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营养液中不同浓度的氮硫钾对茎芥菜产量硫代葡萄糖甙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本试验采用二次旋转通用组合设计研究了无土栽培(珍珠岩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氮、硫、钾营养液对茎芥菜瘤茎产量、硫代葡萄糖甙(以下简称Gs)、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约束范围内,营养液的氮、钾浓度分别为442ppm、368ppm时产量最高(640克/株);营养液中N/K值(当量比,下同)以3.34—6.24较适宜;硫对瘤茎产量影响不显著;Gs含量与营养液中氮、硫浓度呈正相关,营养液中N/S值以4.9—9.5对Gs的形成有利;硝态氮含量与营养液中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降低营养液中氮浓度、提高钾浓度在一定限度内能降低瘤茎中硝态氮的含量。
关键词: 茎芥菜 营养液 硫代葡萄糖甙 硝态氮 氮、硫、钾 数学模型 无土栽培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Ⅱ系)及其亲本染色体核型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对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Ⅱ系)及其父本皮特兰和母本梅山猪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DⅡ系及其亲本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38条,雄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X。经染色体三项指数测量值分析,认为染色体的排列方式以Reading(1976)会议的方案较为合理。品种(系)间三项指数基本一致。核型分析表明,8号和10号染色体均能显示次缢痕,但其显示率以梅山猪最高(71.43%),DⅡ系次之(63.89%),皮特兰最低(49.22%)。


华东叶螨—新属—新种(蜱螨目:叶螨科)
《昆虫分类学报 》 1991
摘要:作者在研究园林叶螨时,在安徽黄山发现了属于叶螨族Tetranychini Reck,1950的一新属新种,属订名为忻叶螨属Xinella gen.nov.,,以示作者对复旦大学忻介六教授的崇高敬意和感谢。忻叶螨属Xinella Ma et Wang,新属 模式种:黄山忻叶螨Xinella huangshanensis,新种。
关键词: 叶螨科—分类学/忻叶螨属 新属 新种


高产粳型杂交稻寒优1027产量构成指标与相应群体的建成
《上海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本文通过1988—1989年粳型杂交水稻寒优1027小区与高产示范试验,应用微机分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亩产为600公斤时每亩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其增产途径为穗粒并重型。同时,指出相应高产群体建成的主要指标为:基本苗8万左右/亩,最高茎蘖数26—30万/亩;最大叶面积指数8.0左右;齐穗期干重700—800公斤/亩,20—24万穗/亩,实粒数95—115粒/穗,千粒重27克左右。可供粳型杂交稻寒优1027生产应用和参考。
关键词: 粳型杂交稻 产量构成因子 高产群体 生育指标 寒优1027


蓝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的主要侵染途径
《上海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本试验对蓝氏前微异螨侵染蘑菇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螨在蘑菇制种期入侵,危害最严重,是造成绝收的主要原因;在栽培期入侵,则引起减产。本研究结果对制定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菌种厂必须有严格的卫生环境,操作人员要有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以杜绝该螨的侵染。


几个籼粳稻品种(系)的褐稻虱抗性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粳稻资源中抗褐稻虱的抗源尚未发现。目前生产中应用的粳稻抗褐稻虱品种(系),均是通过导入籼稻抗褐稻虱基因培育而成。本研究采用我国目前推广的沪粳抗、P119(品系),秀水620、秀水664、秀水04等粳稻和IR_(64)、87_(品4)、87_(品6) TN_1等籼稻品种(系)进行非选择性、抗生性等九个抗性指标测定,并用星座图聚类分析法进行有关抗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IR_(64)、为高抗;沪粳抗、87_(品4)、87_(品6)为中抗;秀水620,秀水664、P119均介于中抗与中感之间;TN_1、秀水04为感虫品种。并进行了综合评价抗性的RR指数评判法、内禀指数评判法、主成分(主因子)分析法和星座图聚类分析等的比较;认为后者较为完善。
上海市农村生态的演变历史、现状与建设
《上海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1985—1986年对上海市农村生态的演变历史、现状与建设进行了研究。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港口,它是由市区和郊区两部分组成的。市区面积为310平方公里,有12个区,人口682万,1985年工业总产值898亿元;郊区面积为6300平方公里,有10个县,208个乡,17个国营农场,人口553万,其中农业人口435万,有耕地490万亩。上海郊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科技文化较为发达,交通便利,历来是我国经济繁荣的地


上海地区微量元素肥料应用区划计算机辅助设计
《上海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微量元素肥料应用区划研究,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下达的科研任务。根据11年田间和盆栽试验得出的微肥效应,将全市农业耕地中硼、锌、钼、锰4种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及大田作物的增产效应,综合土壤中pH值、有机质、N、P、K施用水平及土壤质地,运用微型计算机建立的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多元非线性统计模型,选择其最佳模型制定区划分级标准,由计算机进行分级和归类,并据此确定全市各种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区划。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微量元素肥料应用区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