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盐度对中国对虾“黄海2号”幼虾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2号"幼虾(平均体质量为2.54 g)的适宜养殖盐度进行了探讨。试验设置5个盐度梯度(0、8、15、23、30),对不同盐度下幼虾的存活率及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度对中国对虾"黄海2号"的存活与生长影响显著,0盐度组中国对虾5 d内全部死亡,其他盐度组对虾的存活率有一定差异,其中30盐度组对虾成活率最高(95%),8盐度组对虾成活率最低(81%);盐度对生长速度也有显著影响,23盐度组对虾生长最快,日增重达0.202 g,其次是15、30盐度组,日增重分别为0.175、0.172 g,而8盐度组对虾的生长速度最慢,日增重仅为0.152 g。研究表明,中国对虾"黄海2号"不适合淡水养殖,但8以上的低盐条件下可以养殖,最佳养殖盐度为23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饵料密度、体重和盐度对黄边糙鸟蛤滤水率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年11~12月,以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饵料,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不同饵料密度、体重和盐度下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的滤水率。结果表明:饵料密度、体重以及盐度对黄边糙鸟蛤滤水率均存在显著性影响。在实验饵料密度范围内,当饵料密度小于10×104cell·mL-1时,黄边糙鸟蛤的滤水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饵料浓度与滤水率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体重对滤水率的影响呈幂函数关系,个体滤水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盐度范围内,滤水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2.7时滤水率达到最大值0.249 L·(g·h)-1,随后随着盐度的升高滤水率呈下降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夏季闽江口和兴化湾虾类数量特征
《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8年4月和9月闽江口和兴化湾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这两个不同类型海域虾类密度的时空分布,优势种特征、地形地貌、海流和水文等因素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闽江口虾类生物量(22.05kg/km2)低于兴化湾生物量(23.33kg/km2),而尾数密度(12.34×103尾/km2)高于兴化湾尾数密度(8.42×103尾/km2),9月也是如此,闽江口虾类生物量(205.54kg/km2)低于同期兴化湾生物量(329.60kg/km2),但尾数密度(131.25×103尾/km2)高于兴化湾尾数密度(95.79×103尾/km2)。这一现象的产生,与闽江口和兴化湾虾类资源种类规格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依据优势性分析,在兴化湾,优势种以广盐性大规格的哈氏仿对虾为主,其它主要优势种优势性不明显,对总生物量变化的贡献不大。反观闽江口的优势种,除了广盐性的哈氏仿对虾,还有个体数量巨大的半咸水小规格中国毛虾,其中,中国毛虾尾数密度的百分比占了虾类的大部分。不同盐度环境,种类对不同盐度环境的适应是形成闽江口和兴化湾优势种不同格局的主要原因。在闽江口,南部渔场是当地的主要渔场,9月是主要的渔汛,与闽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闽江口地形地貌特征有关。在兴化湾,湾口是虾类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场,湾外则是虾类越冬场,与构成资源主要种类哈氏仿对虾是暖水性种和兴化湾水团特征有关。不同季节比较,在9月,兴化湾和闽江口虾类资源物种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兴化湾和闽江口比较,闽江口虾类资源物种呈现更加多样化的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研究生求职简历应完善
《科技导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最近我们研究所在招聘应届研究生,以充实科研人员队伍.我们课题组需要增配1名科研人员,我参与了部分简历的筛选工作,发现很多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不会写求职简历.有些在求职简历中不写出生年月或年龄;有些在简历上附一张无法分辨男女的照片,而且不写性别;有些不写电话、E-mail,只写QQ号;有人在学历部分写博士,但不清楚是已经获得博士学位还是应届博士候选人.要应聘研究所的职位,总应在简历中说说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你干过什么.可是,很多毕业生简历中未写求职意向、应聘岗位!我们研究室有3~4个课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提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提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虾青素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了虾青素含量与提取过程中各因素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法确定虾青素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提取温度51.41℃、料液比63.13∶1(mL∶g)、提取时间61.15 min,此条件下虾青素含量达到最大为179.00 mg/kg。经过实验验证,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含量可达到179.21 mg/kg。
关键词: 南极磷虾粉 虾青素 响应曲面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含量对南极磷虾烤虾品质影响及货架期分析
《海洋渔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微生物和化学变化为检测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定,分析了不同水分含量(22%、25%、28%和31%)对南极磷虾烤虾品质及其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南极磷虾烤虾的感官品质有所提高,但货架期也随之缩短,22%、25%、28%和31%水分含量条件下的南极磷虾烤虾货架期分别为14 d、14 d、14 d和7 d。通过对南极磷虾烤虾贮藏过程中化学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结合感官评分,认为水分含量为28%条件下的南极磷虾烤虾品质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湘西盲高原鳅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水产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筛选的16对微卫星标记对来自于湖南湘西龙山县乌龙山3个不同洞穴的盲高原鳅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杂合度、等位基因数、遗传距离、基因流、F-统计量等参数,评估各盲高原鳅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各群体间遗传分化。16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群体中共检测出83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不等。3个群体各个多态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362 5~0.946 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38 6~0.906 5。3个群体多态微卫星位点的PIC分别为0.263 2、0.231 3、0.303 5,选取的16个微卫星位点中2个为高度多态,2个为低度多态,其余为中度多态。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遗传变异大部分(92.84%)来自群体内,仅有7.16%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数据表明3个群体处于未分化状态,遗传一致性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的鄱阳湖水系鲢增殖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增殖放流活动是否会导致鄱阳湖水系天然鲢出现遗传结构分化,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研究了鄱阳湖水系增殖放流群体与野生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增殖放流和野生鲢群体获得了长度为935 bp的线粒体控制区基因片段。54条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经比对后,发现41个变异位点,共定义了24个单倍型,其中有一单倍型(Hap6)为三个种群所共享。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赣江的单倍型多样性(0.727±0.077)和核苷酸多样性(0.00897±0.00168)均低于瑞昌和增殖放流群体;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占77.61%,而野生群体与增殖群体间只有22.39%,各种群间成对的Fst及遗传距离均表现种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种群分化,但系统进化树显示出一种混杂的单位型分布格局,没有出现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聚群。单倍型岐点分布呈现为双峰以及中性检验Tajima的D(0.70106,P=0.824>0.10)和Fu的Fs(-1.007,P=0.410)。结果综合表明,鄱阳湖水系野生鲢群体与增殖放流群体可能未经历过近期的种群扩张事件。以上结果表明,赣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最低,应加以保护;增殖放流鲢群体引起鄱阳湖水系自然鲢遗传结构的分化,应进一步规范放流,并制定操作规程。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鲢 增殖放流 线粒体DNA控制区 种群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在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的应用
《海洋湖沼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底栖饵料生物具有分布广、繁殖周期短、生物量大、营养丰富、适口性和诱食性好的特点,是水产动物重要的天然饵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水产动物的养殖上。在克氏原螯虾的食物组成中底栖饵料生物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底栖饵料生物在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的配方培养技术对提高养成规格、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底栖饵料生物的传统培养方法是将无机肥或有机肥作为培养基,对水域生态和底质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因此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相关的生产工艺研究已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底栖饵料生物除了作为克氏原螯虾重要的底栖饵料之外,还具有改良池塘底质、水质、促进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提高商品虾品质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底栖饵料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在虾类养殖中的作用以及底栖饵料生物培养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改进底栖饵料生物培养方法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