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润灌溉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研究
《节水灌溉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微润灌溉在盐渍化灌区大田作物适用性,以向日葵为研究对象开展微润灌溉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润管埋深为20cm更能促进向日葵的生长,显著提高了向日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生育期向日葵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微润管埋深为20cm各处理优于埋深为10cm的各处理。微润灌溉各处理较对照产量分别提高了69.4%、50.6%、36.7%、35.8%、57.7%、37.3%、26.2%、10.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73.6%、79.9%、68.2%、60.4%、61.4%、64%、55.3%、3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铁矿的定量化及其气候意义
《第四纪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铁矿是自然界中相对稳定的铁氧化物,主要形成于有氧的湿热环境中,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记录了重要的环境气候信息.其含量变化是研究干湿变化的良好指标.目前,对其进行有效的定量化一直是个难题.相对于粘土矿物等基质,磁性矿物在土壤中的含量较低,很难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化测量;其次赤铁矿磁性较弱,很容易被其他强磁性矿物的信息所掩盖.但是,赤铁矿具有较为独特的特征:矫顽力高,颜色为红色,具有较强的染色能力.这些特征无疑是对赤铁矿进行定量化的突破口.结合前人工作以及作者对赤铁矿的系统研究,本文综述l『对赤铁矿进行定量化的可行性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并对赤铁矿的气候意义进行了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农业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 2016
摘要: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农村经济也在加快脚步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财政资金中大部分投入到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农村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整治农村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上。要防止盲目照抄照搬城镇小区建设模式,防止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防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也要防止违背群众意愿随意合并村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范收文处理,提高公文运转速度
《科学与财富 》 2016
摘要: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务活动交流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格式的应用文体。公文在国家各级机构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中有着特殊的功能作用和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客观地说明了规范收文处理的内涵及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并针对收文处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紫菜腐霉的鉴定及其对条斑紫菜的致病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BRC33253为日本NITE生物资源中心的保藏菌株,分离自患赤腐病的紫菜。为鉴定其特征及致病性,对NBRC33253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检测温度和盐度对其生长的影响,并在不同温度、盐度、感染浓度下检测NBRC33253对条斑紫菜的致病性。研究显示:NBRC33253具有腐霉属的典型特征:在半海水玉米粉固体培养基表面和培养基内生长良好,菌丝发达、有横隔,可形成丝状孢子囊、球形藏卵器、凹形雄器。ITS序列分析证实其为紫菜腐霉(Pythrium porphyrae)。生长实验发现,该菌在温度16~36℃、盐度10~40范围内生长良好,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盐度为20。人工感染实验显示,该菌可引起条斑紫菜的赤腐病病征,在较高温度(18~23℃)、较低盐度(24~29)、较高病原浓度(0.1~1.0mg/mL)下最容易发生赤腐病。研究结果表明,NBRC33253可引起条斑紫菜腐霉病。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紫菜腐霉的致病机理和抗病紫菜品系的筛选提供了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人工替代栖息地的长江口湿地系统规划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2016
摘要:人工替代栖息地是一种用于滨海河口区重建丧失的滩涂等栖息地的替代方法。按照长江口自然栖息地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栖息地的服务功能,基于人工替代栖息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可以分为"两圈两带"。"两圈"是指崇明-长兴-横沙"三岛联动"保护圈,以及九段沙新生栖息地为核心的保护圈;"两带"分为城市生态安全带和城市生态调控带。长江口栖息地保护建设规划涉及具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栖息地和水源地、退化栖息地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景观水系整治等多个环节的建设内容,它们与人工替代栖息地的构建相辅相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渔用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6
摘要:姜黄素是一种新的渔用饲料添加剂,但目前尚无测定鱼饲料中姜黄素类化合物添加量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UPLC-TUV)。方法采用乙醇作第一提取剂,乙腈为第二提取剂,基质标准曲线定量。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45∶55,V/V)为流动相,C_(18)柱(2.1 mm×100 mm,1.7μm)为色谱柱,430 nm波长下进行检测。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最低检测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5μg/kg。在空白鱼饲料中添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水平在0.10~2.0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7.68%~102.06%,相对标准偏差为1.06%~8.01%。本方法为检测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添加量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关键词: 渔用饲料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ZigBee的深水网箱养殖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6
摘要:针对深水网箱养殖现场地处偏远地区,不便人工值守监控,环境控制自动化实现率低等问题,提出集ZigBee无线通讯、服务器端监控平台和手机客户端监控平台于一体的深水网箱养殖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ZigBee组网技术与以太网网络功能,实现通过手机客户端远程登录服务器端获取水温、盐度、溶解氧和水流流速等网箱养殖环境信息数据,实现对深水网箱养殖环境的精准监控,解决现场布线以及效率精度低下的问题。此外,基于TCP/IP协议的服务器端监控平台和手机客户端监控平台,具有完善的功能、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为养殖管理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长江靖江段长颌鲚与短颌鲚生境履历重建
《湖泊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江靖江段两种刀鲚生态型长颌鲚与短颌鲚的生境履历的不同,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采集自长江靖江江段的长颌鲚和短颌鲚个体耳石的锶和钙微化学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短颌鲚个体的耳石锶、钙比值(即Sr/Ca×10~3)稳定在2.00左右,反映了其在纯淡水生活的习性;而长颌鲚的锶、钙比值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1.18±0.48~2.11±0.94),还具有对应半咸水生活的高值(3.39±0.60~6.79±1.13),反映了其溯河洄游的生活习性.短颌鲚因在淡水生活,其淡水系数(FC)值均为1.00,2013年和2014年长颌鲚的FC值分别为0.36±0.06和0.50±0.11,证明了长颌鲚与短颌鲚群体间存在差异,而且长颌鲚不同年份群体间也并不相同.长颌鲚和短颌鲚的洄游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年份间的长颌鲚也存在生境履历差异.靖江段长颌鲚资源群可能来自不同出生地起源及生活史背景不同的群体.该江段是两类刀鲚的重要栖息地或洄游通道.
关键词: 长江 靖江 长颌鲚 短颌鲚 电子探针 微化学 淡水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