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旱作区春玉米不同品种籽粒灌浆及脱水速率差异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近3年来在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区种植的耐旱中早熟玉米品种昊玉9号、大丰30、富农340、华金5号为试材,通过对灌浆速率、脱水速率、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和产量等项目进行差异分析,旨在选择产量高、含水量低的玉米品种以解决宁南山区无霜期短、热量资源不足,高海拔地区玉米不能正常成熟的问题。结果表明,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各品种籽粒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均呈现前期下降速度快,后期速度下降慢的变化趋势。各品种籽粒百粒干质量的动态变化均呈"S"形曲线,表现出前期上升缓慢、中期快速、后期平稳的趋势。籽粒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灌浆速率在高峰期之前呈线性增加,且速度增加较快,而高峰期之后又呈缓慢下降趋势。高灌浆速率持续时间与百粒质量关系密切,持续时间越长,百粒质量越高,反之亦然。不同品种籽粒的脱水速率均表现为前期急剧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但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华金5号>大丰30>富农340>昊玉9号。


大丽轮枝菌VdSCH9基因的功能研究
《菌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土传性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多种植物并引发黄萎病。目前,人们关于大丽轮枝菌的侵染和致病机制的了解还很不深入。本文通过敲除大丽轮枝菌编码丝氨酸/苏氨酸的蛋白激酶基因VdSCH9,阐明了其在大丽轮枝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SCH9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与c AMP-PKA途径和TOR信号通路相关,对酵母的生长、压力响应和寿命等有重要作用。大丽轮枝菌VdSCH9敲除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下降,菌落边缘菌丝更为稀疏,菌丝分枝减少,对棉花植株为害的平均病情指数为56.6,显著低于野生型和互补突变体的平均病情指数90.5和82.8,对茄子植株为害的平均病情指数为65.9,也显著低于野生型和互补突变体的平均病情指数91.1和89.8。另外,敲除突变体对于高渗透压、氧化还原压力、细胞膜和细胞壁完整性等压力条件的敏感性增强。因此,VdSCH9对于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压力响应及致病力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TOR途径 致病力


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及土壤质地对补播和翻耕措施的响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3个翻耕模式(深翻、浅翻及免耕),以未补播的原生沙质草地为对照(CK),分析不同模式下禾-豆混播草地土壤颗粒组成、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数量特征,研究退化沙质草地土壤质地及植物群落对翻耕和补播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深翻、浅翻、免耕及CK对应的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别为9、9、5种和8种,机械扰动和补播牧草降低了游击型克隆植物的繁殖与扩展能力,提高了补播牧草在群落中的优势度,深翻处理下多年生禾本科及豆科牧草优势度最为明显,翻耕及补播后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增大,生态优势度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其中浅翻处理下补播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游击型克隆植物提高了原生草地生态优势度;补播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表现为:深翻(348.39 g·m~(-2))>浅翻(285.77 g·m~(-2))>免耕(242.08 g·m~(-2))>CK(141.83 g·m~(-2)),且与原生草地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补播草地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50~250μm的细沙粒为主,深翻、浅翻及补播牧草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黏粉粒含量和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P<0.01),土壤质地改善效果明显,土壤整体稳定性明显提高。


激素配比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和块茎形成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马铃薯栽培种费乌瑞它为材料,研究了激素配比与基因型对马铃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AA和NAA浓度的增加,费乌瑞它的试管薯诱导率和单薯重呈波浪式递减,6-BA+IAA处理的诱导率高于6-BA+NAA处理,6-BA+NAA处理的单薯重高于6-BA+IAA,添加6-BA+NAA有利于改变组培苗腋芽处茎尖的生长方向,诱导试管薯的形成;添加6-BA+IAA有利于试管薯块茎膨大、提高试管薯鲜重,通过主成分分析,试管薯诱导率和单薯重对激素诱导效果的贡献率分别为60.26%、34.78%。综合比较5个品种在L5和L7两种激素配比处理时的试管薯诱导效果,L5处理比L7处理的费乌瑞它、黑美人、庄薯3号和大西洋4个品种试管薯诱导率高出5.83~11.11个百分点,以试管薯诱导率为第一主分量,筛选出最适宜试管薯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1.4 mg/L+30 g/L白糖+4.8 g/L。本研究明确了筛选最优激素配比的主要指标,探明了NAA和IAA两种激素对试管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效果,为规模化生产试管薯培养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林草植被类型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基础单元结构,是研究土壤结构、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林草植被类型下的水稳性团聚体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林草植被类型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差异。结果表明:(1)混交林地的水稳性大团聚体比例,MWD,GMD,D值较山杏、山桃、沙棘等纯林大,说明混交林地土壤的结构最好,抗侵蚀能力最强;撂荒地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各指标值最小,土壤结构最差,抗侵蚀能力最差。(2)>0.25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林地大于撂荒地,上层土壤大于下层土壤,说明林地土壤结构较撂荒地稳定,上层土壤结构较下层稳定。(3)土壤分形维数D值苜蓿地大于林地,苜蓿地土壤受到人为因素后恢复年限短,土壤颗粒分散,土壤稳定性差。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特别是混交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苜蓿地和撂荒地好,对研究区土壤结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VOR、CVOR指数在宁夏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以盐池县为例
《草地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运用VOR和CVOR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结合Patrick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宁夏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的生态系统恢复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盐池县荒漠草原各监测点Patrick多样性指数均高于20,盐池县南部高于中部和北部。各监测点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恢复力(R)与VOR指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草地基况(C)、组织力(O)和恢复力(R)与CVOR指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VOR指数和CVOR指数对盐池县中部和南部草地健康状况评价结果一致,为"健康"状态,VOR指数评价北部草地处于"不健康"状态,CVOR指数评价为"警戒"状态,盐池县北部草地恢复工作有待加强。


施用生物炭对西北旱区有机芥蓝生长的影响及节水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白花芥蓝为试材,设置不施肥、施生物炭10 t/hm~2、施有机肥4 t/hm~2、配施生物炭10 t/hm~2+有机肥4 t/hm~2共4个处理,研究添加生物炭对西北旱区有机芥蓝生长和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并对土壤改良应用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可改善土壤的持水性,芥蓝根系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10%以上;单施生物炭对有机芥蓝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配施生物炭与有机肥可使芥蓝生长得到明显改善,10月1日芥蓝鲜质量与单施有机肥相比增加15.1%。因此,在西北旱区有机栽培模式下,向土壤添加生物炭具有保水和增加芥蓝产量的双重效果。
关键词: 有机栽培 芥蓝 生物炭 持水性 土壤 西北旱区 节水效应


宁夏南部山区冬小麦抗旱指标鉴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快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选育适宜宁南山区旱地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本试验通过抗旱系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8个品种12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品种根据抗旱系数不同,可分为抗旱性强、中、弱3个等级;12个性状的主要信息主要集中在4个主成分中,累积贡献率达93.40%,这4个主成分因子主要反映产量、抗旱系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不实小穗数、颖花结实率9个性状。产量、穗下节长和株高与抗旱系数间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8个品种聚为3类,第一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是Z0217-3,Z0231-3和对照中引6号,这三个品种的产量、抗旱系数、穗下节长、千粒重及株高等主要指标在第三类和第二类之间,但穗长、穗粒数及单株粒重在三类中平均值最低。第二类包含2个品种,分别是98-5808-1和Z0228-2-1,这两个品种的穗粒数、单株粒重和不实小穗数三个指标平均值最高,但产量、抗旱系数、穗下节长、千粒重等指标平均值最低。第三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是Z0349-4,08AWS089和晋太0509,这三个品种平均产量高,抗旱系数高,平均穗长最大,平均穗下节长最长,平均结实小穗数最多,千粒重最大、株高最高。


不同刈割时间对马铃薯秧青贮效果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马铃薯秧青贮效果的影响,试验分别于霜降前、霜降后刈割马铃薯秧制作压包青贮,45 d后比较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霜降后组青贮气味、色泽、质地评分均高于霜降前组,霜降前组与霜降后组青贮评定等级分别为腐败、中等;霜降后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高于霜降前组(P<0.01),pH值、龙葵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霜降前组(P<0.01);霜降前组乙酸、丙酸含量较低,丁酸、异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霜降后组(P<0.01),总体上霜降后组青贮品质优于霜降前组。说明霜降后刈割马铃薯秧可获得较好的青贮品质。
关键词: 刈割时间 马铃薯秧 青贮评价 感官品质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