d不仅不会对树势造成严重损伤,而且是促进植株开花的较为适宜的干旱胁迫强度和时长,成花早的效应在基因表达水平上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温州蜜柑 树势生理 花芽分化 基因转录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健康与凋萎病杨梅树体及根围菌群的差异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凋萎病是制约杨梅产业发展的严重病害。为了有效防控凋萎病,本研究分析了杨梅健康和感染凋萎病树体各部位及根表土和根围土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健康树相比,病树根围土、根表土、根、枝干、枝皮和叶片的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根表土细菌和枝皮内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而枝皮内细菌和根表土的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升高。病树各部位及根表、根围土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相对丰度在门、纲和属水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病树枝干、根和根表土中的假单胞菌属及根表土、根围土中的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病树根表土及根围土中青霉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与凋萎病菌同属的拟盘多毛孢菌在病树根内显著减少,而在其他位置均大量增殖,其相对丰度与多数相对丰度较高的真菌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将为开发杨梅凋萎病的生态改良、培育健康树体和生物防治技术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杨梅凋萎病 细菌菌群结构 真菌菌群结构 拟盘多毛孢菌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脂氧合酶家族基因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是一类重要的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茄子中LOX基因及其进化关系,对茄子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筛选,共鉴定出12个SmeLOX基因.它们分布在茄子1、3、8和9号染色体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茄子LOX家族基因可分为9-LOX、type I 13-LOX和typeⅡ13-LOX 3类.此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鉴定出的12个茄子SmeLOX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meLOX1、SmeLOX4、SmeLOX6和SmeLOX8基因在茄子5种组织(根、茎秆、叶片、花、果实)中均有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meLOX基因在茄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茄子;SmeLOX基因;系统发育树;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剖面N2O和N2浓度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氧化亚氮(N2O)和氮气(N2)是淹水稻田土壤剖面反硝化过程的重要气态产物,可通过土水界面向大气排放,也可随水向下淋溶。秸秆生物质炭施入稻田后会改变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学性质,影响反硝化过程及N2O和N2产排。依托2010年夏建立的连续秸秆生物质炭还田的稻麦轮作农田试验,通过埋设淋溶管收集土壤剖面溶液,采用气相色谱和膜进样质谱分别定量溶液中N2O和exN2 (反硝化产生N2量),观测2018和2019年水稻季不同秸秆生物质炭施用量(CK:每季0 t·hm-2;1BC:每季2.25 t·hm-2;5BC:每季11.3 t·hm-2;10BC:每季22.5 t·hm-2)0~1 m 土壤剖面溶液中N2O和exN2浓度的时空变化,评估长期施用秸秆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剖面反硝化作用及其主要气态氮产物exN2随水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稻季CK处理N2O浓度以60 cm处较高,exN2浓度则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秸秆生物质炭处理能降低剖面N2O和exN2浓度,以10BC处理最为明显。其中,N2O浓度降低以60 cm处较大,exN2浓度降低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加大。施用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剖面溶液无机氮(NO3-+NH4+)含量无明显影响,但5BC和10BC处理增加了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氧(DO)浓度以及氧化还原电位(Eh)。CK处理下土壤剖面溶液N2O和exN2浓度变化与DOC、硝态氮(NO3-)及DO有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下则主要受DO和Eh控制。exN2淋溶量(按1m深度计算)CK处理下为2.3~5.5 kg·hm-2,相当于无机氮和有机氮(DON)淋溶量的32%~34%,5BC和10BC处理则降低为1.7~3.7 kg·hm-2和1.1~1.9 kg·hm-2。综上,反硝化产生N2随水淋溶量不容忽视,秸秆生物质炭还田可改善淹水稻田土壤剖面的通气状况,增加DO,提高Eh,进而有效减少深层反硝化及其主要气态产物exN2随水流失的风险。

关键词: 稻田剖面反硝化 秸秆生物质炭 N2直接定量法 气态氮淋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果胶酶辅助提取杨梅花色苷工艺研究

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优化果胶酶辅助提取杨梅花色苷的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实验,以花色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果胶酶浓度、pH值、提取温度、料液比的最适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对果胶酶辅助提取杨梅花色苷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果胶酶浓度为0.06%、pH值为3、提取温度为39 ℃、料液比为1:30 g/mL,在此条件下杨梅花色苷的提取量为4.37 mg/g。

关键词: 杨梅 花色苷 果胶酶 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剂型丁酸钠对笼养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型丁酸钠对笼养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48周龄"神丹2号"蛋鸭84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0、1000、2000 g/t制粒丁酸钠和250、500、1000 g/t包膜丁酸钠,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53~56周龄,相比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50 g/t包膜丁酸钠极显著提高了蛋鸭的产蛋率(P<0.01),显著降低了蛋鸭的料蛋比(P<0.05).2)相比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000 g/t制粒丁酸钠极显著提高蛋重(P<0.0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包膜丁酸钠均显著提高蛋重(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和剂型丁酸钠均可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0和500 g/t包膜丁酸钠显著和极显著提高血清IgG(P<0.05)和IgM含量(P<0.01),添加1000 g/t包膜丁酸钠显著和极显著提高血清IgG(P<0.01)、IgA(P<0.05)和IgM含量(P<0.05),添加2000 g/t制粒丁酸钠显著和极显著提高血清IgM(P<0.01)和IgA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丁酸钠可改善蛋鸭生产性能,提高蛋品质和免疫水平,且包膜丁酸钠的效果优于制粒丁酸钠.

关键词: 丁酸钠;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