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瓜类疫病病原物研究进展
《农业科技通讯 》 2009
摘要:瓜类疫病是瓜类最主要、损失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综述了侵染瓜类作物的疫霉菌种类、生理小种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同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EGCG与锌离子互作对PC-3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茶叶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EGCG、Zn2+和EGCG+Zn2+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采用HPLC法检测了EGCG、Zn2+和EGCG+Zn2+对PC-3细胞内腺苷酸(ATP、ADP、AMP)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能量负荷(EC)和ATP/ADP比值。结果表明,Hoechst33258染色后正常细胞发出均匀微弱的蓝色荧光,细胞核未见异常,EGCG、Zn2+和EGCG+Zn2+处理后凋亡的PC-3细胞都发出较强的蓝色荧光,细胞核DNA断裂及染色体高度浓缩;EGCG、Zn2+及二者混合物处理后细胞内总腺苷酸含量、EC及ATP/ADP比值都下降,表明EGCG与Zn2+对PC-3细胞能量代谢都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EGCG 锌离子 PC-3细胞 细胞凋亡 腺苷酸 能量代谢


花生病程诱导蛋白基因AhPIP1和启动子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分子植物育种 》 2009 CSCD
摘要:本文采用RACE法克隆了花生病程诱导基因(pathogenesis-induced protein gene)全长,命名为AhPIP1,并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为EU860093。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579bp,编码193个氨基酸。以YY20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AhPIP1基因组序列长1883bp,包含3个外显子和长度分别为602bp和600bp的2个内含子。同源性比较发现AhPIP1与辣椒病程诱导蛋白CaPIP1(ABF72432,AAT35532)相似性达82%。采用Genome Walking方法获得AhPIP1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长513bp,包含干旱胁迫、病程胁迫应答元件和生长素、赤霉素应答元件。构建pET32a-AhPIP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表达受体菌E.coli BL21,原核表达获得大小约40kD AhPIP1融合蛋白,与推测的AhPIP1基因编码产物的大小一致,表明AhPIP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够表达。


国内外茶树花研究进展概述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利用茶树的叶片,而忽略了对茶树其他部分的利用。茶树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之一。很多研究表明,茶树花是一种附加值很高的副产物,不仅可以用来制茶、生产饮料、酒类等产品,还可以提取和利用其内含的蛋白质、茶多糖、氨基酸、茶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概述了近年来茶树花的研究进展及其概况,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柑橘mRNA差异显示技术体系建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柳甜橘是从春甜桔自然芽变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本研究以春甜橘和明柳甜橘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首先提取春甜橘和明柳甜橘叶片的总RNA,经3种锚定引物(HT11A,HT11C,HT11G)反转录成3类cDNA,再利用相应的锚定引物和34个随机引物(HAP1-HAP34)组成引物对,反转录cDNA进行差异显示PCR扩增,将扩增产物经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进行银染,获得了比较清晰的差异条带,然后回收差异条带并进行克隆,初步分离获得一些春甜橘和明柳甜橘差异基因,建立了柑桔mRNA差异显示技术,为进一步分析导致柑橘芽变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柑橘 芽变 mRNA差异显示(DDRT-PCR)


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苦瓜亲本及其21个F1代在春、秋两个栽培季节8个经济性状的数据,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单株前期产量(单株前产)、单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和果形指数等6个性状主要由加性效应控制,加性方差的比率分别为45.2%、70.7%、89.4%、38.1%、41.2%和22.0%,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则以加性×环境效应占优势(加性×环境方差的比率分别为24.5%和38.1%)。除单株结果数外,其余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和普通广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结果数的互作狭义和互作广义遗传率最高,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动态指标的非线性最小二乘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的二步分析法由于估计对象不同而无法保证最终的分析结果能满足动态指标(性状)的估计误差平方和最小即估计值的最优性。为提高对动态指标(性状)分析的准确度,重新建立了一类非线性方差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分析法不仅实现了对动态指标(性状)的一步分析,而且可以获得模型参数效应的近似最优估计值。非线性最小二乘分析法作为次级样本含量不等资料最小二乘分析法的一般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动态指标(性状) 非线性方差分析模型 非线性最小二乘分析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