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铅胁迫对红麻种子萌发期生理生化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重金属铅胁迫下红麻种子萌发期的生理响应,本研究设置了不同浓度的胁迫实验,测定了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本研究在铅胁迫作用下,SOD和CAT活性在不同品种表现为不一致变化趋势.随着铅胁迫浓度增加,SOD活性在'航优1号'中表现为先减少后略微升高的趋势,在'浙8310'和'福红991'中表现为连续减少趋势,说明高浓度铅胁迫对红麻种子(除'H368'外)萌发期SOD活性有抑制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浓度铅对红麻种子胁迫处理,'H368'和'航优1号'在萌发期CAT活性相对于对照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铅胁迫对红麻种子('浙8310'和'福红991')在萌发期CAT活性相对于对照有抑制作用.然而随着铅胁迫浓度增加,不同品种的红麻种子在萌发期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航优1号'和'福红991'随着铅胁迫浓度增加,MDA含量增加,这说明红麻种子体内的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引起了膜脂过氧化反应.

关键词: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铅胁迫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畜禽粪源有机肥质量安全风险与控制对策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收集浙江省历年商品有机肥、农家堆肥和畜禽粪便样品1 000余份,通过样品基本理化性质、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抗生素残留浓度和盐分含量检测分析等,探讨浙江省畜禽粪源有机肥质量状况和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参照现行的NY 525—2012有机肥料标准,2014—2016年市场抽检的浙江省商品有机肥料平均合格率为72.5%,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重金属超标是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调查的样本中,重金属As、Cd、Pb、Cr、Hg均有发现超标,其中,猪粪源有机肥的重金属超标率高于其他粪源有机肥。畜禽粪便重金属残留是成品有机肥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在商品有机肥料样本中均有检出,最高的检出质量浓度可达71.0 mg·kg~(-1)。此外,作为有机肥原料的畜禽粪便中高盐现象普遍,盐分含量可高达26.1 g·kg~(-1)。分析认为,相关行业标准不配套、现行标准执行不严格、部分饲料添加物质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有机肥加工辅料和成品添加物杂乱等是导致有机肥使用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以饲料添加剂的科学、规范使用和有机肥发酵工艺与成品质量的严格管控为主要内容的畜禽粪源有机肥施用安全风险控制对策建议。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有机肥 重金属 抗生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砧木对‘瑞都红玉’葡萄生长结果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砧木对‘瑞都红玉’葡萄生长结果与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果实着色较好且生长结果习性和果实品质优良的适宜砧穗组合。【方法】以11个砧木与‘瑞都红玉’进行嫁接‘,瑞都红玉’扦插自根树作对照,对植株的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等多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结果】由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到‘,华佳8号‘’抗砧1号‘’101-14‘’抗砧3号’和‘Ruperstrisdulot’砧嫁接‘瑞都红玉’,综合评价优于自根树‘。抗砧1号‘’101-14’和‘Ruperstrisdulot’砧嫁接‘瑞都红玉’仍存在着色不均问题‘;抗砧3号’砧嫁接‘瑞都红玉’能改善果皮着色,但综合评价劣于‘华佳8号’砧嫁接树,且产量低于自根树43.07%‘;华佳8号’砧嫁接‘瑞都红玉’能改善果皮着色,且新梢生长势较旺,果粒大,粒质量达5.92±0.2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0.62±0.41%,固酸比为48.32,总糖含量为165.04±3.07 mg·g~(-1),苹果酸含量高于酒石酸含量,β值为0.66,口感清爽绵长。【结论】‘华佳8号’砧木对‘瑞都红玉’的生长结果与果实品质均有良好的影响,且能改善果实着色问题,最适合作‘瑞都红玉’的嫁接砧木。

关键词: ‘瑞都红玉’葡萄 砧木 品质 着色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管理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使用氮肥,维持稻田生态健康发展,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4种氮肥管理模式: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氮肥优化管理1(OPT1)、氮肥优化管理2(OPT2)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OPT1处理较CK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而FP、OPT2处理均较CK降低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OPT1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最高,为42.11 nmol·g~(-1),OPT2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为40.16 nmol·g~(-1),均高于CK的34.19 nmol·g~(-1),而FP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为34.16 nmol·g~(-1),低于CK。OP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复杂,F/B值最高。综合各项指标,OPT1处理更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稳定。

关键词: 稻田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氮肥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地膜对设施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von)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麻地膜覆盖在设施大棚内对樱桃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浙樱粉1号’为实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麻地膜覆盖、塑料地膜覆盖及对照(不覆盖),比较了不同覆盖措施对‘浙樱粉1号’株高、茎粗、单株鲜重、结果数量及樱桃番茄鲜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施大棚内采用麻地膜覆盖增加了‘浙樱粉1号’株高、茎粗、结果数量及樱桃番茄鲜果重。麻地膜覆盖对设施大棚内种植的樱桃番茄有增产作用,麻地膜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塑料地膜对环境污染,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麻地膜 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von)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花发育进程中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影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Ninghaibai’)花的发育相关代谢机制,以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形态分化期、花穗发育期、小花发育期和开花期这5个阶段的当年生春梢上顶芽、花芽或花穗为试验材料,采用GC–MS技术检测其代谢物质,并将5个阶段的差异代谢物质进行统计和归类,筛选出了相关性最高的代谢通路。此外,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以及C/N比,分析各营养物质在花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在整个发育进程中共检测出430种代谢物,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是两个变化最显著的代谢通路,而小花发育期是代谢最为旺盛的阶段。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以及C/N比的变化趋势与代谢组表型结果一致,C/N比是决定花发育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枇杷 代谢组 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致腐性及TorA还原酶差异比较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冷藏海产品中腐败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的致腐性差异,本实验比较分析了大黄鱼源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在28°C和4°C下的生长及三甲胺(TMA)、生物胺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生成;通过PCR技术扩增2种腐败菌的氧化三甲胺还原酶基因(torA),利用生物信息学比较TorA蛋白的相似性、理化特性和蛋白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杀鲑气单胞菌在28°C生长较快,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在4°C生长更快。相对于杀鲑气单胞菌形成较高的尸胺,波罗的海希瓦氏菌产生更多TMA和腐胺,在冷藏鱼汁中积累更高TVB-N。同时在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中分别扩增出2 490和1 959 bp的torA基因,2种TorA蛋白与同属菌相似性高于97%,而二者相似性仅为36.90%。波罗的海希瓦氏菌TorA蛋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92.3 ku和6.52,甘氨酸含量最高,而杀鲑气单胞菌中TorA蛋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90.6 ku和6.74,丙氨酸含量最高,蛋白结构差异明显。且希瓦氏菌中torA和鸟氨酸脱羧酶(DOC)基因表达量分别为气单胞菌的1.26和19.04倍。可见,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为海产品嗜冷腐败菌,其中希瓦氏菌胺类代谢能力更强,与其TorA特定理化特性和高表达量相关。本研究为揭示海产品微生物的致腐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希瓦氏菌 气单胞菌 致腐性 Tor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花蓟马聚集信息素组分在两种载体中的释放规律及引诱效果

应用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应用蓟马聚集信息素是蓟马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旨在明确载体中西花蓟马聚集信息素2种组分(S)-2-甲基丁酸橙花酯和(R)-乙酸薰衣草酯的释放规律,为开发有效的诱芯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室内测定2种载体中2种组分连续7 d的释放速率,并测定2种组分最佳配比时,2种组分的释放比值;通过田间诱集试验,比较2种载体诱芯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结果表明,橡胶塞和PVC管2种载体中2种组分的释放规律相反。相同剂量下,橡胶塞中(S)-2-甲基丁酸橙花酯的释放速率高于PVC管中释放速率,而橡胶塞中(R)-乙酸薰衣草酯的释放速率低于PVC管中释放速率。当(S)-2-甲基丁酸橙花酯和(R)-乙酸薰衣草酯8︰1混合加入载体时,橡胶塞中2种组分2-7d的释放比值在5.84-19.24之间,与西花蓟马聚集信息素组分的释放比值相似。而PVC管中2种组分2-7 d的释放比值相对稳定,维持在4左右。田间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当中(S)-2-甲基丁酸橙花酯和(R)-乙酸薰衣草酯比例为8︰1时,橡胶塞载体诱芯的诱集效果优于PVC管载体诱芯。【结论】橡胶塞是西花蓟马聚集信息素释放的合适载体。另外,由于PVC管中2种组分释放比值相对稳定,优化加样比例后其也可作为聚集信息素释放的候选载体。

关键词: 聚集信息素 橡胶塞 PVC管 释放模式 诱集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年浙江和福建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2019年浙江和福建动物源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于2019年在浙江和福建共10市随机采集新鲜粪便和肛拭子样品共计1 480份,参考国家标准方法分离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对16种和9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本研究从2省样品中共计分离了100株沙门氏菌和100株弯曲杆菌,其中94株沙门氏菌被鉴定出血清型,包括11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策维埃(20.2%)、肯塔基(15.9%)、韦太夫雷登(15.9%)、鼠伤寒(14.9%)、肠炎(14.9%).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出的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76%),其次为氨苄西林(70%)、磺胺异恶唑(65%),对奥格门丁(6%)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分离出的弯曲杆菌对环丙沙星(99%)、萘啶酸(88%)和四环素(87%)的耐药率最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23%).结果表明,浙江和福建2省动物源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耐药水平较高,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可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需要提高警惕.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弯曲杆菌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蜂花粉微生物污染及菌群结构分析

食品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蜂花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菌群结构,在浙江部分地区采集不同来源、类型蜂花粉对细菌和真菌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对其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研究.参考国家标准测定蜂花粉的含水量、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总数,通过16S rDNA和ITS扩增子测序分别对茶花粉和荷花粉的细菌和真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鲜蜂花粉含水量较高(>18%),相比较贮运环节的蜂花粉,微生物污染程度低;蜂花粉中可培养的真菌菌落总数相比细菌多,差异显著.荷花粉与茶花粉的细菌菌群中蓝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及乳杆菌含量丰富,而真菌菌群中Davidiellaceae、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孢菌属(Fusarium)占比例较高,且这两种蜂花粉的真菌菌群多样性差异显著.本实验比较新鲜采集与贮运环节花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比较荷花粉与茶花粉的细菌与真菌菌群,表明蜂花粉真菌菌群多样性高,可预测到丰富的产真菌毒素霉菌,具有食品安全风险.本研究可为蜂花粉的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 蜂花粉 细菌 真菌 菌落总数 菌群结构 扩增子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